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我们迎来了《中国经贸导刊》第1000期的诞生。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
1984年,为适应国务院提出的更好地开创提高经济效益新局面的要求,及时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在原国家经委的领导下,《中国经贸导刊》的前身《经济工作通讯》应运而生。从1984年第1期出版,到今天迎来第1000期出刊,《中国经贸导刊》历尽艰辛与坎坷,为开创新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促进发展与改革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经1000期的磨煉与洗礼,《中国经贸导刊》以机关刊物所特有的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群众性,赢得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翻开不同时期的《中国经贸导刊》,历史的画面清晰可辨。重大政策变幻的历史脉络、不同时期发改工作的重点内容、推动改革的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同一幅描绘发展改革的恢弘画卷,折射出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迁,让人深思和回味。字里行间见证了一代代发改人的不懈探索和远见卓识,留下了他们为发展改革事业洒下的汗水,以及他们成长、成熟的人生轨迹。这是发改人自己的阵地,是发改人自己的平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中国经贸导刊》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唯有发奋图强,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刊规律,不断提高刊物质量,才能更好地答谢各级领导、读者和广大作者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与尊重把握新闻规律相统一。机关刊既具有政治性又有文化性,作为一本委属工作指导刊,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方向,坚持党性和大局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时,要注重刊物自身的新闻属性,自觉探索和把握新闻规律,注重创新,强调服务,及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稿件。要完善和加强规划和策划活动,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采编制度,融编辑思想于宣传报道之中,以优良的作品吸引人、引导人和鼓舞人。
第二,坚持多元化的办刊思想与专业化的办刊理念相统一。发展改革系统往往承担一些综合协调的工作,不同层级的发改单位承担的业务内容既有共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办好这本刊物就不能局限于个别机关、领域和区域。深入了解主动满足不同层级发改人员的专业化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发改部门承担的业务内容、人员来源和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新业态、新业务、新方法。我们需要适时了解这些变化,并及时组织和提供相应的媒介产品,把最权威、最专业、最前沿的观点和信息传播给读者。同时,应注意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和不同区域读者的特殊需求。
第三,既要突出宣传引导功能,又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国家发改委的委刊,要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把那些具有权威性、经验性的东西挖掘出来自上而下及时传播出去,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各地发改部门已经探索、总结、汇集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宝贵经验和政策诉求,需要横向和向上级部门传播和反映。作为一本委属刊物,不仅要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刊物联系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塑造系统合力、增强系统凝聚力和干部职工归属感方面发力。《中国经贸导刊》在全国发改系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都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和作者,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刊物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刊物打造成全国发改系统共同的精神家园。作为一本刊物,应当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四,既要禀承传统务实的办刊风格,又要开拓创新探寻新的办刊思路。国内外办刊实践证明,凡是保持基业常青的刊物,都有着持续的积累和沉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经贸导刊》之所以历经1000期而不衰并保持旺盛生机,除了独特的体制优势外,还在于其始终贴近、顺应发改工作实际的准确定位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重、持正的特有文化。今天,这一点仍然是我们办好这本刊物的宝贵财富。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通过创新探寻新的办刊思路。一是在办刊方向上继续植根发展和改革的沃土,坚定不移地为发展和改革事业服务、为发改系统从业人员职业成长服务。这既是对发展改革系统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这本刊物之魂。二是在内容安排上既要重视决策者说,更要倾听草根之音。基层发改单位贴近经济、贴近市场、贴近群众,处于发展改革的前沿地带,是经济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许多突破和真知灼见值得借鉴和交流,这些丰富的题材也是刊物必须关注的。三是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要抓紧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业务素养的编辑记者队伍,有效动员全系统的智力资源和研究成果,竭力提高刊物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000期的沉淀积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让我们从中汲取到办刊的自信和今后继续努力的动力。今天,我们将以《中国经贸导刊》出版1000期为新的起点,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本肩负着发改人期望与嘱托的刊物办下去,而且要再续华章,办得更好,更精彩。
1984年,为适应国务院提出的更好地开创提高经济效益新局面的要求,及时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在原国家经委的领导下,《中国经贸导刊》的前身《经济工作通讯》应运而生。从1984年第1期出版,到今天迎来第1000期出刊,《中国经贸导刊》历尽艰辛与坎坷,为开创新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促进发展与改革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经1000期的磨煉与洗礼,《中国经贸导刊》以机关刊物所特有的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群众性,赢得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翻开不同时期的《中国经贸导刊》,历史的画面清晰可辨。重大政策变幻的历史脉络、不同时期发改工作的重点内容、推动改革的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同一幅描绘发展改革的恢弘画卷,折射出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迁,让人深思和回味。字里行间见证了一代代发改人的不懈探索和远见卓识,留下了他们为发展改革事业洒下的汗水,以及他们成长、成熟的人生轨迹。这是发改人自己的阵地,是发改人自己的平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中国经贸导刊》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面对错综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唯有发奋图强,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刊规律,不断提高刊物质量,才能更好地答谢各级领导、读者和广大作者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与尊重把握新闻规律相统一。机关刊既具有政治性又有文化性,作为一本委属工作指导刊,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方向,坚持党性和大局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时,要注重刊物自身的新闻属性,自觉探索和把握新闻规律,注重创新,强调服务,及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稿件。要完善和加强规划和策划活动,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采编制度,融编辑思想于宣传报道之中,以优良的作品吸引人、引导人和鼓舞人。
第二,坚持多元化的办刊思想与专业化的办刊理念相统一。发展改革系统往往承担一些综合协调的工作,不同层级的发改单位承担的业务内容既有共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办好这本刊物就不能局限于个别机关、领域和区域。深入了解主动满足不同层级发改人员的专业化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发改部门承担的业务内容、人员来源和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新业态、新业务、新方法。我们需要适时了解这些变化,并及时组织和提供相应的媒介产品,把最权威、最专业、最前沿的观点和信息传播给读者。同时,应注意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和不同区域读者的特殊需求。
第三,既要突出宣传引导功能,又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国家发改委的委刊,要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把那些具有权威性、经验性的东西挖掘出来自上而下及时传播出去,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各地发改部门已经探索、总结、汇集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宝贵经验和政策诉求,需要横向和向上级部门传播和反映。作为一本委属刊物,不仅要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刊物联系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塑造系统合力、增强系统凝聚力和干部职工归属感方面发力。《中国经贸导刊》在全国发改系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都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和作者,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刊物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刊物打造成全国发改系统共同的精神家园。作为一本刊物,应当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四,既要禀承传统务实的办刊风格,又要开拓创新探寻新的办刊思路。国内外办刊实践证明,凡是保持基业常青的刊物,都有着持续的积累和沉淀,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经贸导刊》之所以历经1000期而不衰并保持旺盛生机,除了独特的体制优势外,还在于其始终贴近、顺应发改工作实际的准确定位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重、持正的特有文化。今天,这一点仍然是我们办好这本刊物的宝贵财富。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和局限,通过创新探寻新的办刊思路。一是在办刊方向上继续植根发展和改革的沃土,坚定不移地为发展和改革事业服务、为发改系统从业人员职业成长服务。这既是对发展改革系统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这本刊物之魂。二是在内容安排上既要重视决策者说,更要倾听草根之音。基层发改单位贴近经济、贴近市场、贴近群众,处于发展改革的前沿地带,是经济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许多突破和真知灼见值得借鉴和交流,这些丰富的题材也是刊物必须关注的。三是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要抓紧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业务素养的编辑记者队伍,有效动员全系统的智力资源和研究成果,竭力提高刊物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000期的沉淀积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让我们从中汲取到办刊的自信和今后继续努力的动力。今天,我们将以《中国经贸导刊》出版1000期为新的起点,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本肩负着发改人期望与嘱托的刊物办下去,而且要再续华章,办得更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