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为经济社会提供便捷的通讯连接和信息获取渠道外,因其具有虚拟性特点,造成网络犯罪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结合计算机网络犯罪特点,对预防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措施等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网络犯罪 基本特点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38-0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网络技术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为经济社会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在医院应用中,计算机网络可以储存大量的病患信息,为处理各项复杂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库和信息保障。因此,有必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基本特点,对其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一定的探究。
1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特性和缺陷,对系统安全和正常使用进行攻击和破坏的不良行为的统称,其类型主要包括信息入侵,在计算机系统中散布病毒,造成计算机系统功能失效或系统瘫痪,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恶意篡改、复制,影响信息安全性,损害使用者的隐私性;网络诈骗,通过散布各类不良信息,影响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不利于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企业文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普及程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元化趋势。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和居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各层次和年龄段的人都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年轻人接受能力较强,在没有接受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活动,导致犯罪主体日益多元,防控更加困难。二是技术先进性趋势。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而犯罪实施条件相对简单,只需要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即可实现犯罪的目的,特别是网络虚拟性和便捷性特点,造成犯罪后很难留下证据,且犯罪者所在区域定位困难。特别是随着犯罪手段和技术应用水平日益提升,犯罪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隐蔽。特别是信息网络隐蔽性特点,使犯罪主体实施场所随意性较强,犯罪活动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不易被发现,对预防观众造成了巨大困难。三是危害程度扩大化趋势。计算机犯罪因为目标区域比较广泛,可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计算机网络系统,特别是在当前网上银行等各类网络应用增多的背景下,犯罪主体在通过先进技术进入各类计算机系统后,会获取大量信息,给相关单位和人员造成巨大损失。
2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1 提升技术防范和应用水平
针对网络犯罪先进性趋势,要针对主要网络犯罪形式,研究新型计算机防护应对措施和软件、硬件系统,提升防护水平。重点是通过防护技术更新换代、防护措施上档升级,实现对系统漏洞、安全漏洞的“全覆盖”查找、“高质量”封堵和“高标准”防护,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计算机应用安全性。现代常用技术防护手段有路由器端口的加密技术、用户数据的加密技术、计算机地址的转换技术、系统登录的系统认证技术、系统防火墙技术和病毒查杀技术等,同时还可以利用通信协议改进和构建提升安全程度。
2.2 修订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从系统建设和技术升级角度考虑计算机犯罪预防工作,仅是对各类计算机犯罪活动“被动”应对,因为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无论防护技术和系统如何进步,犯罪主体都会通过技术进步予以破解,所以要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要针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网络犯罪特点,修订完善预防和应对网络犯罪的技术措施,铸就预防网络犯罪的法律体系。可以结合网络犯罪特点,在惩罚措施上强化“资格刑”和“财产刑”的应用,在完善行业从业准入资格体系和网络诚信体系的基础上,对网络犯罪主体实施相应处罚,没收犯罪主体相关技术装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财产处罚;取消犯罪主体的计算机从业准入资格,从源头上切断实施犯罪活动的渠道。
2.3 强化网络道德宣传
网络虚拟性特点造成网民在网络上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个别道德素质较低的网民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不良影响,恶化了整体网络环境,给网络犯罪活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因此,要倡导文明上网习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民文明上网公约,引导网民自觉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加快网络域名注册实名制管理,尽快构建实名制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降低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在发生网络犯罪后通过实名制注册迅速查找犯罪主体,净化网络环境,降低发生犯罪活动后的追责成本。
2.4 加快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
要加强各个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网络警察队伍建设,在发生网络犯罪后,公安部门处理和破案速度会形成对犯罪活动的震慑,公安机关要适应网络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成立专门的用于加强网络监测的专业化力量建设,全天候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查找、跟踪和预防潜在网络犯罪渠道,在接到网民举报后及时反应,迅速对案件进行处理。在网络警察队伍建设中,要注意筛选具备较高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确保能熟练应对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二是加强企事业单位专业化防护队伍。涉密单位、银行机构、医院、学校等部门和单位信息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要重点加强这类主体专业化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健全完善内部网络控制制度,尽量将工作用的计算机与网络隔离,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减少联网计算机的网络操作行为,必要时可在联网计算机上查找有用信息,然后复制到断网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要严格执行计算机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及时更新和全覆盖等要求,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和专业化网络物理保障机制。
2.5 注意做好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为降低网络犯罪活动造成的危害,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对重要文件备份,在设置系统登录网络口令时尽量设置的更加复杂,对不同系统或不同登录界面设置不同登录口令,并定期进行更换。存储重要文件的计算机不能联网,联网计算机也不能轻易从网络下载不明信息。对便于开展工作的共享数据服务器要控制“写权限”,将公共系统各类文件权限设置为“只读”,将“.exe”和“.com”格式的文件都设置为“只读”。对远程文件输入,要事先在软盘写入,杀毒处理后再进行复制。要更新系统设施,对加密信息和保密设备要采用抗电磁干扰的光纤电缆。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活动逐步增多,要针对当前网络犯罪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网络犯罪预防和控制,减少网络犯罪活动发生,降低网络犯罪活动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赵呐.犯罪行为防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理论分析[J].魅力中国,2009(30).
[2]卢晓丽.论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预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3]王艳锋.计算机网络犯罪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2).
[4]秦玉海,左琦.网络犯罪的预防[J].信息网络安全,2010(06).
[关键词]网络犯罪 基本特点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38-01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网络技术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为经济社会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在医院应用中,计算机网络可以储存大量的病患信息,为处理各项复杂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库和信息保障。因此,有必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基本特点,对其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一定的探究。
1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特性和缺陷,对系统安全和正常使用进行攻击和破坏的不良行为的统称,其类型主要包括信息入侵,在计算机系统中散布病毒,造成计算机系统功能失效或系统瘫痪,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恶意篡改、复制,影响信息安全性,损害使用者的隐私性;网络诈骗,通过散布各类不良信息,影响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不利于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企业文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普及程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元化趋势。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和居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各层次和年龄段的人都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年轻人接受能力较强,在没有接受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活动,导致犯罪主体日益多元,防控更加困难。二是技术先进性趋势。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而犯罪实施条件相对简单,只需要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即可实现犯罪的目的,特别是网络虚拟性和便捷性特点,造成犯罪后很难留下证据,且犯罪者所在区域定位困难。特别是随着犯罪手段和技术应用水平日益提升,犯罪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隐蔽。特别是信息网络隐蔽性特点,使犯罪主体实施场所随意性较强,犯罪活动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不易被发现,对预防观众造成了巨大困难。三是危害程度扩大化趋势。计算机犯罪因为目标区域比较广泛,可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计算机网络系统,特别是在当前网上银行等各类网络应用增多的背景下,犯罪主体在通过先进技术进入各类计算机系统后,会获取大量信息,给相关单位和人员造成巨大损失。
2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1 提升技术防范和应用水平
针对网络犯罪先进性趋势,要针对主要网络犯罪形式,研究新型计算机防护应对措施和软件、硬件系统,提升防护水平。重点是通过防护技术更新换代、防护措施上档升级,实现对系统漏洞、安全漏洞的“全覆盖”查找、“高质量”封堵和“高标准”防护,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计算机应用安全性。现代常用技术防护手段有路由器端口的加密技术、用户数据的加密技术、计算机地址的转换技术、系统登录的系统认证技术、系统防火墙技术和病毒查杀技术等,同时还可以利用通信协议改进和构建提升安全程度。
2.2 修订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从系统建设和技术升级角度考虑计算机犯罪预防工作,仅是对各类计算机犯罪活动“被动”应对,因为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无论防护技术和系统如何进步,犯罪主体都会通过技术进步予以破解,所以要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要针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网络犯罪特点,修订完善预防和应对网络犯罪的技术措施,铸就预防网络犯罪的法律体系。可以结合网络犯罪特点,在惩罚措施上强化“资格刑”和“财产刑”的应用,在完善行业从业准入资格体系和网络诚信体系的基础上,对网络犯罪主体实施相应处罚,没收犯罪主体相关技术装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财产处罚;取消犯罪主体的计算机从业准入资格,从源头上切断实施犯罪活动的渠道。
2.3 强化网络道德宣传
网络虚拟性特点造成网民在网络上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个别道德素质较低的网民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不良影响,恶化了整体网络环境,给网络犯罪活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因此,要倡导文明上网习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民文明上网公约,引导网民自觉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加快网络域名注册实名制管理,尽快构建实名制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降低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在发生网络犯罪后通过实名制注册迅速查找犯罪主体,净化网络环境,降低发生犯罪活动后的追责成本。
2.4 加快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
要加强各个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网络警察队伍建设,在发生网络犯罪后,公安部门处理和破案速度会形成对犯罪活动的震慑,公安机关要适应网络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成立专门的用于加强网络监测的专业化力量建设,全天候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查找、跟踪和预防潜在网络犯罪渠道,在接到网民举报后及时反应,迅速对案件进行处理。在网络警察队伍建设中,要注意筛选具备较高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确保能熟练应对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二是加强企事业单位专业化防护队伍。涉密单位、银行机构、医院、学校等部门和单位信息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要重点加强这类主体专业化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健全完善内部网络控制制度,尽量将工作用的计算机与网络隔离,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减少联网计算机的网络操作行为,必要时可在联网计算机上查找有用信息,然后复制到断网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要严格执行计算机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及时更新和全覆盖等要求,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和专业化网络物理保障机制。
2.5 注意做好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为降低网络犯罪活动造成的危害,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对重要文件备份,在设置系统登录网络口令时尽量设置的更加复杂,对不同系统或不同登录界面设置不同登录口令,并定期进行更换。存储重要文件的计算机不能联网,联网计算机也不能轻易从网络下载不明信息。对便于开展工作的共享数据服务器要控制“写权限”,将公共系统各类文件权限设置为“只读”,将“.exe”和“.com”格式的文件都设置为“只读”。对远程文件输入,要事先在软盘写入,杀毒处理后再进行复制。要更新系统设施,对加密信息和保密设备要采用抗电磁干扰的光纤电缆。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活动逐步增多,要针对当前网络犯罪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网络犯罪预防和控制,减少网络犯罪活动发生,降低网络犯罪活动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赵呐.犯罪行为防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理论分析[J].魅力中国,2009(30).
[2]卢晓丽.论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预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3]王艳锋.计算机网络犯罪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2).
[4]秦玉海,左琦.网络犯罪的预防[J].信息网络安全,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