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沃尔沃在中国成立了办事处。对于单纯依靠进口的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非常前瞻的一步棋。当时很多品牌还都依靠着经销商在国内左突右冲,用不规范的手法和零星的力量,卖一辆是一辆。但来自遥远北欧的沃尔沃,当时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成立办事处后,沃尔沃很快开始了一项工作:从1995年起,在中国赞助VOLVO高尔夫球公开赛至今。自那以后,经常可以见到高尔夫运动与VOLOV品牌联系在一起,而这项运动也给了当时先富起来但不会休闲的人群一个绝好的去处。他们通过这项赛事认识更多的同道中人,扩大了交际圈子,反过来又促进了事业发展。良性循环带来了好口碑,让原本在中国没有名气的沃尔沃,超前于奔驰、宝马很多年,成为国内高尔夫运动的早期推手,也为自己找到了针对性极强的目标群体。
同时,沃尔沃始终没忘记造车的老本行。安全是VOLVO至今仍未脱离的路线,最新的品牌口号——“以人为尊”的要义也是首先给人以安全感,它仅次于空气、水、健康这些生理需求。一家汽车公司以此为目标,绝对能获得广泛的认同。
而VOLVO把安全做到了极致,它在1944年发明了安全车厢,在1959年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在1964年测试了后向式儿童座椅,在1970年,沃尔沃就成立了道路事故分析专家组……所有这些努力,都让我们在VOLVO的品牌上烙下“安全”这个印记。那时候,“营销”这个词还没有霸占我们的大脑。从我1997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VOLVO就是安全的代名词。
之所以回顾这一段历史,是因为我感觉到了沃尔沃近年来的分心。1999年被福特收购,2010年被吉利收购,这两次转手在不同程度上让VOLVO这艘大船感觉到了方向的迷失。在福特这个汽车界老地主的手心里,被剥削、被吸血都是正常的,但在吉利这个尚不强大的东家手里,正如李书福所表示的,没有理由不把VOLVO做好。我非常相信李书福的诚意。
但我对其后VOLVO所表现出的急躁不能理解。偏安于北欧的VOLVO,目标市场并不庞大,其主张的朴素的生活方式,其实发自内心的认同者即使欧洲也为数不多。发达地区和亚洲消费者都喜欢把各种豪华配置悉数招呼上,然而在奔驰、宝马、奥迪面前,安全以外的奢华配置并非VOLVO的长项。所以,与其说注重安全是独辟蹊径,我倒更觉得是出自北欧土著的天性。而一贯的投入和专注的传播,更是造就了VOLVO这种朴素气质在ABB之流奢华品牌面前胜出的机会。我个人感觉,这永远是VOLVO的一张王牌。
可惜,这张牌在吉利接手后一直没受重视,至少没有表现出来被重视。更多的“安全”一次又一次地在营销话术层面被简单地复制。自吉利接手后,给公众留下印象更多的,是帆船赛和闪电签约林书豪这两次营销事件。
创立于1973年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每四年一次,是目前最高规格的环球帆船赛,也是最昂贵的运动。作为VOLVO赞助的传统赛事,和高尔夫球一样,我觉得沃尔沃应该坚持,毕竟它意味着勇气、力量、挑战,看重内涵和坚持是这项运动与VOLVO品牌之间的关联。而为了博取年轻人的眼球,急躁地签下林书豪,就让我难以理解了。
不可否认,林书豪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伴随着网络时代突如其来,博得了年轻人的好感。看得出来,急于吸纳年轻车主的VOLVO先下手为强了。但林来疯众多的粉丝如何固化为VOLVO未来的客户群体,并不是林书豪的表现可以左右的。我个人对代言这种不可控因素太多的营销方式始终抱有怀疑态度。林书豪小伙子不错,但他经理人团队的秉性咱可不了解。与其这样,不如把有限的资金注入永恒的价值里,呵护自己的独特,而不是让应景的网络热潮淹没掉性格。
如果想突出励志效果,说句带玩笑的话——李书福比林书豪励志一百倍。何必舍近求远?
成立办事处后,沃尔沃很快开始了一项工作:从1995年起,在中国赞助VOLVO高尔夫球公开赛至今。自那以后,经常可以见到高尔夫运动与VOLOV品牌联系在一起,而这项运动也给了当时先富起来但不会休闲的人群一个绝好的去处。他们通过这项赛事认识更多的同道中人,扩大了交际圈子,反过来又促进了事业发展。良性循环带来了好口碑,让原本在中国没有名气的沃尔沃,超前于奔驰、宝马很多年,成为国内高尔夫运动的早期推手,也为自己找到了针对性极强的目标群体。
同时,沃尔沃始终没忘记造车的老本行。安全是VOLVO至今仍未脱离的路线,最新的品牌口号——“以人为尊”的要义也是首先给人以安全感,它仅次于空气、水、健康这些生理需求。一家汽车公司以此为目标,绝对能获得广泛的认同。
而VOLVO把安全做到了极致,它在1944年发明了安全车厢,在1959年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在1964年测试了后向式儿童座椅,在1970年,沃尔沃就成立了道路事故分析专家组……所有这些努力,都让我们在VOLVO的品牌上烙下“安全”这个印记。那时候,“营销”这个词还没有霸占我们的大脑。从我1997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VOLVO就是安全的代名词。
之所以回顾这一段历史,是因为我感觉到了沃尔沃近年来的分心。1999年被福特收购,2010年被吉利收购,这两次转手在不同程度上让VOLVO这艘大船感觉到了方向的迷失。在福特这个汽车界老地主的手心里,被剥削、被吸血都是正常的,但在吉利这个尚不强大的东家手里,正如李书福所表示的,没有理由不把VOLVO做好。我非常相信李书福的诚意。
但我对其后VOLVO所表现出的急躁不能理解。偏安于北欧的VOLVO,目标市场并不庞大,其主张的朴素的生活方式,其实发自内心的认同者即使欧洲也为数不多。发达地区和亚洲消费者都喜欢把各种豪华配置悉数招呼上,然而在奔驰、宝马、奥迪面前,安全以外的奢华配置并非VOLVO的长项。所以,与其说注重安全是独辟蹊径,我倒更觉得是出自北欧土著的天性。而一贯的投入和专注的传播,更是造就了VOLVO这种朴素气质在ABB之流奢华品牌面前胜出的机会。我个人感觉,这永远是VOLVO的一张王牌。
可惜,这张牌在吉利接手后一直没受重视,至少没有表现出来被重视。更多的“安全”一次又一次地在营销话术层面被简单地复制。自吉利接手后,给公众留下印象更多的,是帆船赛和闪电签约林书豪这两次营销事件。
创立于1973年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每四年一次,是目前最高规格的环球帆船赛,也是最昂贵的运动。作为VOLVO赞助的传统赛事,和高尔夫球一样,我觉得沃尔沃应该坚持,毕竟它意味着勇气、力量、挑战,看重内涵和坚持是这项运动与VOLVO品牌之间的关联。而为了博取年轻人的眼球,急躁地签下林书豪,就让我难以理解了。
不可否认,林书豪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伴随着网络时代突如其来,博得了年轻人的好感。看得出来,急于吸纳年轻车主的VOLVO先下手为强了。但林来疯众多的粉丝如何固化为VOLVO未来的客户群体,并不是林书豪的表现可以左右的。我个人对代言这种不可控因素太多的营销方式始终抱有怀疑态度。林书豪小伙子不错,但他经理人团队的秉性咱可不了解。与其这样,不如把有限的资金注入永恒的价值里,呵护自己的独特,而不是让应景的网络热潮淹没掉性格。
如果想突出励志效果,说句带玩笑的话——李书福比林书豪励志一百倍。何必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