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从幼儿实际出发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否则问题可能就“出发”了。
  我看过一位教师组织的一个健康教学活动,名称叫“圆圆的食物”,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井乐意尝试吃各种各样圆圆的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圆圆的食物”包括圆圆的饼干、巧克力,还有做成球状的瓜果蔬菜、小肉丸、小鱼丸,以及切成圆片的胡萝卜、黄瓜、香蕉等。当教师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食物是圆圆的时,不少幼儿不知所措,吞吞吐吐。教师大惑不解:“為什么幼儿平时吃过、见过那么多圆圆的食物,偏偏在此时‘掉链子’?”活动结束后,我们追问幼儿才得知,原来是那些被切成圆片的胡萝卜、黄瓜、香蕉“惹的祸”。因为在幼儿看来,胡萝卜、黄瓜、香蕉虽然被切成圆片了,但它们本来不是圆形的。
  就是这个“原本没有想到”的问题影响了活动进程和效果。这个“意外”果真是“意外”吗?其实仔细想来,这个“意外”并不“意外”。我们来看,教师准备的“圆圆的食物”中既有立体的“圆”,又有平面的“圆”;既有现成的“圆”,也有加工而成的“圆”,分类方法的不统一导致幼儿无法确定该如何回答,显然教师没能很好地了解本班幼儿关于“圆”的认知水平。
  还有一个让我看后印象深刻的健康教学活动是“我会玩球”,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拍球、抛接球,乐于玩球。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拍球、抛接球,然后示范讲解了一番,随后组织小组比赛活动。活动中,我们看到有一位幼儿慢慢地拍了几下皮球,接着转身去球筐里拿来一个同样的皮球拍了几下,不一会儿又停下来端详起皮球来……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位“动作慢”的幼儿,赶紧走过去为其示范,但是这位幼儿仍然拍得比较慢。于是教师继续耐心示范讲解:“像老师这样,手动得快一点,就可以把球拍得更快了!”这位幼儿似懂非懂,按照教师的提示拍起球来……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追问才得知,这位幼儿当时是想用两个球作比较,尝试控制拍球的高度(他正是因为把球拍得高了,才影响了拍球的速度)。
  教师原本是想教幼儿把球拍得更快,但是幼儿却在很“慢”地做试验:教师原本是想让幼儿掌握快拍球的技巧,但是幼儿却一时掌握不了要领。我不怀疑这位教师的出发点,其示范引导也无可厚非,但是否正是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这位幼儿失去了一次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和积累运动经验的机会呢?
  我们常常会认为教师投放的材料越丰富越好,前一个案例中的教师以为各种各样“圆圆的食物”更能激发幼儿说出更多“圆圆的食物”;我们常常会认为引导越及时越好,后一个案例中的教师也以为示范和引导有助于幼儿的学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反应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为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常常让我们大惑不解?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和不解之后,我们需要追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了吗?我们真的读懂幼儿了吗?我们是否“自以为是”了?我们的视角是成人的还是幼儿的?我们是否总是在“想方设法”让幼儿适应自己的活动设计,而忘了活动设计本应是从幼儿实际出发的?
  从幼儿实际出发的前提是了解幼儿、尊重幼儿。这既需要我们增强意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具体说来,在活动前,我们可以用诸如调查表、观察记录等方法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做到对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心中有数。同时,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和相应的活动内容,以便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减少(最好是避免)说教,让幼儿通过诸如角色扮演、参与教具学具制作、参与课程资源寻找等方式丰富体验,还要仔细观察、倾听幼儿,即用“等一等”“看一看”“听一听”等策略,对幼儿的活动状态作出准确判断,以便及时对活动进程作出调整;在活动前和活动后,我们还应注意“贯通和延伸”,即结合班级、园所当天(甚至一周)的活动开展相应的准备、衔接活动,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同步,以让幼儿通过系列活动自主建构,不断提升相关经验。我想,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可能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从幼儿实际出发”这一目标越来越近,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他文献
面对碎蛋壳,一般教师都会选择开展粘贴画活动,而原方案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引导幼儿用线条来再现碎蛋壳花纹。比较新颖。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我们无论是制订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还是实施活动,都应注意因“材”制宜、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两个目标涵盖了以下知识、技能:(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2)用蜡笔折线表现“碎蛋壳”花纹
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
每当班里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在他们额头上贴上一张小贴画以资鼓励。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孩子们把得到小贴画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家长们也把孩子有没有得到小贴画当成是检验孩子在园表现的标准。可没想到人人都喜欢的小贴画居然“伤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羽羽在活动中表现出爱动脑筋,我便在他额头上贴上了一张阿童木的小贴画,以示奖励。羽羽视若珍宝,回家后说什么都不肯把小贴画撕下来,就连洗脸都不许碰到。家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这一研究成果也从侧面提示,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在消磨儿童天生具有的科学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烤的果仁巧克力饼表面太干而里面夹生,下一炉就应该把温度调低、延长时间,或者换个盘子。但不是同时做出这三种改变,弄清哪个变量重要的最佳办法是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项研究显示,儿
编者按: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办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膳食。3~6岁正是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幼儿园应把“膳食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创新策略,细抓落实。下面来谈谈我园的经验。  一、博采众长,制订科学食谱  制订科学合理的一周食谱,保证幼儿成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素的平衡,是膳食管理的第一步。我园负责这一工作的保健老师不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
2010年2月。我们访问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学区斯坦福幼儿园(stanford Preschool Center)。该园创办于2004年7月1日,是一所公立幼儿园。该园所处社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差,将近90%的幼儿来自西班牙裔移民家庭。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为儿童提供一个鼓励创造、自信、爱学习、善于发现的教育环境,并相信在多元文化团体中学习的孩子会成长为富有责任感、懂得尊重并欣赏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公民。 
笔者认为该活动应凸显音乐性,使幼儿更有收获。    一、渐进地倾听音乐    在原方案中,教师连续请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让幼儿表达见解,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清楚地分辨音乐形象。    二、耐心地表现音乐    原方案的目标之一是自主表现小鸟飞翔、嬉戏的动作。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幼儿表现的环节,但都是浅尝辄止。教师既没有肯定表演得生动形象的幼儿,也没有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为“体验”。“幼儿有着体验的本能”,他们的体验活动无一例外地“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个体性和过程性”。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适时推动”,方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下面我们以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的主题“哭哭笑笑”为例来谈谈体验的价值。    ●活动中的情感性特点  在“哭哭笑笑”主题活
“原来的幼儿园是租用简陋的民宅,教具、玩具、幼儿读物缺乏,老师全是初、高中毕业生,不仅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也谈不上好。现在不一样了,新的幼儿园环境好、设备好、老师好,我们家长放心了。”  在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鹄山乡中心幼儿园里,幼儿家长杨丽丽看着在占地6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上欢快游戏的孩子感慨地说。像这样由闲置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改、扩建的幼儿园在新余目前共有35所。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