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铺天盖地的素材,剪辑工作者们常常会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那些画格,每一个都凝结着众多电视工作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如何取舍才叫恰如其分?如何架构才能呈现出最佳的风格、节奏和效果?剪辑师的这双手将最终决定观众会看到什么。有时剪掉一个小画格或是增加两个小画格,也许就决定了一个镜头、一场戏、甚至是一部片子的好坏;决定了全部工作人员付出努力后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因此,作为一个剪辑师,必须了解每一帧画面里都包含了什么,以及要怎样来处理这些小小的画面。
关键词:影视;剪辑;分析;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一、构图、光影和色彩
影视构图是一种空间的布局和安排,它不像其他一些视觉艺术汇总的构图,它的关键之处在于活动。一般来说有纵深和平面、动态和静态、封闭和开放的区别。
纵深构图,是说画面采用大景深镜头,造成强烈的透视感和纵深感。像大的活动场面,全景展示的天空环境等空旷的场景。纵深构图带有强烈的抒情意味,也能展现较为复杂的环境,在影视剪辑中,除非是艺术片,一般来说,这类镜头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大,但常常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节奏和某种情绪渲染的作用。
平面构图,则是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造成独特的视觉意味,从而获得简洁的平面化空间效果。
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运动天赋,它是一种多构图的组合,也就是说一个镜头里包含着多种构图组合形式。构图的动态可以是所拍摄画面内主体外在或内在的运动,也可以是摄影机的运动。动态构图对于电影来说至关重要,他使镜头间产生更多的关系,使得构图更具有关联性和连续性。静态构图是绘画中的概念,表现在影视中,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相对于动态构图,它是一种单构图结构,在影视中其所表现的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其负载的内容含义也凝聚在静态之中,这种构图往往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
构图的封闭和开放使得电影具有了独特的空间效果。封闭构图一般来说要求画面内部是一个完整均衡的结构形式,动作发生者和接受者都在同一画面中,展示人物关系或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开放构图则打破了画框的限制,形成了画外还有空间的意味,画内和画外的空间结合成一个整体,比如运动的出、入画就是开放构图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影视创作中,影响构图的因素很多,像镜中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安排(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变化、镜头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变化、镜头角度(俯、仰、斜等)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等)方面的选择。
构图是剪辑师处理素材时至关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光影在影视中是两个概念,即光和影。
“光”指用光(灯光和自然光),是根据创作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光线条件下的光线效果特征及其造型的可能性,塑造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内容,创造个性风格。巧妙地运用光的属性,可以造成丰富感人的视觉效果。
“影”指影调,是影像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按画面中白色影调所占面积的大小有高调、低调和中性调之分。在影视作品中,调子不仅存在于画面中,还存在于画面运动即前后镜头影调的衔接中,乃至整部影片影调的链接和统一中。镜头的光影,对于其组接的流畅性和展现内部涵义,继而形成影片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剪辑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与光影紧紧相连的就是色彩。色彩分冷暖,红、黄等为暖色,青、蓝等冷色,黑、白、灰为消色(或素描色)。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是极好的感情渲染工具和风格展示原色。色块的运用,不仅为影片划出了章节,概括出章节的主要思想情感,也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和讲述心理,比如《满城尽戴黄金甲》。
镜头连接的流畅性、影片的内在情绪和逻辑常常与前后的色彩相关联。所以在剪辑时,这也算剪辑师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景别
景别是电影创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单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说,景别本身并无意义,只是一个拍摄和场面调度时的操作概念,但由于被拍摄物的大小引起观众视觉冲击力的强弱不同,于是不同的景别及剧情的张力,从而左右观影者的情形反应。
特写组含大特写、特写和近景。以“人”为例,大特写一般是人体某个部分,如眼镜、手等;特写一般是头部,有时会稍稍带上肩;近景则是胸部以上。特写组有利于展现细节和人物视点,创作独特的視觉形象,对人物内心进行表达,使观众融入剧中人的感情,产生认同。一般来说,特写镜头是一组镜头的重点,起强化作用,有利于剪辑师在做高潮和节奏时使用。以特写为主的影片,有利于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人性主题。这类影片通常会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靠大量特写形成节奏,这是今天好莱坞做视觉奇观常用的剪辑方式。
中景组含中近景和中景。中近景所拍镜头是腰以上的部分,中景则是膝以上的部分。中近景一般适用于对话场面,中景则适合表现小动作场面。这一类镜头在现当代影片中所占数量最多,是一种常规叙事手法的景别,用来交代故事行进、人物、环境关系,还能作为全景与特写之间的过度。但其感染力较大全景的沧桑辽阔和特写的细致感人要弱化许多。在做剪辑时,一般用作客观呈现。
全景组则包括全景、远景、大远景等。全景多为一个人撑满这个画面,顶天立地,或是描述一个场景或一群人的全貌;远景的人物比例较小,主要用来表现环境;至于大远景,更多的是空镜头(只有景)或是表现成千上万的人(军队),用于战争和艺术片的情况较多,用来制作深远的意境、凝重的情绪或是恢弘的气势。全景组的镜头多用来表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因为其画面所含信息元素较多,一般都有一定的长度,节奏相对较缓,这一类镜头不利于过多地在影片,尤其是商业片中运用,但若与特写组、中景组相结合,则能有力地控制节奏,造成紧张后的舒缓,也善于表现影片的抒情段落。
三、轴线原则
轴线原则是说在剪辑过程中上下镜头间的方向性问题。
剪辑中之所以会出现轴线这个问题,是因为影视中的运动常常不是单个镜头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接来实现的,每个镜头里都只会呈现出运动轨迹或是运动主体的某一个环境、某一部分。由于动作被分解再重新组合,因此若不处理好现场运动主体所处的位置,不处理好相邻两个镜头间的方向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视觉上的不流畅并干扰观众对内容的理解,甚至因为看不明白而对影片失去兴趣。所以掌握轴线的规律就成了剪辑师必须了解的一个内容。
轴线,又叫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之间影响镜头的调度。轴线原则,要求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同一侧(若轴线为直线,则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的同一侧180度以内)。越轴所拍摄镜头的组接,在没有明显过渡的情况下,会破坏空间的统一性。
轴线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动作轴线、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动作轴线也叫运动轴线,是被拍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它是一条假想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关系轴线是两个以上相对静态的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而方向轴线则是镜头中人物视线和其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所构成的连接线。
当然,轴线原则已经并非不可打破,现在的电影镜头组接,最先要考虑的是镜头内人物或主体的情绪状态,食物的发展和内在隐蔽的意义。若同时也符合轴线规律,当然最好;若不可兼得,在不影响情绪渲染和叙事推进的情况下,可用骑轴、过度等一些手法弥合;如再不可,则宁可打破轴线规律,也不能妨碍影片应有的情绪延展和叙事状态。
作为一个剪辑师,了解了构图、光影、色彩、景别和轴线之后,就能比较好地根据其特点,找到上下镜头间的匹配关系,让组接变得流畅自然。
关键词:影视;剪辑;分析;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一、构图、光影和色彩
影视构图是一种空间的布局和安排,它不像其他一些视觉艺术汇总的构图,它的关键之处在于活动。一般来说有纵深和平面、动态和静态、封闭和开放的区别。
纵深构图,是说画面采用大景深镜头,造成强烈的透视感和纵深感。像大的活动场面,全景展示的天空环境等空旷的场景。纵深构图带有强烈的抒情意味,也能展现较为复杂的环境,在影视剪辑中,除非是艺术片,一般来说,这类镜头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大,但常常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节奏和某种情绪渲染的作用。
平面构图,则是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造成独特的视觉意味,从而获得简洁的平面化空间效果。
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运动天赋,它是一种多构图的组合,也就是说一个镜头里包含着多种构图组合形式。构图的动态可以是所拍摄画面内主体外在或内在的运动,也可以是摄影机的运动。动态构图对于电影来说至关重要,他使镜头间产生更多的关系,使得构图更具有关联性和连续性。静态构图是绘画中的概念,表现在影视中,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相对于动态构图,它是一种单构图结构,在影视中其所表现的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其负载的内容含义也凝聚在静态之中,这种构图往往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
构图的封闭和开放使得电影具有了独特的空间效果。封闭构图一般来说要求画面内部是一个完整均衡的结构形式,动作发生者和接受者都在同一画面中,展示人物关系或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开放构图则打破了画框的限制,形成了画外还有空间的意味,画内和画外的空间结合成一个整体,比如运动的出、入画就是开放构图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影视创作中,影响构图的因素很多,像镜中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安排(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变化、镜头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变化、镜头角度(俯、仰、斜等)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等)方面的选择。
构图是剪辑师处理素材时至关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光影在影视中是两个概念,即光和影。
“光”指用光(灯光和自然光),是根据创作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光线条件下的光线效果特征及其造型的可能性,塑造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内容,创造个性风格。巧妙地运用光的属性,可以造成丰富感人的视觉效果。
“影”指影调,是影像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按画面中白色影调所占面积的大小有高调、低调和中性调之分。在影视作品中,调子不仅存在于画面中,还存在于画面运动即前后镜头影调的衔接中,乃至整部影片影调的链接和统一中。镜头的光影,对于其组接的流畅性和展现内部涵义,继而形成影片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剪辑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与光影紧紧相连的就是色彩。色彩分冷暖,红、黄等为暖色,青、蓝等冷色,黑、白、灰为消色(或素描色)。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是极好的感情渲染工具和风格展示原色。色块的运用,不仅为影片划出了章节,概括出章节的主要思想情感,也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和讲述心理,比如《满城尽戴黄金甲》。
镜头连接的流畅性、影片的内在情绪和逻辑常常与前后的色彩相关联。所以在剪辑时,这也算剪辑师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景别
景别是电影创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单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说,景别本身并无意义,只是一个拍摄和场面调度时的操作概念,但由于被拍摄物的大小引起观众视觉冲击力的强弱不同,于是不同的景别及剧情的张力,从而左右观影者的情形反应。
特写组含大特写、特写和近景。以“人”为例,大特写一般是人体某个部分,如眼镜、手等;特写一般是头部,有时会稍稍带上肩;近景则是胸部以上。特写组有利于展现细节和人物视点,创作独特的視觉形象,对人物内心进行表达,使观众融入剧中人的感情,产生认同。一般来说,特写镜头是一组镜头的重点,起强化作用,有利于剪辑师在做高潮和节奏时使用。以特写为主的影片,有利于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人性主题。这类影片通常会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靠大量特写形成节奏,这是今天好莱坞做视觉奇观常用的剪辑方式。
中景组含中近景和中景。中近景所拍镜头是腰以上的部分,中景则是膝以上的部分。中近景一般适用于对话场面,中景则适合表现小动作场面。这一类镜头在现当代影片中所占数量最多,是一种常规叙事手法的景别,用来交代故事行进、人物、环境关系,还能作为全景与特写之间的过度。但其感染力较大全景的沧桑辽阔和特写的细致感人要弱化许多。在做剪辑时,一般用作客观呈现。
全景组则包括全景、远景、大远景等。全景多为一个人撑满这个画面,顶天立地,或是描述一个场景或一群人的全貌;远景的人物比例较小,主要用来表现环境;至于大远景,更多的是空镜头(只有景)或是表现成千上万的人(军队),用于战争和艺术片的情况较多,用来制作深远的意境、凝重的情绪或是恢弘的气势。全景组的镜头多用来表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因为其画面所含信息元素较多,一般都有一定的长度,节奏相对较缓,这一类镜头不利于过多地在影片,尤其是商业片中运用,但若与特写组、中景组相结合,则能有力地控制节奏,造成紧张后的舒缓,也善于表现影片的抒情段落。
三、轴线原则
轴线原则是说在剪辑过程中上下镜头间的方向性问题。
剪辑中之所以会出现轴线这个问题,是因为影视中的运动常常不是单个镜头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接来实现的,每个镜头里都只会呈现出运动轨迹或是运动主体的某一个环境、某一部分。由于动作被分解再重新组合,因此若不处理好现场运动主体所处的位置,不处理好相邻两个镜头间的方向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视觉上的不流畅并干扰观众对内容的理解,甚至因为看不明白而对影片失去兴趣。所以掌握轴线的规律就成了剪辑师必须了解的一个内容。
轴线,又叫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之间影响镜头的调度。轴线原则,要求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同一侧(若轴线为直线,则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的同一侧180度以内)。越轴所拍摄镜头的组接,在没有明显过渡的情况下,会破坏空间的统一性。
轴线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动作轴线、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动作轴线也叫运动轴线,是被拍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它是一条假想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关系轴线是两个以上相对静态的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而方向轴线则是镜头中人物视线和其所看到的物体之间所构成的连接线。
当然,轴线原则已经并非不可打破,现在的电影镜头组接,最先要考虑的是镜头内人物或主体的情绪状态,食物的发展和内在隐蔽的意义。若同时也符合轴线规律,当然最好;若不可兼得,在不影响情绪渲染和叙事推进的情况下,可用骑轴、过度等一些手法弥合;如再不可,则宁可打破轴线规律,也不能妨碍影片应有的情绪延展和叙事状态。
作为一个剪辑师,了解了构图、光影、色彩、景别和轴线之后,就能比较好地根据其特点,找到上下镜头间的匹配关系,让组接变得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