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是当今社会最有影响的传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得到娱乐、美感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审美水准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对电视节目质量、品味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企业电视台而言,虽然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通过正確的舆论引导,对内鼓舞职工士气,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但就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和电视节目品味,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结合在企业电视台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电视新闻在拍摄和制作中的两方面体会。
关键词:电视;信息;拍摄;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电视新闻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没有拍摄到足够后期编辑所需的有效镜头,则无法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任务,因此画面拍摄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后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在拍摄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画面拍摄做到“稳”“分”“换”。
稳,是指新闻画面拍摄要稳,对于电视新闻,多拍固定镜头,把画面先稳住了是拍摄遵循的首要法则。分,是指拍摄画面要成组,对同一动作要有特写、有中景、有全景,这样可以全面的反映新闻事实。换,是指对同一拍摄对象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遍,便于后期剪辑时,有足够的素材可供选择。
二、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拍摄主要是“规范”“饱满”“简洁明快”。
规范,是指标准的拍摄,多用固定镜头。饱满,是指每一个镜头都要拍摄到位,不可在画面主题之中出现与之元素无关的镜头,特别是要选取领导最好的状态时拍摄。简洁明快,是指对于会议新闻的拍摄,要抓拍与会人员认真的状态,从而体现严肃的会风。
三、对于企业生产类电视新闻的拍摄要做到“细”“整”“净”。
细,是指在对企业新闻稿件拍摄中,由于生产环节多而杂,专业技术性强,很容易将一些涉及技术保密内容拍进画面,因此,拍摄时要心细,详细了解那些能拍那些不能拍,做到既要体现新闻内容、画面有说服力,又不泄露企业技术秘密。整,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要工整,既要表现出所需内容又要具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净,是指拍摄画面要干净,特别是在生产装置现场,尽量选择较新的设备、管线、装置等景物拍摄,将最好的画面呈现出来。
四、对于突发事件类电视新闻的拍摄,必须做到“见事”“见人”。
见事,是指拍摄突发事件时,首先要能见到事故现场,最好能扑捉到事故发生的镜头。见人,是说如果因为迟到的原因未能拍摄到第一现场,也要通过主持人出镜或采访当事人等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和描述出当时的场景,以增加可信度。
五、对于时令稿件的拍摄要做到“活”“鲜”。
活,是指画面主体要有特色的活动。鲜,是指画面色彩对比要强烈,画面要美。
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以及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把握好画面的剪辑点和长度。
在后期剪辑中,剪辑点的选择必须都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的发展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于一个长镜头来说,它的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使其选择性受到影响。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写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可适当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二、把握好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要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该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性和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性。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不断总结经验,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获得感悟,并不断提升对电视艺术和审美的标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制作出具有感染力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电视;信息;拍摄;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电视新闻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没有拍摄到足够后期编辑所需的有效镜头,则无法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任务,因此画面拍摄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后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在拍摄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画面拍摄做到“稳”“分”“换”。
稳,是指新闻画面拍摄要稳,对于电视新闻,多拍固定镜头,把画面先稳住了是拍摄遵循的首要法则。分,是指拍摄画面要成组,对同一动作要有特写、有中景、有全景,这样可以全面的反映新闻事实。换,是指对同一拍摄对象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遍,便于后期剪辑时,有足够的素材可供选择。
二、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拍摄主要是“规范”“饱满”“简洁明快”。
规范,是指标准的拍摄,多用固定镜头。饱满,是指每一个镜头都要拍摄到位,不可在画面主题之中出现与之元素无关的镜头,特别是要选取领导最好的状态时拍摄。简洁明快,是指对于会议新闻的拍摄,要抓拍与会人员认真的状态,从而体现严肃的会风。
三、对于企业生产类电视新闻的拍摄要做到“细”“整”“净”。
细,是指在对企业新闻稿件拍摄中,由于生产环节多而杂,专业技术性强,很容易将一些涉及技术保密内容拍进画面,因此,拍摄时要心细,详细了解那些能拍那些不能拍,做到既要体现新闻内容、画面有说服力,又不泄露企业技术秘密。整,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要工整,既要表现出所需内容又要具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净,是指拍摄画面要干净,特别是在生产装置现场,尽量选择较新的设备、管线、装置等景物拍摄,将最好的画面呈现出来。
四、对于突发事件类电视新闻的拍摄,必须做到“见事”“见人”。
见事,是指拍摄突发事件时,首先要能见到事故现场,最好能扑捉到事故发生的镜头。见人,是说如果因为迟到的原因未能拍摄到第一现场,也要通过主持人出镜或采访当事人等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和描述出当时的场景,以增加可信度。
五、对于时令稿件的拍摄要做到“活”“鲜”。
活,是指画面主体要有特色的活动。鲜,是指画面色彩对比要强烈,画面要美。
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以及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把握好画面的剪辑点和长度。
在后期剪辑中,剪辑点的选择必须都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的发展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于一个长镜头来说,它的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使其选择性受到影响。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写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可适当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二、把握好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要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该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性和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性。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不断总结经验,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获得感悟,并不断提升对电视艺术和审美的标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制作出具有感染力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