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作文与审美的桥梁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活动过程是学生创造劳动的过程。而漠视生活、漠视美,往往使我们的学生失掉了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当他们动笔时只能说“我们生活太单调,无事可写”。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市教研室主任陈钟梁曾认为:“写作过程是一个美的创作过程”“美育的力量在于能够引导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促使人们去熟悉、热爱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认识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从审美性的角度,结合作文教学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提供美的物象,努力让学生进行美的创作。如何引导学生在创造劳动中发现美、表达美,受到美的熏陶?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作前指导,教会学生发现美
  如果学生对写作早已厌倦,感觉“无从说起”,见到作文避之犹恐不及,在这种“冰点状态”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发现美、表达美、体现美,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此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写,而是设计好指导观察的方案,找准化解“冰点状态”的温度切入点,让学生用眼看,用脑想,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从“冰点状态”中升温融化,把自己融进发现美、感受美之中,去初步产生创作的欲望。如我让学生描绘一下秋天早晨的雾景。起初,学生大多没有深入,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晨雾由浓到淡,逐渐消失。写作水平稍好一些的学生也就只会套用一些书本上的辞藻,其中不乏泛泛之词,没有充分表达美。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学会发现美。于是我指导学生“总—分—总”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先从整体环境初步感知,体会太阳初升时秋雾缭绕的缥缈之美,然后再转换视角,从多角度、多地点观察。我选择了小河边一丛常绿灌木,临河边的小区房屋作观察地点,小河上不断升腾变幻的雾气作观察对象,又带领学生到被雾气笼罩的水门桥上,体验那种“腾云驾雾,亦真亦神”的“蓬莱仙境”之美。这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产生了舒畅愉悦的审美体验,而且产生了较为高涨的创作冲动,显得兴奋不已。
  二、作中铺垫,指导学生表达美
  如果说,观察思考的定格是对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蓝图”,那么表达美的过程也就是“蓝图化工程”的实施。要使“工程”物美质优,让人赏心悦目,作中必要的铺垫指导不可或缺。我从语言文字和结构布局两个环节入手指导。语言文字方面要求学生遣词造句首先要准确贴切,然后才是形象生动表达美感。如一个学生在描写秋雾的时候,文字优美,读来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河面上烟气缭绕,变化莫测的薄雾,忽而回旋低落,忽而飘摇而上,千姿百态,我真以为那是凌波仙子的一曲欢舞,仿佛自己也在仙境之中了……”这个学生已抓住秋雾的动感特征,由客观事物产生了美好的联想,沉浸在美感体验之中。在谋篇布局方面,也要指导学生有所创新,表达出布局结构之美。一个学生写《我家的小园》,第一部分总写小园貌美,是自己的乐园;第二部分分写了春夏秋冬四季小园景色,其间穿插“我”的“时令活动”;第三部分又总结升华,点明“我爱小园”这一中心。通篇文章表现了小作者创造美的能力,也反映出作者思路的明晰美、节奏美。
  三、作后讲评,引导学生鉴赏美
  作后讲评,既是对学生作文能力、成败得失的评判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鉴赏美,增强学生鉴别能力的过程。在评讲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美感触发点”,巧妙切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美感饱和度”,由点到面,触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让学生产生内在的美的体验,并且引导学生去粗存精,使全体学生参与修改、参与鉴赏美。一位学生在《我爱万年青》一文结尾写道:“寒冬腊月,百花凋零,唯有我心爱的万年青依然苍翠,充满了生命力。我爱万年青。”事实上,潜心分析这一文段,可以看出,小作者设计了“美感触发点”——万年青虽顶风傲雪,但始终苍翠欲滴,毅力顽强,但并未深入挖掘,体现出描写对象的深层特征,缺少应有的“饱和度”,所以不免读来让人觉得空泛。对此,我在讲评时设计如下问题:万年青寒冬腊月依然苍翠,除了赞美它的生命力外,还可以反映出它怎样的精神或品质?由万年青的这些精神、品质,你能联系谈谈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吗?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不断补充、挖掘,最终将结尾改写成了:“寒冬腊月,百花凋零,而万年青任凭风吹雪打,仍旧保持原有的丰姿,充满了生命的苍翠。在皑皑的白雪中,那一丛绿色傲然斗雪,给人鼓舞。我们做人,难道不应该同样学习万年青虽身处逆境,却也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吗?”这样的结尾,既使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增强了情感激发力、感染力,又使学生鉴赏到了生命力之美。
  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幽径”——曲径通幽处,正是美跃纸上时。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所谓动物的语言,仅仅是一种刺激反应,无论就其表达能力或复杂性来说,都是没法与人类的语言相比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
快乐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游戏的内容,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用游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
随着听力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比例显著递增,学生也积极进行课外听力训练。但调查结果发现:没有适合的听力材料是目前学生在课外听力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大学英语听力语料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高中政治学科的
摘要:“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素质教育;生物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航空摄影测量是目前大面积地形测量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公路勘察设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大规模的公路勘测设计来说,航测数据采集是最理想、最有前途的数据采集方法。介绍了航测在公路设计中的作业过程以及航测数据采集与公路航测一体化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