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36-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等的改变与影响,便秘作为一个常见的症状困扰着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人群。在临证治疗中,笔者以针刺配合耳贴的方法予以调治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源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门诊诊治。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反复半年余。
1.2 纳入标准
以《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二版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日以上1次,便干難解,甚干燥如栗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腹胀满、矢气味臭、胃纳不香、神疲倦怠等症。排除有肠道器质性疾病、药源性便秘和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临证依据四诊辨为肠道实热、肝郁气滞、脾气亏虚、阴虚肠燥、脾肾阳虚五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主穴选取天枢、大横、上巨虚。配穴:肠道实热证加内庭、合谷;肝郁气滞证加支沟、太冲;脾气亏虚证加气海、足三里;阴虚肠燥证加气海、血海、三阴交;脾肾阳虚证加脾俞、肾俞、大肠俞、气海、关元(可灸)。操作:上穴以75%酒精棉球在皮肤表面行常规消毒,以长40mm、直径0.35mm毫针直刺进针,得气为度,依据病症虚实行捻转提插补泻,手法要求轻柔缓慢,得气后予以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采用TDP治疗仪照射。一般隔日1次,5次一疗程。
2.2 耳穴敷贴
取大肠、直肠下段、神门、皮质下为主,用5mm*5mm大小的橡皮胶固定王不留行籽予以敷贴,要求每穴每次按揉20—30下,每天按揉3—4次,揉后整个耳廓有发热发烫感。一般2—3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5次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排便通畅,2日内一行,质软成形,短期内无反复者。有效:排便较畅,便质尚软,2—3日一行者;无效:无明显改善者[1]。
3.2 治疗结果
12例病例中恢复正常者9例,有效者3例,治愈率75%,总体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瞿某,女,42岁,银行工作人员,于2012年5月初来诊。自诉:解便3-5日一行约4月,便较干色暗,时成形时栗状。平日食后易腹胀,自觉有口臭。素体健,体偏胖,在外应酬较多,时有晚睡习惯。其原本意愿减肥,但经了解病史后,建议先调整胃肠道功能入手。症属饮食不节,进食膏粱厚味,热结肠胃而致。治以清腑通便为主,健脾和胃为辅。处方:取双侧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内庭、阴陵泉、三阴交。手法上除足三里行补法,合谷、内庭行泻法外,余穴均平补平泻。配合上述耳穴敷贴,隔日一次治疗。经针刺两次后,该患者觉腹胀感消失,解便较前通顺。继前治,并嘱其规律饮食,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建议适当饭后散步,多饮温水。又行3次治疗后,自诉解便规律,基本每日一行,便质软易行,口臭消失。隔2月后询之未复。
5 体会
非器质性便秘成因很多,从现代医学分析:有老人、或病后体虚者因肠蠕动减慢,排便反射迟钝而形成习惯性便秘;有因生活、饮食不规律导致肠功能紊乱引起功能性便秘。从中医角度辨证有实秘和虚秘之分。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阳盛,嗜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或热病伤津,邪热壅结肠胃,以致舟不能行;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而致;或因久病体虚,气虚血弱,肠腑失于濡润鼓动而致。上述种种,但根本原因在于大肠传导失司。
根据中医特有的经络学说理论,人体经脉外络肢节,内属脏腑。天枢位于脐周,归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募穴;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下合穴;大横乃足太阴脾经腹部穴;三穴相合健脾和胃、疏通腑气。再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适时配以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行泻法以清泻肠腑邪热;泻支沟、太冲疏肝理气,宣通三焦气机;配气海、关元、足三里行补法以健脾益气以助肠运;取脾俞、胃俞、大肠俞有和脾胃、助运化之功;血海、三阴交平补平泻以滋阴养血、补益脾肾。数穴相合,则肠道得润,腑气自通,舟可自行。耳为人体的全息缩影,与脏腑经络密切联系。在耳部选取消化系相应的反射点如大肠、直肠下段予以敷贴按揉,有助大肠运行、调理肠道功能。
12例病例中,有曾间断服用通便药者,有意外来诊求治者。然病程不超一月者,经针刺耳贴2—3次多可即效;病程较长,作息不规律者一般连续针刺治疗5次以上,配合饮食调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适当运动锻炼等全方面调治后,短期内也渐可收效。可见,在注意生活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适当予以针刺和耳穴刺激,对于功能性便秘者来说也是很有效的治疗途径。由于此次病例不多,笔者会在日后的临床诊治中更加注重收集和观察。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38.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等的改变与影响,便秘作为一个常见的症状困扰着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人群。在临证治疗中,笔者以针刺配合耳贴的方法予以调治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源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门诊诊治。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反复半年余。
1.2 纳入标准
以《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二版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日以上1次,便干難解,甚干燥如栗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腹胀满、矢气味臭、胃纳不香、神疲倦怠等症。排除有肠道器质性疾病、药源性便秘和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临证依据四诊辨为肠道实热、肝郁气滞、脾气亏虚、阴虚肠燥、脾肾阳虚五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主穴选取天枢、大横、上巨虚。配穴:肠道实热证加内庭、合谷;肝郁气滞证加支沟、太冲;脾气亏虚证加气海、足三里;阴虚肠燥证加气海、血海、三阴交;脾肾阳虚证加脾俞、肾俞、大肠俞、气海、关元(可灸)。操作:上穴以75%酒精棉球在皮肤表面行常规消毒,以长40mm、直径0.35mm毫针直刺进针,得气为度,依据病症虚实行捻转提插补泻,手法要求轻柔缓慢,得气后予以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采用TDP治疗仪照射。一般隔日1次,5次一疗程。
2.2 耳穴敷贴
取大肠、直肠下段、神门、皮质下为主,用5mm*5mm大小的橡皮胶固定王不留行籽予以敷贴,要求每穴每次按揉20—30下,每天按揉3—4次,揉后整个耳廓有发热发烫感。一般2—3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5次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排便通畅,2日内一行,质软成形,短期内无反复者。有效:排便较畅,便质尚软,2—3日一行者;无效:无明显改善者[1]。
3.2 治疗结果
12例病例中恢复正常者9例,有效者3例,治愈率75%,总体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瞿某,女,42岁,银行工作人员,于2012年5月初来诊。自诉:解便3-5日一行约4月,便较干色暗,时成形时栗状。平日食后易腹胀,自觉有口臭。素体健,体偏胖,在外应酬较多,时有晚睡习惯。其原本意愿减肥,但经了解病史后,建议先调整胃肠道功能入手。症属饮食不节,进食膏粱厚味,热结肠胃而致。治以清腑通便为主,健脾和胃为辅。处方:取双侧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内庭、阴陵泉、三阴交。手法上除足三里行补法,合谷、内庭行泻法外,余穴均平补平泻。配合上述耳穴敷贴,隔日一次治疗。经针刺两次后,该患者觉腹胀感消失,解便较前通顺。继前治,并嘱其规律饮食,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建议适当饭后散步,多饮温水。又行3次治疗后,自诉解便规律,基本每日一行,便质软易行,口臭消失。隔2月后询之未复。
5 体会
非器质性便秘成因很多,从现代医学分析:有老人、或病后体虚者因肠蠕动减慢,排便反射迟钝而形成习惯性便秘;有因生活、饮食不规律导致肠功能紊乱引起功能性便秘。从中医角度辨证有实秘和虚秘之分。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阳盛,嗜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或热病伤津,邪热壅结肠胃,以致舟不能行;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而致;或因久病体虚,气虚血弱,肠腑失于濡润鼓动而致。上述种种,但根本原因在于大肠传导失司。
根据中医特有的经络学说理论,人体经脉外络肢节,内属脏腑。天枢位于脐周,归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募穴;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下合穴;大横乃足太阴脾经腹部穴;三穴相合健脾和胃、疏通腑气。再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适时配以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行泻法以清泻肠腑邪热;泻支沟、太冲疏肝理气,宣通三焦气机;配气海、关元、足三里行补法以健脾益气以助肠运;取脾俞、胃俞、大肠俞有和脾胃、助运化之功;血海、三阴交平补平泻以滋阴养血、补益脾肾。数穴相合,则肠道得润,腑气自通,舟可自行。耳为人体的全息缩影,与脏腑经络密切联系。在耳部选取消化系相应的反射点如大肠、直肠下段予以敷贴按揉,有助大肠运行、调理肠道功能。
12例病例中,有曾间断服用通便药者,有意外来诊求治者。然病程不超一月者,经针刺耳贴2—3次多可即效;病程较长,作息不规律者一般连续针刺治疗5次以上,配合饮食调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适当运动锻炼等全方面调治后,短期内也渐可收效。可见,在注意生活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适当予以针刺和耳穴刺激,对于功能性便秘者来说也是很有效的治疗途径。由于此次病例不多,笔者会在日后的临床诊治中更加注重收集和观察。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