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0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39-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课堂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场所。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对问题进行设疑,使同学们之间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意识被唤起,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3.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我则用满腔热情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知识探索热情和体验,同学们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和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语言增色
白玉环
(霸州市第五小学,河北 廊坊 065700)
关键词:示范与模仿;情境与体验;语言增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39-0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话,一个可能博得众人的喝彩,另一方面可能让人觉得味如嚼蜡。为什么?就在于有的人在交际语言中只运用了文字,而不能配合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生动的表情、大方得体的手势、动作,才把话说的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时,就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情,这样才能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达到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在训练学生开口说话的同时,不仅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还要培养他们合情合理的运用语调、表情、动作配合语言表达。
这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方面我们的教师可否这样做:
一、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孩子们是模仿的天才,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要求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教师一进课堂,做到微笑中显热情,严肃中显慈祥,给学生轻松、愉快、机敏、富有朝气的感觉。在讲课过程中,讲到重点处加重语气并伴之以轻击黑板的动作,激越处声调拔高并伴之以昂首的动作,难过处声音低沉并伴之以痛心疾首的动作,轻松处慢声细语并伴之以活泼的眼神和手势……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见的多了,自然也就模仿起来。
二、模仿练习,在探究中学习
就是要学生投入到语言表达所创设的情境中,模仿交际双方,假设出尽可能多的情况进行练习。例如“买手帕”这样一件事。凭借记忆,学生可能列出各种情况:售货员有的热情、有的冷淡、有的不理不睬、有的脱岗、有的“睡岗”……面对不同的情况,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设想售货员会怎么说、怎么做、表情怎样。另一部分学生考虑怎样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买到质量好、价格便宜又令人满意的手帕。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练习一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实弹”演习,在体验中感悟
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了,笔者认为此时下手还略显早些。因为学就是为了用,不让他们用用,怎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样做是正确还是错误?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接着以“买手帕”为题,练说之后,让学生到商店去实践,应用并验证一下自己的推断与表达是否是适用的、成功的。此时,面对实情实景,学生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顾客这一角色中,就会很细心地观察售货员的反应,更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想方设法调整自己的言行来达到目的。买完手帕之后再动手写,这时作文中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怎能不丰富起来?又怎能没有真情实感呢?
四、经验反馈,探寻规律
无论所做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经验可总结,也只有在总结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通过买手帕,有的学生会感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做好”。有的认为“微笑是最好的敲门砖”这样的至理名言……总结出这一点点的经验,虽然又小又少,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使他们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下一次,无论买什么东西或在其它的交际场合,学生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经验,并在新环境中试用。
这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练习——实践——总结的全过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有源于生活的材料,还会说不出来,写不精彩吗?
中图分类号:G632 .0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39-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课堂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场所。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对问题进行设疑,使同学们之间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意识被唤起,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3.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我则用满腔热情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知识探索热情和体验,同学们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和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语言增色
白玉环
(霸州市第五小学,河北 廊坊 065700)
关键词:示范与模仿;情境与体验;语言增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39-0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话,一个可能博得众人的喝彩,另一方面可能让人觉得味如嚼蜡。为什么?就在于有的人在交际语言中只运用了文字,而不能配合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生动的表情、大方得体的手势、动作,才把话说的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时,就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情,这样才能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达到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在训练学生开口说话的同时,不仅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还要培养他们合情合理的运用语调、表情、动作配合语言表达。
这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方面我们的教师可否这样做:
一、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孩子们是模仿的天才,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要求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教师一进课堂,做到微笑中显热情,严肃中显慈祥,给学生轻松、愉快、机敏、富有朝气的感觉。在讲课过程中,讲到重点处加重语气并伴之以轻击黑板的动作,激越处声调拔高并伴之以昂首的动作,难过处声音低沉并伴之以痛心疾首的动作,轻松处慢声细语并伴之以活泼的眼神和手势……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见的多了,自然也就模仿起来。
二、模仿练习,在探究中学习
就是要学生投入到语言表达所创设的情境中,模仿交际双方,假设出尽可能多的情况进行练习。例如“买手帕”这样一件事。凭借记忆,学生可能列出各种情况:售货员有的热情、有的冷淡、有的不理不睬、有的脱岗、有的“睡岗”……面对不同的情况,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设想售货员会怎么说、怎么做、表情怎样。另一部分学生考虑怎样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买到质量好、价格便宜又令人满意的手帕。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练习一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实弹”演习,在体验中感悟
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了,笔者认为此时下手还略显早些。因为学就是为了用,不让他们用用,怎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样做是正确还是错误?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接着以“买手帕”为题,练说之后,让学生到商店去实践,应用并验证一下自己的推断与表达是否是适用的、成功的。此时,面对实情实景,学生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顾客这一角色中,就会很细心地观察售货员的反应,更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想方设法调整自己的言行来达到目的。买完手帕之后再动手写,这时作文中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怎能不丰富起来?又怎能没有真情实感呢?
四、经验反馈,探寻规律
无论所做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经验可总结,也只有在总结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通过买手帕,有的学生会感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做好”。有的认为“微笑是最好的敲门砖”这样的至理名言……总结出这一点点的经验,虽然又小又少,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使他们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下一次,无论买什么东西或在其它的交际场合,学生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经验,并在新环境中试用。
这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练习——实践——总结的全过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有源于生活的材料,还会说不出来,写不精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