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地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均衡和优质发展,朝阳区于2009年启动了“星火计划”教学电子期刊项目。该项目以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一小为基地,朝阳区信息网络中心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区教研中心负责教学指导,多方联动,通过网络延展了教育时空,促进了校际间、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们初步探索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多方调研:寻找项目切入点
以往,朝阳区“星火计划”都是由学校根据本校问题自己定项目,区信息网络中心和区教委审批。为了更好地整合项目,在申报2010年“星火计划”项目之初,区信息网络中心就结合朝阳区提出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与“质量工程”要求,确定了“以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全区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目标,并召开了由“星火计划”负责人、教研中心教研员、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参加的项目调研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需求,讲现状,为2010年申报的项目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项目在实际运作、实施过程中的实验价值更大,更有利于在全区推广。
多方联动:促进项目扎实推进
合理分工,建章建制。“星火计划”教学电子期刊项目启动后,为了保障项目的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定福庄一小牵头,全区30多所学校参与的项目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亲自牵头;项目指导小组由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和区信息网络中心领导牵头,负责项目推进中的指导与各方协调;技术小组由学校的网管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项目实验小组由定福庄一小的教师和区中心组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在项目进行中,研究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取长补短。
加强沟通,扎实推进。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每个部门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组织教师的技术培训,一年来共开展技术和理论培训近10次。教研员负责对教师教学资源进行审核,仅品德与社会学科就制作了电子期刊50多本。由于教学资源是经过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筛选完成的,受到了基层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仅开学初,一些电子期刊的点击率就多达500次。
搭建平台:展示交流共同分享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区在电子期刊互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定福庄二小薛宝卫老师带领的小组利用电子期刊制作了教师电子成长档案,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首届互联网案例评选中,项目组中的教师就有近30人次获奖。又如,定福庄一小马金辉老师带领的小组利用电子期刊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出了“社会大课堂四步教学法”,深受基层教师喜爱,依据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课例荣获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一等奖。
项目组还及时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分享研究成果,促进了项目的深入研究。2010年1月20日,区教研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联合举办了“朝阳区教学电子期刊互动平台阶段性成果”市级研讨会。会上,定福庄一小的杨志强校长代表项目组进行了项目总结,朝阳区四所试点学校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展示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链接:典型案例
解读老秦的“魔法书”
我是一名普通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深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孩子们能像喜欢卡通书一样喜欢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像喜欢明星一样喜欢我,像喜欢电脑游戏一样喜欢我们的课程。虽然我们的教材涉及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内容,却由于受纸质教材的局限,呈现的只能是图片和文字,于是我利用电子期刊进行了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尝试。
两个走进。要想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孩子走进教师,走进我们的学科。于是,我在电子期刊中设置了“我的灵动空间——别样老秦”栏目,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我,走进了平凡的我,进而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经常下了课,孩子们还围着我问这问那,舍不得放我走。我也从孩子们明亮的双眸读懂了他们的心。
立体鲜活。为了制作出像哈里波特的“魔法书”一样立体鲜活的教材,我围绕新课标制作了电子期刊,集纳了最新的新闻报道和视频话题,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吸引,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教材”的世界。这本鲜活的电子期刊深受学生喜爱。它课前能看,课上能用,甚至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能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让学生喜欢上了品德与社会课。
(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秦翠华)
打造网络课堂延展学习时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课堂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如随时随地、灵活有效、满足个性需求等。顺应这种趋势,我们尝试借助“电子期刊”打造品德与社会学科网络课堂,延展学习时空,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借助“电子期刊”拓展与深化教材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实效性。二是将校本课程用“电子期刊”的形式打造成网络课堂,不仅鼓励学生在学校利用网络学习,更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发现:第一,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与喜爱程度在提升。表现在,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旅游行程、所见所闻,积累游览过程中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作为制作电子期刊的素材。第二,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掌握。电子期刊中整合了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游戏。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在线观看与动手实践,不断积累与巩固学科知识。第三,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求学生能够从信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与说明。于是,我们结合电子期刊的视听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的互补,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北京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梁宏慧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赵 冲)
规范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骨干教师较少,年轻教师较多,学科缺少新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呢?我利用教学电子期刊进行了以下尝试。
固化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利用电子期刊固化教学模式的“社会大课堂四步教学法”。第一步,挖掘资源,巧妙融合。选择恰当切入点,深入分析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环境,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步,问题引路,合作学习。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第三步,实践验证,探索提升。学生走进实践基地,验证先期研究成果,产生新的发现。第四步,学科交融,物化成果。学生在课后与多学科密切融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学习。
规范教学行为。我把“四步教学法”以电子期刊的形式放到网上,供全区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们只要打开电子期刊目录,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流程,知道教学的基本方法,还可以下载使用其中的图片和视频。这对不太了解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可以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教师借鉴这种模式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一小马金辉)
多方调研:寻找项目切入点
以往,朝阳区“星火计划”都是由学校根据本校问题自己定项目,区信息网络中心和区教委审批。为了更好地整合项目,在申报2010年“星火计划”项目之初,区信息网络中心就结合朝阳区提出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与“质量工程”要求,确定了“以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全区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目标,并召开了由“星火计划”负责人、教研中心教研员、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参加的项目调研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需求,讲现状,为2010年申报的项目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项目在实际运作、实施过程中的实验价值更大,更有利于在全区推广。
多方联动:促进项目扎实推进
合理分工,建章建制。“星火计划”教学电子期刊项目启动后,为了保障项目的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定福庄一小牵头,全区30多所学校参与的项目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亲自牵头;项目指导小组由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和区信息网络中心领导牵头,负责项目推进中的指导与各方协调;技术小组由学校的网管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项目实验小组由定福庄一小的教师和区中心组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在项目进行中,研究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取长补短。
加强沟通,扎实推进。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每个部门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组织教师的技术培训,一年来共开展技术和理论培训近10次。教研员负责对教师教学资源进行审核,仅品德与社会学科就制作了电子期刊50多本。由于教学资源是经过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筛选完成的,受到了基层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仅开学初,一些电子期刊的点击率就多达500次。
搭建平台:展示交流共同分享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区在电子期刊互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定福庄二小薛宝卫老师带领的小组利用电子期刊制作了教师电子成长档案,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首届互联网案例评选中,项目组中的教师就有近30人次获奖。又如,定福庄一小马金辉老师带领的小组利用电子期刊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出了“社会大课堂四步教学法”,深受基层教师喜爱,依据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课例荣获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一等奖。
项目组还及时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分享研究成果,促进了项目的深入研究。2010年1月20日,区教研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联合举办了“朝阳区教学电子期刊互动平台阶段性成果”市级研讨会。会上,定福庄一小的杨志强校长代表项目组进行了项目总结,朝阳区四所试点学校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展示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链接:典型案例
解读老秦的“魔法书”
我是一名普通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深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孩子们能像喜欢卡通书一样喜欢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像喜欢明星一样喜欢我,像喜欢电脑游戏一样喜欢我们的课程。虽然我们的教材涉及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内容,却由于受纸质教材的局限,呈现的只能是图片和文字,于是我利用电子期刊进行了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尝试。
两个走进。要想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孩子走进教师,走进我们的学科。于是,我在电子期刊中设置了“我的灵动空间——别样老秦”栏目,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我,走进了平凡的我,进而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经常下了课,孩子们还围着我问这问那,舍不得放我走。我也从孩子们明亮的双眸读懂了他们的心。
立体鲜活。为了制作出像哈里波特的“魔法书”一样立体鲜活的教材,我围绕新课标制作了电子期刊,集纳了最新的新闻报道和视频话题,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吸引,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教材”的世界。这本鲜活的电子期刊深受学生喜爱。它课前能看,课上能用,甚至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能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让学生喜欢上了品德与社会课。
(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秦翠华)
打造网络课堂延展学习时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课堂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如随时随地、灵活有效、满足个性需求等。顺应这种趋势,我们尝试借助“电子期刊”打造品德与社会学科网络课堂,延展学习时空,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借助“电子期刊”拓展与深化教材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实效性。二是将校本课程用“电子期刊”的形式打造成网络课堂,不仅鼓励学生在学校利用网络学习,更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发现:第一,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与喜爱程度在提升。表现在,学生们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旅游行程、所见所闻,积累游览过程中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作为制作电子期刊的素材。第二,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掌握。电子期刊中整合了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游戏。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在线观看与动手实践,不断积累与巩固学科知识。第三,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求学生能够从信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与说明。于是,我们结合电子期刊的视听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的互补,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北京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梁宏慧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赵 冲)
规范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骨干教师较少,年轻教师较多,学科缺少新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呢?我利用教学电子期刊进行了以下尝试。
固化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利用电子期刊固化教学模式的“社会大课堂四步教学法”。第一步,挖掘资源,巧妙融合。选择恰当切入点,深入分析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环境,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步,问题引路,合作学习。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第三步,实践验证,探索提升。学生走进实践基地,验证先期研究成果,产生新的发现。第四步,学科交融,物化成果。学生在课后与多学科密切融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学习。
规范教学行为。我把“四步教学法”以电子期刊的形式放到网上,供全区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们只要打开电子期刊目录,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流程,知道教学的基本方法,还可以下载使用其中的图片和视频。这对不太了解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可以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教师借鉴这种模式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一小马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