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行为研究上具备一定的“趋前性”。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理论根源及对学生的影响和解决方略作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教学行为偏差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31-01
1.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概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数学教师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形成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产生偏差也就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确定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产生偏差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数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的教学观是否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的职业道德。当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或根本不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时,就可以将其判定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行为偏差。
2.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案例与分析
2.1案例
高三一轮复习课“导数”第一节,用约 15 分钟的时间复习提问求导公式、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几何意义等(学生记不住的或回答不全面的均由教师补充),接下来的时间由教师讲解了求导过程中的恒等式的变换技巧、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等其它面的综合性问题,结合具体问题的应用,教师实际设计的题目有十几道。教师的授课程序:复习提问→讲解例题→课堂小结。
2.2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分析
针对以上案例,高三数学复习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在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能通过“二次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知识梳理和方法总结,更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案例中的教师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素,造成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师不了解具体情况,单纯以题目代替数学教学内容,使得自己的教学目标出现很大的偏差。
3.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造成的影响
3.1学生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缺失
创造性思维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联系,产生出对事物的新的认识。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刻以及教学方法选择定位不准确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在数学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处理上不到位也会严重的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要,教师个人也获得一定提升。调查发现,部分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个人水平和经验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兼顾知识和效益两方面的协调,一厢情愿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行为出现严重的偏差;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部分老师未深入研究,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在教学行为上也经常出现偏差。
3.3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新课程改革也是现代数学教学赋予教师新的任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掺杂着一定的个人情感关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教师当时的心情,对某个学生的欣赏、对班级整体的印象等。如果教师教学时无精打采,勉强传授完了教学内容,是不能认定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形成一种伤害。
4.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矫正策略
4.1激活思维,打造生命课堂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调查发现,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是他们在课堂上的成功体验,所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需求,让课堂气氛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教师的对课堂教学理解境界和高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境界和高度。
4.2.对“高中数学教师”重新认识
多数教师仅注重了“向学生传递数学科学文化知识和数学技能”,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变成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我们要重新认识数学教师这一职业,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协助者。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数学上的需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和不断的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自己的思维。
4.3.对“数学课堂”的重新认识
高中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获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变“复读机”为“导航仪”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变“演员”为“导演”, 数学老师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分享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情感的提升;变“演绎”为“归纳”,培养演绎或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充分注意学生在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猜想、验证等一整套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营造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愉快、合作、互动、互助的教学气氛,使用学生习惯的语言系统,拉近与学生的情感 ,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
5. 小结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界定: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实现特定三维教学目标所采取方法和手段,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所有行为。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爱菊.合理应对教学冲突的基本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 王中华,熊梅.教学对话的异化与回归: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10).
[3] 蔡永红,申晓月.教师的教学专长——研究缘起、争议与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教学行为偏差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31-01
1.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概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数学教师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形成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产生偏差也就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确定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产生偏差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数学教学内容是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的教学观是否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的职业道德。当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或根本不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时,就可以将其判定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行为偏差。
2.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案例与分析
2.1案例
高三一轮复习课“导数”第一节,用约 15 分钟的时间复习提问求导公式、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几何意义等(学生记不住的或回答不全面的均由教师补充),接下来的时间由教师讲解了求导过程中的恒等式的变换技巧、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等其它面的综合性问题,结合具体问题的应用,教师实际设计的题目有十几道。教师的授课程序:复习提问→讲解例题→课堂小结。
2.2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分析
针对以上案例,高三数学复习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在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能通过“二次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知识梳理和方法总结,更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案例中的教师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素,造成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师不了解具体情况,单纯以题目代替数学教学内容,使得自己的教学目标出现很大的偏差。
3.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造成的影响
3.1学生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缺失
创造性思维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联系,产生出对事物的新的认识。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刻以及教学方法选择定位不准确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在数学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处理上不到位也会严重的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要,教师个人也获得一定提升。调查发现,部分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个人水平和经验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兼顾知识和效益两方面的协调,一厢情愿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行为出现严重的偏差;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部分老师未深入研究,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在教学行为上也经常出现偏差。
3.3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新课程改革也是现代数学教学赋予教师新的任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掺杂着一定的个人情感关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教师当时的心情,对某个学生的欣赏、对班级整体的印象等。如果教师教学时无精打采,勉强传授完了教学内容,是不能认定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形成一种伤害。
4.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的矫正策略
4.1激活思维,打造生命课堂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调查发现,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是他们在课堂上的成功体验,所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需求,让课堂气氛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教师的对课堂教学理解境界和高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境界和高度。
4.2.对“高中数学教师”重新认识
多数教师仅注重了“向学生传递数学科学文化知识和数学技能”,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变成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我们要重新认识数学教师这一职业,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协助者。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数学上的需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和不断的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自己的思维。
4.3.对“数学课堂”的重新认识
高中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获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变“复读机”为“导航仪”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变“演员”为“导演”, 数学老师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分享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情感的提升;变“演绎”为“归纳”,培养演绎或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充分注意学生在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猜想、验证等一整套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营造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关系),愉快、合作、互动、互助的教学气氛,使用学生习惯的语言系统,拉近与学生的情感 ,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
5. 小结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界定: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实现特定三维教学目标所采取方法和手段,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所有行为。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爱菊.合理应对教学冲突的基本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 王中华,熊梅.教学对话的异化与回归: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10).
[3] 蔡永红,申晓月.教师的教学专长——研究缘起、争议与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