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榜样示范,方法指路
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带动作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分享者、自主发现的支持者、个性解读的参与者诸多角色。我们可以精心借鉴前圣先贤的宝贵成果,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将精彩片段印发给同学。教师也可以下水示范,交给学生基本的评点知识,如眉批、旁批、尾评、总评,恰当运用各种评点符号,如波浪线、着重号、问号、感叹号、增删号等,引导学生“多快好省”地进行评点式阅读。
二、评点内容不拘、形式多样
1.经典和时文结合。既要关注经典,培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关心时文,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可以学生找,也可以老师给;可以是一两位学生宣讲,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还可以师生共同参与、提高。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上的文章,如文章《弓比弦长》,通过“父子比高”这一生活事件,得出结论“弓比弦长”:父亲是弓,儿子是弦,即使父亲慢慢老去,弓着腰驼着背,父亲永远是高大的,父爱永远是伟大的。这样的文章生活味浓,学生读后感受颇深,乐于评点,很受教益。
2.课内和课外结合。要学好语文,单靠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内读写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读物,有利于增广见闻,开拓思维,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思想品位。
3.褒扬和批判结合。罗丹提倡“美在发现”,对于广大师生来讲,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既可以赞美文章亮点,也可以批评文章败笔,这样既传授了学生辩证法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全评和点评结合。整篇文章或整本书,可以从头至尾全方位地评点,也可以抓住一点,评深点透。如《读书人是幸福人》结尾用標题作结,,简洁至极,力透纸背,实在高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邃。
5.个人和集体结合。可以是一个人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灵独舞,也可以大家畅所欲言,平等对话,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如读课文《瓦尔登湖》,书中这样写道:“那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能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与浅。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有学生马上联想到王蒙的《湖》中“湖是大地的眼睛”的比喻,然后对这种精彩比喻分析、探究,体会比喻的新鲜、贴切,我们仿佛看到世间的水都在闪动着灵光注视着我们,和我们亲密地对话呢!还有同学联想到“鸟是树的花朵”这样的比喻来,这是多么奇妙的思维火花,多么令人惊喜的发现和创造!这让我们对比喻修辞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6.文字和符号结合。文字表达,不用多言,使用符号也是非常简洁有效的评点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文章美丽的“花纹”。
7.定时和随时结合。我们可以经常拿出课上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如预习、复习课文,去阅览室上阅读课,举行读书交流会等,也鼓励学生形成随时随地评点文章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让习惯成自然,让评点行动成为阅读学习的律动。难怪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8.评点和写作结合。评点文章,其实就是二度创作,可以基于文本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甚至改编,还可以直接吸收评点成果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评点《荆轲刺秦王》后,可以让学生把易水送别部分改编成诗歌、散文,或话剧。学习了《项链》后,我们让学生续写《项链新传》。
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带动作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分享者、自主发现的支持者、个性解读的参与者诸多角色。我们可以精心借鉴前圣先贤的宝贵成果,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将精彩片段印发给同学。教师也可以下水示范,交给学生基本的评点知识,如眉批、旁批、尾评、总评,恰当运用各种评点符号,如波浪线、着重号、问号、感叹号、增删号等,引导学生“多快好省”地进行评点式阅读。
二、评点内容不拘、形式多样
1.经典和时文结合。既要关注经典,培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关心时文,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可以学生找,也可以老师给;可以是一两位学生宣讲,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还可以师生共同参与、提高。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上的文章,如文章《弓比弦长》,通过“父子比高”这一生活事件,得出结论“弓比弦长”:父亲是弓,儿子是弦,即使父亲慢慢老去,弓着腰驼着背,父亲永远是高大的,父爱永远是伟大的。这样的文章生活味浓,学生读后感受颇深,乐于评点,很受教益。
2.课内和课外结合。要学好语文,单靠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内读写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读物,有利于增广见闻,开拓思维,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思想品位。
3.褒扬和批判结合。罗丹提倡“美在发现”,对于广大师生来讲,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既可以赞美文章亮点,也可以批评文章败笔,这样既传授了学生辩证法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全评和点评结合。整篇文章或整本书,可以从头至尾全方位地评点,也可以抓住一点,评深点透。如《读书人是幸福人》结尾用標题作结,,简洁至极,力透纸背,实在高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邃。
5.个人和集体结合。可以是一个人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灵独舞,也可以大家畅所欲言,平等对话,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如读课文《瓦尔登湖》,书中这样写道:“那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能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与浅。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有学生马上联想到王蒙的《湖》中“湖是大地的眼睛”的比喻,然后对这种精彩比喻分析、探究,体会比喻的新鲜、贴切,我们仿佛看到世间的水都在闪动着灵光注视着我们,和我们亲密地对话呢!还有同学联想到“鸟是树的花朵”这样的比喻来,这是多么奇妙的思维火花,多么令人惊喜的发现和创造!这让我们对比喻修辞也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6.文字和符号结合。文字表达,不用多言,使用符号也是非常简洁有效的评点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文章美丽的“花纹”。
7.定时和随时结合。我们可以经常拿出课上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如预习、复习课文,去阅览室上阅读课,举行读书交流会等,也鼓励学生形成随时随地评点文章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让习惯成自然,让评点行动成为阅读学习的律动。难怪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8.评点和写作结合。评点文章,其实就是二度创作,可以基于文本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甚至改编,还可以直接吸收评点成果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评点《荆轲刺秦王》后,可以让学生把易水送别部分改编成诗歌、散文,或话剧。学习了《项链》后,我们让学生续写《项链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