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大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课文感情朗读上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甚微。在课堂上老师一遍一遍的领着读、学生一遍一遍的学着读,读的方式也很多,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五花八门,想尽了办法,可是学生还是读不顺畅、读不出感情来,以至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我们要用五六节课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细想起来这种高耗低能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找到症结之所在,没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人为地拔高了对一年级孩子的要求。近年来通过课堂实践和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研究思考,对于低段阅读教学有了几点拙见,供老师们参考。
一、重视课堂教学评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起主动参与的意识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有效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暂,在课上搞小动作的同学大有人在,教师往往都是一边组织教学一边讲课,但尽管老师始终在强调课堂纪律,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如果对这样的孩子大声的呵斥,就会破坏学习氛围,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又惹得老师自身一肚子的气。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把课堂评价放在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首位,在课始就可以这样说;谁读课文的声音最洪亮,谁读得最认真,谁能认真的倾听别人的朗读,谁最会评价别人的朗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多设几个奖项,这几项可以不在课始的时候都提出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的提醒,比如说在别人朗读中就随时的提醒他们,谁听得最认真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谁就能得到老师手中的小红花。(过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标识物,以保持新鲜感)谁的小红花够了10枚,谁就能得到老师的一张奖状。同时在课上要注意时时提醒,时时督促。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与肯定,为了得到这一朵小红花,他们都会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课上随时把这个标识物发给表现好的孩子,既是对这些孩子的肯定,又能通过这样的措施激励其他的孩子,激起他们的表现欲。为了争得一张奖状回家给父母、亲人看,这一枚枚的小红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二、朗读指导,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新课标所倡导的“读”是有感情的读,是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是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领悟的能力还很低,因此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上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如,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读。
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读好了就可以停下来了。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谁能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一生主动站起来读。“沙沙沙,沙沙沙......”读的很快。
师:这雨下的可有点急,你看看课本春雨像什么?
生: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师:细细的线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抢着说:很轻、很柔
师:那能不能轻一点、柔一点再来读读这句话?
该生朗读,读的慢了许多。
师:谁能再读读这一句?
学生抢着站了起来,读的很轻很柔。
接下来开火车读这一段,让每个孩子都读一读。
我们经常埋怨孩子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其实哪个孩子从开始上学就会读会说,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步一步的引导,一点一滴的传授,甚至是从牵着手学走路开始,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妨在开始训练朗读的时候,就直接告诉他们这句话要怎么读,以及为什么这么读,这样循序渐进的,学生就知道了要从字里行间读懂课文,读出感情。从而会读。
三、认真倾听,在评读中学习朗读
在前面已经说过,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别人朗读的时候他们倾听的很少,即使是在听着呢,也是眼睛脱离文字盯着这名同学。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适度的放手,要让孩子来代替老师评价别人的朗读,让孩子爱听,会听别人朗读,并能从朗读中听出点什么来。在课堂中我用的方法就是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评读。在课堂上,每当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朗读的时候,我都会这样说:“同学们,老师要看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会听,就同样和这名同学一样得到一朵小红花。”为了得到这一朵小红花,孩子们都静下来认真的听起来了。当这个孩子读完后,很多孩子都抢着评价。开始的时候他们评论的都是表面的现象“他读的声音很小。”“他读得很有感情”“他读的很流利”“他读的很好”......而不能评论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于是我也和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一样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评论,比如说《胖乎乎的小手》中,第二段这样写的:“兰兰奇怪的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的画,您为什么只选这一张呢?’”学生没有读出奇怪的语气,其他孩子也听出来他没有读出感情了,就是评价的不到位,如果这里仅仅告诉孩子他读的没有感情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个孩子,甚至是大多数孩子,还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于是我就评价:“我没听出来奇怪,谁能奇怪地读一读?”孩子们一听老师这样评价,等到下一个孩子再读这句话时,他也会这样评了,读得好的他们这样评了“我听出来他读的很奇怪的语气了”“我听出来他读‘这一张’‘那么’了”(学生重读了这两个词语)时间久了,孩子们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读。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让孩子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那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一、重视课堂教学评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起主动参与的意识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有效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暂,在课上搞小动作的同学大有人在,教师往往都是一边组织教学一边讲课,但尽管老师始终在强调课堂纪律,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如果对这样的孩子大声的呵斥,就会破坏学习氛围,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又惹得老师自身一肚子的气。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把课堂评价放在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首位,在课始就可以这样说;谁读课文的声音最洪亮,谁读得最认真,谁能认真的倾听别人的朗读,谁最会评价别人的朗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多设几个奖项,这几项可以不在课始的时候都提出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的提醒,比如说在别人朗读中就随时的提醒他们,谁听得最认真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谁就能得到老师手中的小红花。(过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标识物,以保持新鲜感)谁的小红花够了10枚,谁就能得到老师的一张奖状。同时在课上要注意时时提醒,时时督促。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与肯定,为了得到这一朵小红花,他们都会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课上随时把这个标识物发给表现好的孩子,既是对这些孩子的肯定,又能通过这样的措施激励其他的孩子,激起他们的表现欲。为了争得一张奖状回家给父母、亲人看,这一枚枚的小红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二、朗读指导,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新课标所倡导的“读”是有感情的读,是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是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领悟的能力还很低,因此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上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如,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读。
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读好了就可以停下来了。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谁能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一生主动站起来读。“沙沙沙,沙沙沙......”读的很快。
师:这雨下的可有点急,你看看课本春雨像什么?
生: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师:细细的线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抢着说:很轻、很柔
师:那能不能轻一点、柔一点再来读读这句话?
该生朗读,读的慢了许多。
师:谁能再读读这一句?
学生抢着站了起来,读的很轻很柔。
接下来开火车读这一段,让每个孩子都读一读。
我们经常埋怨孩子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其实哪个孩子从开始上学就会读会说,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步一步的引导,一点一滴的传授,甚至是从牵着手学走路开始,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妨在开始训练朗读的时候,就直接告诉他们这句话要怎么读,以及为什么这么读,这样循序渐进的,学生就知道了要从字里行间读懂课文,读出感情。从而会读。
三、认真倾听,在评读中学习朗读
在前面已经说过,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别人朗读的时候他们倾听的很少,即使是在听着呢,也是眼睛脱离文字盯着这名同学。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适度的放手,要让孩子来代替老师评价别人的朗读,让孩子爱听,会听别人朗读,并能从朗读中听出点什么来。在课堂中我用的方法就是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评读。在课堂上,每当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朗读的时候,我都会这样说:“同学们,老师要看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会听,就同样和这名同学一样得到一朵小红花。”为了得到这一朵小红花,孩子们都静下来认真的听起来了。当这个孩子读完后,很多孩子都抢着评价。开始的时候他们评论的都是表面的现象“他读的声音很小。”“他读得很有感情”“他读的很流利”“他读的很好”......而不能评论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于是我也和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一样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评论,比如说《胖乎乎的小手》中,第二段这样写的:“兰兰奇怪的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的画,您为什么只选这一张呢?’”学生没有读出奇怪的语气,其他孩子也听出来他没有读出感情了,就是评价的不到位,如果这里仅仅告诉孩子他读的没有感情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个孩子,甚至是大多数孩子,还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于是我就评价:“我没听出来奇怪,谁能奇怪地读一读?”孩子们一听老师这样评价,等到下一个孩子再读这句话时,他也会这样评了,读得好的他们这样评了“我听出来他读的很奇怪的语气了”“我听出来他读‘这一张’‘那么’了”(学生重读了这两个词语)时间久了,孩子们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读。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让孩子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那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