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动画曾经极度辉煌,我国曾有31部不同风格的动画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动画片 市场 人才 问题
根据2001年5月北京国际电视周学术研讨会上有关单位公布的《中国十大城市各节目类型收视比重分析》:动画片在除北京、成都以外的八大城市中受欢迎程度均超过了电影仅次于单元剧而位列第二把交椅!现在动画片的观众早就不仅仅限于少年儿童,甚至许多青年人、成年人都是动画片的喜爱者。
目前动画片市场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就国内而言:中国目前少年儿童的人数是三亿八千万人,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仅为0.0012秒,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为5-8分钟,所以我们的电视部门不得不从国外花巨资购买播放权。2002年,全国送审动画片只有两部。而送审的电视剧是3696集。北大培养“动画硕士”北大将从今年10 月开始,每年培养百名“动画硕士”研究生,解决我国高级动画人才紧缺的局面。据悉,目前我国数字艺术、复合型人才过少。以动画片为例。中国只有7千至1万名动画专业人才,每年制作的动画片总量为1万分钟左右。而目前国内拍摄动画片的基地仅有两个,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两者每年投入资金不足亿元。而按广电总局要求。中国600家电视台每天卡通片不少于10分钟播放量、4倍复播率来计算,中国每年卡通播放总量是25万分钟。需要投入的成本是37.5亿元,供求差距20多倍。全国动画人才的需求缺口多达15万人。
据广电总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内地从事动画片生产的制作公司也已经达到120多家。动画影视片投产总量为1.9万多分钟,实际完成1.3万分种,比1999年6200分钟增长一倍多。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近年,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而到2001年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国内制作加工片追溯起来大约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动画公司如上海美术电影厂和杭州飞龙动画公司,已经开始帮助美国、法国和日本制作很大一部分的动画工作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美人鱼》、《足球小将》甚至高达系列。这些作品在国内也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动画,也因为这样。早期的加工动画行业造就出了一批素质基础相当高的动画员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到了今天。不是被国外公司挖走,就是自己开了公司,或者放弃了这个行当,相当可惜,因为他们的水平都相当高。事实上,这样的出走推动了中国动画加工大基地的形成,而原创动画却发生退化,进一步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现在国内日本动画的加工量日趋增多,几乎可以这样说,70%以上的日本动画,包括TV版、剧场版及OVA版等都是国内加工的,而国内加工最大的公司则是杭州飞龙动画,FAI等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譬如飞龙动画的制作量是每月7万一8万张,相当于20部动画的产量,而国内一些小公司也是靠接这些大公司的外发生存的。这种加工模式有利有弊,一是肯定了加工动画确实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动画人才及中期创作队伍,二是能带进国外比较好的动画制作模式。至于负面影响,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由于加工动画行业的收入普遍比国产动画高。造成了一部分的人才流失。二是加工动画的工作性质有可能会在模式化的操作中磨去动画人的原创能力。最后就是由于加工的工序问题,很可能造成动画人缺少整体驾御动画的能力而只专于某一方面的技能。
一般来说,国产动画片的投资一般是1分钟1万元,一部52集的系列片可能需要超过1000万的巨额投资。国产动画片的回报来自于本土市场、海外市场的电视播映收入和衍生产品收入。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本土市场的电视播映收入十分菲薄。广电总局2000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上海开过现场会。我认为将来比较理想的比例是,国产动画片的回报1/3来自于海外市场。1/3来自于本土市场,1/3来自于国内的衍生产品。目前本土市场回收投资困难重重,因此近年来我们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影片不但在亚洲华语市场有销路,还已开始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进军海外的捷径是合拍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海外销售渠道。
问题所在: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孙文华指出,制约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因素不是钱,而是市场机制和市场意识。“动画人要有市场观念,否则再有钱也是个无底洞,投进去的钱连个水花都起不了。”有专家针对这种现象指出,国产动画要崛起,必须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国产动画片在国外动画的冲击下缺乏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10年前从中国购买了《哪吒闹海》20年版权的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商人杜尼·约克,靠着在欧洲发行改版的《哪吒》起家,盖起了令人羡慕的杜尼约克大厦,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发行、制片商,并成了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的座上宾。数十年前在日本放映《哪吒闹海》,日本的一家服装公司赶制了大批印有哪吒造型的文化衫。当观众们穿着文化衫兴高采烈地走进影院的时候,服装公司的老板也同样笑逐颜开。我们的动画艺术家们创作的动画片却从生产车间直接飞向国际电影节。“载誉回国”后直接藏进了中影公司的资料片库。其结果是,当国家投资越来越不能满足客观市场需求时,当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我们的国产动画这部高档豪华列车却出了轨。
谈到国产动画,悲怒愁,种种辛酸之语,甚至有人用绝望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悲的是在日本动画如此热闹的反衬下。中国动画倍显冷清:怒的是恨铁不成钢,国产动画站不起来。还被国家通过限制引进而保护着:愁的是中国动画到底该如何前进。
我国动画产业的致命缺点,首先便是观念的转变,动画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应该存在任何的限制,如1940年的《铁扇公主》,它并不简单的只是一部动画片。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万籁鸣给动画片注入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当时,影院门口观众拥挤不堪。这部结合时代大势的远东第一动画长片取得空前成功。而正是在这部动画片里,万籁鸣第一次创造了孙悟空的动画形钟爱。从此与“齐天大圣”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日本军部惧怕这部动画片,下令在日本禁映《铁扇公主》。但是,这部动画巨片还是影响了一位日本年青学生。在看过《铁扇公主》之后,他放弃了 医生的职业,开始努力地作画。这个医生,就是后来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创作《铁臂阿童木》名满天下后,手冢治虫特地来中国拜见了已是古稀之年的万籁鸣。然后,两位大师合作画了一幅漫画:阿童木与孙悟空握手言欢。这时,已经是《铁扇公主》上映40年之后了。
第二大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创意和剧本,由于之前的国产动画的定位,内容幼稚,简单说教,简直是别人完全无法忍受。动画要作为一门产业,所以不仅仅是剧情和画面上。在相应的音乐和配音上,也不能马虎。但是,即使是国内炒的火热的连续剧,不少主题歌和插曲都是粗制滥造,更不要想动画中能有好的BGM了。声优也是如此。国内引进的仅有几部动画,里面数十的角色,负责配音的不到10人,一个人配好几个暂且不提,而声音完全不符合角色的年龄、性格特点。自作主张地以故作幼稚的“童音”搭配,单这一项就足够毁灭一部好的作品,原创的动画绝对不允许这类情况的出现。
其他的问题还有诸如宣传、盗版等等都是我们的软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学习的国外先进经验。还有一点就是人才的脱节,现有的动画人才基本上都是上实际80年代前培养的,之后的脱节,形成了上影如今仅存的编剧们都是50多岁的老人,即使他们全心投入,没有年轻人的活力补充,作出的动画又是怎么一个样子呢?
在2000年开始国家正式扶持动画以来,上影出了3个作品。《宝莲灯》虽然仍然以失望收尾,但是它是上影首部勉强收回投资的动画作品,迈出了第一步,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成功的。第二年则是《我为歌狂》。这部被认为大量仿照《灌篮高手》的青春校园动画,情节没创意、人物苍白不丰满,和现实完全脱节的生活又自称写实的校园生活,但是它在相关衍生产品方面如漫画、VCD等产品的推出,又走出了实质的一步。第三年的《隋唐英雄传》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制作,索贝国际机构投资版权买断,并首次同台湾业界合作。该片仅仅模仿日韩人物造型,却没有相应的情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只能用不伦不类来形容。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什么优点来也只能说这部动画片在故事上脱离了小白兔大灰狼的框架,是值得欣喜的如此而已了。
提到国产动画,最后仍然不得不提篇数长达四位数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作为唯一一部收益大于投入的国产动画,它确实有一提的必要,尽管众多的漫迷总是心痛地以《XXXXXXX》来代表这部作品。它的成功,不是因为它具备了国外动画的任何优点,而是因为它够长,长的足够申请吉尼斯记录。就在于它能在国内300多家城市电视台同时播出:就在于它坚持跑完了210集的路程之后终于引来了广告商的跟进;就在于它在文具、玩具、服装、食品、日用品等几乎所有儿童消费领域签订了形象授权协议;更在于它终于叩响了投资银行和券商——金融资本的大门,募集到了20亿的资金。“蓝猫”的成功,还在于它以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了一条艺术产品生产流水线,以每天生产30分钟动画片的工业化速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在中国进入WTO之前修补着“内容”大堤的缺口——每年近10万分钟的电视播出需求量!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希望:一家民营企业,踏踏实实地干了几年,挺了几年,终于摸出了一条民族动画企业投入——生产——销售——回收——再投入——再生产周而复始逐步扩大的良性循环轨道。记得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跃,它的结果,要么是产生利润。要么是摔死资本家。“蓝猫”作为电视动画片首先完成了这“惊险的一跃”,无论起跳是否“准确”,无论动作是否优美——它跃过去了,没有摔死而且创造了利润。正是因为有了这利润。它就可以再跑下去。于是《蓝猫》就越来越长,长到足以在外国片称雄的中国电视动画屏幕上每天占有一方天地,做到了海尔集团、威力集团、今日集团、五矿集团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希望它的成功只是一个通向成功的途径。因为我们不想看到类似《黑狗XX4000问》、《红猪**5000题》的东西出现了。
可以这么说。动画片的发展和制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中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是世界上最大、最固定的电视收视群体。如果中国的动画片能彻底征服这些观众群体,我相信。中国的动画片也一定会走向世界,会让全世界的儿童喜爱……
[关键词]动画片 市场 人才 问题
根据2001年5月北京国际电视周学术研讨会上有关单位公布的《中国十大城市各节目类型收视比重分析》:动画片在除北京、成都以外的八大城市中受欢迎程度均超过了电影仅次于单元剧而位列第二把交椅!现在动画片的观众早就不仅仅限于少年儿童,甚至许多青年人、成年人都是动画片的喜爱者。
目前动画片市场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就国内而言:中国目前少年儿童的人数是三亿八千万人,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仅为0.0012秒,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为5-8分钟,所以我们的电视部门不得不从国外花巨资购买播放权。2002年,全国送审动画片只有两部。而送审的电视剧是3696集。北大培养“动画硕士”北大将从今年10 月开始,每年培养百名“动画硕士”研究生,解决我国高级动画人才紧缺的局面。据悉,目前我国数字艺术、复合型人才过少。以动画片为例。中国只有7千至1万名动画专业人才,每年制作的动画片总量为1万分钟左右。而目前国内拍摄动画片的基地仅有两个,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两者每年投入资金不足亿元。而按广电总局要求。中国600家电视台每天卡通片不少于10分钟播放量、4倍复播率来计算,中国每年卡通播放总量是25万分钟。需要投入的成本是37.5亿元,供求差距20多倍。全国动画人才的需求缺口多达15万人。
据广电总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内地从事动画片生产的制作公司也已经达到120多家。动画影视片投产总量为1.9万多分钟,实际完成1.3万分种,比1999年6200分钟增长一倍多。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近年,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而到2001年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国内制作加工片追溯起来大约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动画公司如上海美术电影厂和杭州飞龙动画公司,已经开始帮助美国、法国和日本制作很大一部分的动画工作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美人鱼》、《足球小将》甚至高达系列。这些作品在国内也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动画,也因为这样。早期的加工动画行业造就出了一批素质基础相当高的动画员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到了今天。不是被国外公司挖走,就是自己开了公司,或者放弃了这个行当,相当可惜,因为他们的水平都相当高。事实上,这样的出走推动了中国动画加工大基地的形成,而原创动画却发生退化,进一步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现在国内日本动画的加工量日趋增多,几乎可以这样说,70%以上的日本动画,包括TV版、剧场版及OVA版等都是国内加工的,而国内加工最大的公司则是杭州飞龙动画,FAI等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譬如飞龙动画的制作量是每月7万一8万张,相当于20部动画的产量,而国内一些小公司也是靠接这些大公司的外发生存的。这种加工模式有利有弊,一是肯定了加工动画确实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动画人才及中期创作队伍,二是能带进国外比较好的动画制作模式。至于负面影响,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由于加工动画行业的收入普遍比国产动画高。造成了一部分的人才流失。二是加工动画的工作性质有可能会在模式化的操作中磨去动画人的原创能力。最后就是由于加工的工序问题,很可能造成动画人缺少整体驾御动画的能力而只专于某一方面的技能。
一般来说,国产动画片的投资一般是1分钟1万元,一部52集的系列片可能需要超过1000万的巨额投资。国产动画片的回报来自于本土市场、海外市场的电视播映收入和衍生产品收入。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本土市场的电视播映收入十分菲薄。广电总局2000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上海开过现场会。我认为将来比较理想的比例是,国产动画片的回报1/3来自于海外市场。1/3来自于本土市场,1/3来自于国内的衍生产品。目前本土市场回收投资困难重重,因此近年来我们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影片不但在亚洲华语市场有销路,还已开始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进军海外的捷径是合拍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海外销售渠道。
问题所在: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孙文华指出,制约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因素不是钱,而是市场机制和市场意识。“动画人要有市场观念,否则再有钱也是个无底洞,投进去的钱连个水花都起不了。”有专家针对这种现象指出,国产动画要崛起,必须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国产动画片在国外动画的冲击下缺乏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10年前从中国购买了《哪吒闹海》20年版权的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商人杜尼·约克,靠着在欧洲发行改版的《哪吒》起家,盖起了令人羡慕的杜尼约克大厦,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发行、制片商,并成了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的座上宾。数十年前在日本放映《哪吒闹海》,日本的一家服装公司赶制了大批印有哪吒造型的文化衫。当观众们穿着文化衫兴高采烈地走进影院的时候,服装公司的老板也同样笑逐颜开。我们的动画艺术家们创作的动画片却从生产车间直接飞向国际电影节。“载誉回国”后直接藏进了中影公司的资料片库。其结果是,当国家投资越来越不能满足客观市场需求时,当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我们的国产动画这部高档豪华列车却出了轨。
谈到国产动画,悲怒愁,种种辛酸之语,甚至有人用绝望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悲的是在日本动画如此热闹的反衬下。中国动画倍显冷清:怒的是恨铁不成钢,国产动画站不起来。还被国家通过限制引进而保护着:愁的是中国动画到底该如何前进。
我国动画产业的致命缺点,首先便是观念的转变,动画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应该存在任何的限制,如1940年的《铁扇公主》,它并不简单的只是一部动画片。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万籁鸣给动画片注入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当时,影院门口观众拥挤不堪。这部结合时代大势的远东第一动画长片取得空前成功。而正是在这部动画片里,万籁鸣第一次创造了孙悟空的动画形钟爱。从此与“齐天大圣”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日本军部惧怕这部动画片,下令在日本禁映《铁扇公主》。但是,这部动画巨片还是影响了一位日本年青学生。在看过《铁扇公主》之后,他放弃了 医生的职业,开始努力地作画。这个医生,就是后来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创作《铁臂阿童木》名满天下后,手冢治虫特地来中国拜见了已是古稀之年的万籁鸣。然后,两位大师合作画了一幅漫画:阿童木与孙悟空握手言欢。这时,已经是《铁扇公主》上映40年之后了。
第二大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创意和剧本,由于之前的国产动画的定位,内容幼稚,简单说教,简直是别人完全无法忍受。动画要作为一门产业,所以不仅仅是剧情和画面上。在相应的音乐和配音上,也不能马虎。但是,即使是国内炒的火热的连续剧,不少主题歌和插曲都是粗制滥造,更不要想动画中能有好的BGM了。声优也是如此。国内引进的仅有几部动画,里面数十的角色,负责配音的不到10人,一个人配好几个暂且不提,而声音完全不符合角色的年龄、性格特点。自作主张地以故作幼稚的“童音”搭配,单这一项就足够毁灭一部好的作品,原创的动画绝对不允许这类情况的出现。
其他的问题还有诸如宣传、盗版等等都是我们的软肋。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学习的国外先进经验。还有一点就是人才的脱节,现有的动画人才基本上都是上实际80年代前培养的,之后的脱节,形成了上影如今仅存的编剧们都是50多岁的老人,即使他们全心投入,没有年轻人的活力补充,作出的动画又是怎么一个样子呢?
在2000年开始国家正式扶持动画以来,上影出了3个作品。《宝莲灯》虽然仍然以失望收尾,但是它是上影首部勉强收回投资的动画作品,迈出了第一步,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成功的。第二年则是《我为歌狂》。这部被认为大量仿照《灌篮高手》的青春校园动画,情节没创意、人物苍白不丰满,和现实完全脱节的生活又自称写实的校园生活,但是它在相关衍生产品方面如漫画、VCD等产品的推出,又走出了实质的一步。第三年的《隋唐英雄传》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制作,索贝国际机构投资版权买断,并首次同台湾业界合作。该片仅仅模仿日韩人物造型,却没有相应的情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只能用不伦不类来形容。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什么优点来也只能说这部动画片在故事上脱离了小白兔大灰狼的框架,是值得欣喜的如此而已了。
提到国产动画,最后仍然不得不提篇数长达四位数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作为唯一一部收益大于投入的国产动画,它确实有一提的必要,尽管众多的漫迷总是心痛地以《XXXXXXX》来代表这部作品。它的成功,不是因为它具备了国外动画的任何优点,而是因为它够长,长的足够申请吉尼斯记录。就在于它能在国内300多家城市电视台同时播出:就在于它坚持跑完了210集的路程之后终于引来了广告商的跟进;就在于它在文具、玩具、服装、食品、日用品等几乎所有儿童消费领域签订了形象授权协议;更在于它终于叩响了投资银行和券商——金融资本的大门,募集到了20亿的资金。“蓝猫”的成功,还在于它以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了一条艺术产品生产流水线,以每天生产30分钟动画片的工业化速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在中国进入WTO之前修补着“内容”大堤的缺口——每年近10万分钟的电视播出需求量!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希望:一家民营企业,踏踏实实地干了几年,挺了几年,终于摸出了一条民族动画企业投入——生产——销售——回收——再投入——再生产周而复始逐步扩大的良性循环轨道。记得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跃,它的结果,要么是产生利润。要么是摔死资本家。“蓝猫”作为电视动画片首先完成了这“惊险的一跃”,无论起跳是否“准确”,无论动作是否优美——它跃过去了,没有摔死而且创造了利润。正是因为有了这利润。它就可以再跑下去。于是《蓝猫》就越来越长,长到足以在外国片称雄的中国电视动画屏幕上每天占有一方天地,做到了海尔集团、威力集团、今日集团、五矿集团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希望它的成功只是一个通向成功的途径。因为我们不想看到类似《黑狗XX4000问》、《红猪**5000题》的东西出现了。
可以这么说。动画片的发展和制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中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是世界上最大、最固定的电视收视群体。如果中国的动画片能彻底征服这些观众群体,我相信。中国的动画片也一定会走向世界,会让全世界的儿童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