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照亮了我的文言文教学之路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方法历来传统、老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现象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的精神,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心得体会;整体感知;悬念;故事穿插;兴趣;拓展;提升
  普高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必修与选修大概有40篇左右的文言文。职高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也不少。每次一上文言文的课,学生就昏昏欲睡,那些“之乎者也”让学生觉得无比厌烦。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总想让这些古代经典的课文,如阳光一样射进学生的心灵空间,让圣人的智慧照亮他们,让古人华丽的辞藻感染他们,但是,学生总是觉得这些文言文面孔冷峻,不愿接近。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难字词理解,二难背诵,三难文言考试……因此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有些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怎样带领学生走进古代文学这座殿堂,让学生浸染古代文化时,传承文化遗产呢?
  我在百家讲坛中有了惊喜的发现:借鉴名家阅读古代文学的方法和讲解的方式与风格,可以打破文言文教学的僵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放“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把三国故事讲得通俗易懂,且趣味横生,就是文学水平不高的普通百姓,也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又播出了于丹谈《论语》,原本高深的《论语》在于丹的口中变得浅显易懂,品味起来味道十足,我依然觉得不过瘾,又买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品读,为什么如此深奥的文字他们能讲得如此生动呢?在寻找原因中,我豁然开朗,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出路。
  一、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不可照本宣科,要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回想名家的讲述,他们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活解文本,对原本深奥的文字用自己的话娓娓道来,他们的娴熟先缘于对文本的熟悉,在对文本的研读中对知识有了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感悟。所以,要使自己的文言文教得精彩,首先要吃透文本,有些教师教一些课文,一看自己比较熟悉,书本往腋下一夹就走上讲坛;有一些老师匆匆读了一遍,教参一看就“胸有成竹”,这样讲解起来只能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要想像于丹那样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把古代圣贤思想的精髓传递给读者,只有研读文本。曾记得自己教《勾践灭吴》,给学生翻译课文,边看注解边翻译,讲得枯燥、乏味,我在台上“言之谆谆”,有的学生在台下“听之藐藐”,还有的学生“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后来再次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这样的讲解形式:我们中国古代社会向来是重男轻女,而在春秋时代的越国却重女轻男,生儿子只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女儿却能奖励两壶酒,一头猪。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请从文中找出答案……然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我预设的题目中,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重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走出字词误区
  名家们讲解,从来不会从字词入手,总是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说出整体意思,说出自己见解,再从原句中寻找依据,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致形成了几大板快:朗读、翻译、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更有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教学进度极其缓慢。看了《百家讲坛》之后,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做法使文意支离破碎,课堂教学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机。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借鉴名家的做法,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用粗读和复述法组织教学,先对照注释,粗读文章,理解大意。传记文应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人物的性格,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归纳烛之武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从文中去找相应的语句,把重点字词梳理一遍即可。而散文,应让学生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让学生体会作者难言的创痛;议论文则让学生找观点,列材料,谈认识。如《逍遥游》,作者借“小大之辨”,把朝菌、蟪蛄和鲲、鹏,殇子和彭祖对比,表达出“圣人无己,神人无功,至人无名”的观点。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粗读和复述就是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学生就会领会全文大意,就可以通过文意揣摩那些疑难语句的含义,通过句意把握那些难解字词的意思,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对字词理解不透的问题,又避免了肢解课文的毛病,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三、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自宋代以来,说书在民间很盛行,说书人说到情节精彩处,观众兴致最浓时,把醒木一拍,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停住了,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老高,对下回的分解非常期待。同样,易中天在說三国时,也利用了观众这一心理,常常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在课堂中,假如我们能很好地采用这一艺术,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穿插故事,开阔学生视野
  翻开于丹的《论语》心得,你会发现里面有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旁征博引,帮助我们理解论语的内涵。如里面孔子提到交友一要“仁”,二要“知”,就引了晏子车夫的故事;为了阐述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引用了“和尚背姑娘”的故事。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稀释了《论语》的浓度,于丹像一位优秀的调酒师把一杯杯酒调到恰倒好处,送到了观众的口中,观众轻松地品到了酒的醇香。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假如能适时引用故事,能增进对文章的理解,给课堂带来不少乐趣。
  五、拓展阅读,增强学生语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仅仅依靠课内的文言文,还远远不够,教科书中的科目有如沧海一粟,每逢考试,必有选自课内的字词句和课外的文言文,因此,在平时学习文言文时,就要增加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如古代人物传记和山水小品富含趣味和生活的哲理,对培养学生语感和提升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引导学生与书为友,该校将“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制订了《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古诗古韵考级方案》; 向学生推荐了百部好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他们读好书;设立“图书长廊”, 开展书的漂流活动,由学生各带一至两本好书在班级、班际漂流,开展新书介绍会、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促进好书的交互流通;利用黑板报、苗苗广播站开展读书交流、好书推荐等读书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读书方面的知识;开展“爱
期刊
时光如白驹过隙,有时候快的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在梦中,不再清晰,就像记忆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就像第二天醒来,已分不清梦中的你和现实中的你。  此刻,我是多么的想见你。  离我们实现共同梦想的日子还有不过半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们正在互相逗着,突然我哭了,我害怕分别,害怕没有你在的日子。那天月台上,我们对彼此许下承诺,承诺研究生一定要在同一座城市读,然后共同努力组建我们的幸福家庭。从那以后,为了我们彼此的
期刊
【摘 要】鲁讯先生说过: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所以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枯竭。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如何让秉性调皮捣蛋、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性格叛逆的中职学生更好更健康成长、成才更是一个慢活儿、细活。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分析我总结出了用关怀的爱、欣赏的爱、包容的爱、等待的爱浇灌他们,顺应他们自身发展规律,定将开出美丽的花儿。  【关键词】中职学生;爱;发展规
期刊
《钢琴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艾达自从6岁起就拒绝说话,只用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带着9岁的私生女和心爱的钢琴坐海船颠簸着去和父亲许配的素未谋面的未婚夫一起生活。但是未婚夫是一个自私而实际的人,因为路途不便、遍地沼泽和稀泥,即使艾达据理力争,他还是狠心地把艾达心爱的钢琴遗弃在海滩上。举行婚礼仪式时下起倾盆大雨,艾达一直担心着遗留在海滩上的钢琴。后来,艾达哀求邻居贝恩斯带她和女儿到海边看
期刊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既是文化交往的工具,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而富有欣赏价值。发扬书法这一优良传统,普及汉字书法知识,这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增强青少年文化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字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几千年来,它除了承载文字交流作用之外,它那独特的线条之美,又表达了多少人的思想感情,甚至成了人格的标志。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书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
期刊
从上世纪1960年到90年代初,我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的道德修养为宗旨,以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为教材,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家教成效显著:培育了四个子女成才,报效国家,孝敬父母;打造了一个和谐家庭,树立起美德家风,受到人们的称赞。在家教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开展家庭教育,在认识上从肤浅到逐渐深入,再到重视狠抓,经过了几年时间。1955年,我家有四个子女(两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却必须花点儿心思来研究。本文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旨在探索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怎样才能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构建起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力求在这个古老的话题上,再创新篇。  【关键词】班主任;随想;挑战;成长  近一时期,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完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期刊
【摘 要】三界神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方大神,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三界神信仰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则起源于近代,通过对三界神信仰研究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学者们对三界神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圈,二是以历史学视角对三界神信仰流变的考察,三是从人类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四是从语言学角度对三界神经文唱本的解读,五是国外学者对三界神传说的研究。  【关
期刊
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雅各布森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引入符号学,尤其是皮尔士的符号与意义的理论。他认为对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不应该像罗素所说的经验决定对词义的理解,认为“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由此,他提出了翻译的三种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1  语内翻译,即在同一语言内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转述,或者在民族文化中,不同时代对传统进行阐释赋予其时代意义。中华民族是
期刊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备受明清女性青睐,在明清女性读者心中普遍激起强烈共鸣。明清女性积极参与了《牡丹亭》的演出、阅读、评点、刊印的各种艺术活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传播现象。  【关键词】《牡丹亭》;女性;传播  《大学语文》教材都选了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惊梦》一出作课文。由于大学语文主要面向大学中文系以外的专业开设,如能在课堂上对《牡丹亭》问世后对明清女性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