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残疾人就业难作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但目前我国针对残疾人特别是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调查发现,广州市心智障碍者就业情况尚不明朗,就业率低下,就业能力被忽视,就业现场缺乏支持等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支持性就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开展项目探索,总结出了支持性计划在帮助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中所具有的优势和良好效果,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使支持性就业在能更有重点地展开。
【关键词】: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就业辅导员
一、支持性就业的内涵
支持性就业是美国近三十年来用以协助身心障碍者,尤其是重度身心障碍者进入社区竞争性职业场所就业的一种服务模式。此模式强调先评量身心障碍个体的特性与需求之后,选择适当工作,直接由就业辅导员陪同在工作现场,结合就业场所的支持系统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训练或辅导,待身心障碍个体的表现能符合雇主需求時,再逐渐退出协助,就业辅导员也撤离现场,往后再视需要随时提供后续支持。
二、广州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困境
1.心智障碍者就业难
首先,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普遍低下。据广州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监护人还是心智障碍者,他们对就业的需求很强烈。接受调查的203个心智障碍者家庭中,62%的监护人有强烈愿望让心智障碍者出去工作,而42%的智障者本人也表示很希望工作,但只有2%的心智障碍人士目前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而曾经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人群比例也只有8.87%。其次,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和对就业政策缺乏认知是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又一瓶颈。由于心智障碍人士家庭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并不宽广,就业信息也较少,主要以从残联的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息为主,分别只有26%知道就业指导政策和18%的认为心智障碍者可以被安排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这使他们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寻求就业途径。而有个别在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的管理者亦未听过按比例就业政策,直接造成就业机会的欠缺;而企事业的单位普通雇员对政策认知不足,会让心智障碍人士进入普通雇用单位时可能遭遇员工的不理解甚至歧视和抵制。
2.心智障碍者就业能力被忽视
由于智障人士的注意力、感知觉、思维、语言、社会适应力等各方面较普通人差,加之社会大众对这一群体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劳动就业能力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导致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知歧视。这种认知一方面直接限制了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层次和就业面,已就业智障者处于次级劳动市场,分布在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的认识不足和偏见使得心智障碍者再就业难以实现,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
3.现场支持存在瓶颈
由于缺乏现场支持,心智障碍人士在工作现场可能遇到的安全保障、工作效率、与同事沟通、遭遇歧视问题使得心智障碍者监护人、雇用单位管理者或普通员工都对心智障碍者的就业产生了担心和顾虑。监护人担心心智障碍人士对工作强度和内容无法承受、担心遭遇不平等待遇而使工作意愿大打折扣;雇用单位管理者的最大顾虑是事故的责任风险,其次是工作效率;而普通雇员最担心的是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日常沟通交流的障碍,以及心智障碍者的工作能力及效率。若心智障碍者在就业期间能够得到专业人士提供的现场支持,以上顾虑会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心智障碍就业。
三、支持性就业计划在心智障碍者就业帮扶中的作用
1、提高心智障碍者就业率
由于上述各种障碍,广州市心智障碍者以挂靠企业代替就业,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挂靠率达32%,但挂靠拿不到最低工资,不是真正的就业,而广州市心智障碍者的真正就业率只有2%。而实施支持性就业计划后,心智障碍者就业由于有专业的评估与就业前、中、后的全程性培训用以提升心智障碍者的工作能力,有就业辅导员的跟踪辅导与陪伴来保障其人身安全与正常生活,企业对心智障碍者的顾虑大大减少,愿意为心智障碍者闯开就业的大门,给心智障碍者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而通过支持所展现出的工作能力使得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的偏见减少,支持性就业为心智障碍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心智障碍者就业率等到提高。
2、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能力的提升
就业过程中由于得到了就业辅导员的一对一的全职辅导和监督,以及同事的帮助指引,心智障碍者不再局限于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是开始尝试和胜任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而工作是所有正常的成年人获得成就感与个人价值之所在,对智障人士也是如此,特殊机构之外的工作环境让智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他们获得了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尊重,实现价值的成就感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多方位支持,使成功就业得到保障
支持性就业并非由NGO独立开展,而是由多个主体、多个力量共同开展,如由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全社会倡导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理念,由学校,社区服务机构,各级残联为适龄心智障碍者提供社会适应性教育;各职业培训机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职业能力测评和岗位开发;社会企业带头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就业辅导员跟进联系雇主,全程辅导心智障碍人士上岗;社会和家庭共同为学生从毕业学校到上岗就业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阶段提供各项服务和支持。多方的参与以及各司其职使得心智障碍者能获得全程性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多方提供的丰富资源为心智障碍者的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支持性就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初步探索,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探析了广州市心智障碍者就业困境,通过初步项目探索分析得出支持性就业的优势及发展注意事项,希望为其他地区支持性就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让支持性就业计划更有重点地展开。
参考文献:
曹子平.上海市智障人士社会融合實践研究[J].中国特色教育,2006,(09).
徐素琼,刘嘉.重度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个案研究[J].中国残疾人,2011,(08).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_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 2008,(06).
作者简介:张瑛(1993.8—),女,山西临汾,西北大学201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关键词】: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就业辅导员
一、支持性就业的内涵
支持性就业是美国近三十年来用以协助身心障碍者,尤其是重度身心障碍者进入社区竞争性职业场所就业的一种服务模式。此模式强调先评量身心障碍个体的特性与需求之后,选择适当工作,直接由就业辅导员陪同在工作现场,结合就业场所的支持系统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训练或辅导,待身心障碍个体的表现能符合雇主需求時,再逐渐退出协助,就业辅导员也撤离现场,往后再视需要随时提供后续支持。
二、广州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困境
1.心智障碍者就业难
首先,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普遍低下。据广州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监护人还是心智障碍者,他们对就业的需求很强烈。接受调查的203个心智障碍者家庭中,62%的监护人有强烈愿望让心智障碍者出去工作,而42%的智障者本人也表示很希望工作,但只有2%的心智障碍人士目前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而曾经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人群比例也只有8.87%。其次,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和对就业政策缺乏认知是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又一瓶颈。由于心智障碍人士家庭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并不宽广,就业信息也较少,主要以从残联的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息为主,分别只有26%知道就业指导政策和18%的认为心智障碍者可以被安排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这使他们不会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寻求就业途径。而有个别在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的管理者亦未听过按比例就业政策,直接造成就业机会的欠缺;而企事业的单位普通雇员对政策认知不足,会让心智障碍人士进入普通雇用单位时可能遭遇员工的不理解甚至歧视和抵制。
2.心智障碍者就业能力被忽视
由于智障人士的注意力、感知觉、思维、语言、社会适应力等各方面较普通人差,加之社会大众对这一群体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劳动就业能力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导致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知歧视。这种认知一方面直接限制了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层次和就业面,已就业智障者处于次级劳动市场,分布在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的认识不足和偏见使得心智障碍者再就业难以实现,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
3.现场支持存在瓶颈
由于缺乏现场支持,心智障碍人士在工作现场可能遇到的安全保障、工作效率、与同事沟通、遭遇歧视问题使得心智障碍者监护人、雇用单位管理者或普通员工都对心智障碍者的就业产生了担心和顾虑。监护人担心心智障碍人士对工作强度和内容无法承受、担心遭遇不平等待遇而使工作意愿大打折扣;雇用单位管理者的最大顾虑是事故的责任风险,其次是工作效率;而普通雇员最担心的是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日常沟通交流的障碍,以及心智障碍者的工作能力及效率。若心智障碍者在就业期间能够得到专业人士提供的现场支持,以上顾虑会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心智障碍就业。
三、支持性就业计划在心智障碍者就业帮扶中的作用
1、提高心智障碍者就业率
由于上述各种障碍,广州市心智障碍者以挂靠企业代替就业,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挂靠率达32%,但挂靠拿不到最低工资,不是真正的就业,而广州市心智障碍者的真正就业率只有2%。而实施支持性就业计划后,心智障碍者就业由于有专业的评估与就业前、中、后的全程性培训用以提升心智障碍者的工作能力,有就业辅导员的跟踪辅导与陪伴来保障其人身安全与正常生活,企业对心智障碍者的顾虑大大减少,愿意为心智障碍者闯开就业的大门,给心智障碍者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而通过支持所展现出的工作能力使得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的偏见减少,支持性就业为心智障碍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心智障碍者就业率等到提高。
2、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能力的提升
就业过程中由于得到了就业辅导员的一对一的全职辅导和监督,以及同事的帮助指引,心智障碍者不再局限于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是开始尝试和胜任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而工作是所有正常的成年人获得成就感与个人价值之所在,对智障人士也是如此,特殊机构之外的工作环境让智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他们获得了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尊重,实现价值的成就感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多方位支持,使成功就业得到保障
支持性就业并非由NGO独立开展,而是由多个主体、多个力量共同开展,如由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全社会倡导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理念,由学校,社区服务机构,各级残联为适龄心智障碍者提供社会适应性教育;各职业培训机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职业能力测评和岗位开发;社会企业带头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就业辅导员跟进联系雇主,全程辅导心智障碍人士上岗;社会和家庭共同为学生从毕业学校到上岗就业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阶段提供各项服务和支持。多方的参与以及各司其职使得心智障碍者能获得全程性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多方提供的丰富资源为心智障碍者的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支持性就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初步探索,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探析了广州市心智障碍者就业困境,通过初步项目探索分析得出支持性就业的优势及发展注意事项,希望为其他地区支持性就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让支持性就业计划更有重点地展开。
参考文献:
曹子平.上海市智障人士社会融合實践研究[J].中国特色教育,2006,(09).
徐素琼,刘嘉.重度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个案研究[J].中国残疾人,2011,(08).
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_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 2008,(06).
作者简介:张瑛(1993.8—),女,山西临汾,西北大学201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