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一点,就不痛了吗?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儿子上小班时,每次和小朋友闹矛盾,他都用“送你去医院打针”这句话去吓唬其他小朋友。他还爱玩“医生打针”的游戏,小朋友纷纷模仿他,轮流当医生,将大家不喜欢的某位小朋友摁在地上“打针”。
  老师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赶紧给那几位被“打针”的小朋友赔礼道歉,并向老师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事后我反思是不是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有了心理阴影。
  儿子小时候很怕打针,每次带他去打预防针,总哭得稀里哗啦,为了让他配合,出门前我们就说是带他去公园玩。可是到了医院,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他就拼命后退,哇哇大哭,我们不得不强行拉他检查。
  我阅读了孙瑞雪《爱和自由》一书,她也提到孩子打针的问题:“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特别是从脖子上取血,这个过程同杀动物有惊人的相似,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这个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是啊,孩子的心灵是如此脆弱、敏感,他们的心灵空间很小,除了装着对大人的依赖和爱,还充满对外界的不确定和忧虑。
  孩子之所以那么排斥看医生,都是内心极度紧张和不安全感导致的。一方面,医院看病的人很多,来来去去的医生、护士、家属,每一张脸都是陌生的,孩子自然会惊慌。另一方面,到医院要和陌生的医生进行肢体接触,孩子会感觉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失去了安全感,心理上极度紧张,进而抗拒。如果大人态度强硬,无疑会加剧孩子的恐惧。

2


  明白了这些,我再带宝宝去医院时,不再骗他说“去公园”,而是提前几天告诉他我们要去医院的事实。候诊时,我结合医院张贴的挂图,耐心地跟宝宝讲解清楚他生病的部位、病症、为什么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
  有时候,护士在打针前会鼓励他说:“勇敢一点,你就不痛了。”宝宝就做出很勇敢的表情,但依旧以哭泣结束。次数多了,他就追问护士:“为什么勇敢就不痛了呢?勇敢是药吗?勇敢是超人吗?”
  魯迅先生说,我们的文化之弊病在于“瞒”和“骗”。其实,我们大人在无意识中,习惯于隐瞒事情的真相,并且借着善意的理由,用各种方式来骗孩子。
  我告诉儿子:“打针肯定会痛的,护士阿姨让你勇敢,是希望你能不怕打针,不会因为打针而大哭,如果哭泣,胳膊跟着动,那会更痛的。”
  随着我们解释得多了,儿子不像从前那样害怕医院了,对打针吃药也配合了许多,他逐渐产生了一种观念——看病是一件重要的事,打针吃药虽然不舒服,但是对健康有利。

3


  如今,儿子再去医院,能主动与医生沟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观察医院里的每一个细节。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弟弟抽血之后,高高举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手指看,他妈妈劝他放下手臂,他就歇斯底里地哭。儿子走到弟弟身边,仔细看着小弟弟被扎针的地方,看了足足有五分钟。
  五分钟后,儿子指着弟弟的手指说:“没流了,血不动了,被冻僵了。”小弟弟才放松下来。孩子的心思多么敏感,语言多么生动。
  显然,孩子之间的心思是相通的,儿子知道弟弟在担心什么,于是用儿童的语言来安慰他。
  从这之后,我更加明确一个观念:尽量告诉儿子每件事情的真相,包括生病死亡等让人沮丧、难过的事情。
  上周,儿子从攀登架上摔下来,需要做CT检查。
  当时排在我们前面的几个幼儿,都因为乱动产生运动伪影而重新做了好几次,甚至还有幼儿因此注射了安定剂。我跟宝宝耐心讲解了检查的必要、程序,以及机器开动时可能发出的声音。我也告诉他,如果乱动,我们可能还要浪费一天的时间。
  最后,检查的过程非常顺利,让我和医生都大吃一惊——在那么长的时间中,他乖乖躺在机器里面,操纵机器的人都以为他睡着了。当检查结束时,我紧紧拥抱住他,夸奖他有这么强的自控力。他对我说:“妈妈,我是不是超人了?超人的眼睛就是像CT一样,能一下把射线射出去。”我紧紧抱着他说,宝宝就是超人,跟超人一样厉害。
  从那天开始,他常给客人看他的CT片子,非常自豪地告诉别人他有了跟超人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勇敢,”宝宝自我总结道,“勇敢不是药,不是超人,是CT!”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小外孫姓陈名博朗,字面的意思一看就明白,长辈们希望这个孩子博闻强识,性格如阳光一般开朗。我写这篇文章时,小家伙已三岁零四个半月,对其名字不妨小做验证。不日前,幼托班的老师教杜牧的《清明》,老师教了三遍,他回到家就给妈妈背了,居然一字不差,只一两个字的口齿尚欠明晰。博闻强识大概还算不上,但似乎显出些许端倪。后一个“朗”字感觉倒是达标了——整天乐呵呵的,见谁都一脸笑;两岁多送他到托管班,没半天便和小伙
期刊
6万多元的旧玩具  儿子上小学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带他参加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上,一辆老旧的铁皮汽车玩具居然拍出了6万多元的价格,这令儿子惊讶不已,追问我们为什么旧东西这么值钱,为什么那么多人收藏旧物件。看着儿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决定和他一起寻找答案。  我和儿子一起查资料,了解到那件铁皮玩具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产的。当时,上海一家制罐厂生产罐头盒后剩下很多边角余料,生产者舍不得扔,于是
期刊
摘 要:乡土意识作为《生死疲劳》之中潜在的“精神指引”已然成为一个解读此小说的重要突破口。小说以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在西门闹不屈的灵魂轮回转世、生命更迭之间叙述了五十年跌宕起伏的民族、家族历史,作者以悲悯、以深情、以对土地的眷怀与挚爱完成了一曲悲歌。乡土意识作为其创作的指引与资源,无疑成为文本灵魂的高点,传递出作者于时下的关怀与隐忧。  关键词:乡土意识 莫言 生命轮回 土地  当《红高
期刊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日三餐时,父亲都会反复念叨这一句。父亲对这句话的注解是:一是要勤劳,二是要节俭。  “庄稼人就是要勤劳,不勤劳就活不了,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更不会从天上落下来。庄稼活必须实打实地做,不实打实地做,你就得饿一年肚子。”每每说到这里,父亲就会指着面前的饭碗,“这碗里的每一样食物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費,哪怕是一粒米,一片
期刊
掃地、做饭、擦洗、整理、美化居室环境、倒垃圾、洗衣服,这些不起眼的活儿,是生活最朴素的真理。  家务活,如果天天做,需要娴熟的料理能力,更需要耐心、甘为人仆的心志。尤其是甘为人仆的心志,那可是一个人品格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可以随时让家人和身边人受益的珍宝。  甘为人仆,是人性中可以拥有的最高贵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引导孩子把这种品质种在操练家务的田野上吧。1  很多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
期刊
摘 要:在伍慧明的作品《骨》中,美籍华人对祖国饮食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为绝对推崇;第二代华裔的态度变成忠实的眷恋;第三代华裔则转为矛盾的接受。思乡情结、落叶归根是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绝对推崇的思想原因;推崇祖国饮食,遵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节导致第二代华裔忠实眷恋中国饮食;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异以及对唐人街鲑鱼巷的厌弃,形成第三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矛盾接受的主要原因。本文试
期刊
1  一天,我正在心理咨询室回顾当天的咨询个案,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跟着是急切的敲门声,只见钱同学侧着身子进了咨询室,她身上背着鼓鼓的书包,手里还拎着沉沉的袋子。  钱同学留着一頭短发,眉头紧蹙,身板挺直甚至可以说是僵直,双手紧握,语速偏快:“我初中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中考以高出分数线15分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从暑假到现在,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可是考试成绩却越来越糟糕,感觉其他人
期刊
Q 孩子目前上三年级。自从上了一年级之后,母慈子孝的幸福时光就不复存在了。辅导作业时,总是忍不住想发火,导致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极为紧张。有没有办法能缓和我们的亲子关系呢?  A 我理解你的烦恼,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我想跟你分享的一点是:孩子的成长父母无法代替,想要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有不管教的智慧和勇气。“不管教”不是不教育,而是换一种更加理智、合理的方
期刊
摘 要: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课题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其存在之思是从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开始的。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诗歌中抒写存在,以诗的语言展开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两者间达到了诗与思的高度契合。本文运用中西比较与跨学科比较的方法,从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论思想来透视与挖掘陶渊明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存在主义意蕴。  关键词:本真的存在 沉沦 领会 死亡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其思想
期刊
1  春天走到四五月间,就到了它的盛年锦时,一切都是鲜嫩的、簇新的、蓬勃的。漫山遍野的杏梅刚刚开过,桃花、梨花、油菜花又铺锦展绣,攻陷了水村山郭。  母亲打电话来说,院子里的梨花都开好了,再不回就要败了。于是,清明之后,我带女儿回了趟老家,既为看花,也为去梨园里帮父亲干点活。  父亲的梨园在村北。小村外,微雨初晴,远山如屏。视线处,满坡满岭的梨树含烟带雾,开得堆云涌雪一般。  站在树下,父亲先示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