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是取还是舍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可见数学是一种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人说,既然承认“数学是一种文化”,再提“数学文化”,岂不是有词语重复之嫌?其实,我这里更愿意视其为一种意义的重申和叠加。反观当下的数学教学,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它的文化性,变得不那么“文化”了。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已经开始和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正在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的剥落和丧失,并逐渐成为数学教育遥不可及的乌托邦。《通俗数学名著译丛》的主要策划者、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叶中豪先生则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就是要被继承的东西。”因此,“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成为我们数学教育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凡此种种,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数学知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确实,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数学文化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如何让数学文化真实走进我们的数学教学呢?
  
  一、 让数学语言显现其文化韵味
  
  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所构成的语言,以其高度的抽象简洁地描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精确的工具,但不少学生对数学语言往往表现为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等。为此教师需要对数学语言进行合理加工,让其显现出特有的文化韵味。数学语言是一个不断抽象、持续完善的过程,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虽经形式化改造,但它仍然源于自然语言。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道洛费耶夫所说:“数学教学语言中使用着不属纯数学语言的术语和语句,它们往往不具备数学语言所要求的确定程序和精确程度。”所以,教学用语既要科学规范、严谨简约,又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事实上,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由于这三种数学语言在描述问题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三语联用”的现象。因此教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略文字语言的严谨之美、符号语言的简洁之美以及图形语言的结构之美等,同时需要在三种语言的转化中去强化美,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通过三种语言的反复转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从而迸发数学语言的内在之美。
  
  二、 让数学历史凸现其文化底蕴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文化底蕴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实,比如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让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高斯、笛卡儿等数学大师成为同学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几何原本》、圆周率的历史,并将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有关史料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贾宪三角”和“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和演变,与幻方、七巧板、欧拉公式、黄金分割等有关的材料,方程史话、勾股定理史话、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等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不仅增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更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一种神化的科学。当数学沿着历史的台阶走下神坛时,也揭开了数学文化神秘的面纱。
  
  三、 让数学活动展现其文化价值
  
  张乃达先生曾提出数学教育的核心观念是:“让学生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意思是指学生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看实际生活中“用”的数学,也需要用同样的眼光看他们正在“学”的数学。中学阶段,“解题”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形式,它不仅运用了数学知识,也承载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解题活动,它是策略创造与逻辑材料、技巧性与程式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有序结构的统一体,它与数学的特征相一致,隐含着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从而使解题活动超越了数学思维活动本身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文化的范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状态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真实地反映了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文化,具体的教师、具体的学生以及正在形成的具体的‘数学化’”。从而使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利用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的确,文化不是外在的附属品,数学文化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学+文化”。在关注数学语言、数学历史和数学活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数学文化有一种更为朴素的理解:文化者,以文化人也,数学真正的文化要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的方式、方法、视角。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使学生领悟到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必显露无遗。无论何时的数学的教与学,我们都可以触摸到数学文化的脉搏,因为,拥有思考,便拥有了数学的文化力量。
  数学新课程标准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包括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的转变来贯彻实施,因为,作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法简单的由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获得。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它,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接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编辑刘永庆)
其他文献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如何作好德育工作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八个点。    一、 时尚点  当社会发展的变化形成一定趋势,成为社会某个时期的某种追求,便成为时尚,当代学生更追求时尚。例如:雅典奥运会大赛期间,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都是中国队夺得了多少块金牌,谁今天又为中国夺得金牌,中国金牌总数达到多少。可利用学生积极参与的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则语文教师再不会因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绞尽脑汁了。下面将我平时教学中积累与借鉴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摘 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当今世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每个国家教育的头等大事,而人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创造性想象 生活经验 重视阅读 逻辑思维  想象可劃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类。再现性想象以复现生活表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则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尝试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鼓励学生互批自改,提升初中生在写作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接下來,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互批自改,提升写作水平。  1.做好准备工作,指导学生互批自改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人都有闪光点和独特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应重视对每个学生优点的挖掘。
【摘 要】  小学科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观点对待生活中的事物。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最为关键,它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了解和认知生活各种事物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观察能力 实践 课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各种组织发生交往与合作,因此,学校除了具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外,还具有社会资本。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对学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本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却被忽视,甚至被人们曲解为“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行为。从国内外对学校社会资本的研究来看,社会资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应得到广泛重视。    一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凝结了众多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在我国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小学基础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编写了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就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
在英语学习中,兴趣是关键。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现象。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原因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英语时,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极高的热情。但在经历了几年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后,我发现了很多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有所下降等普遍现象存在。更有甚者,厌恶学习的学生已经开始出现。  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容乐观,而造成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