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豹是美丽濒危的猫科动物,又名草豹、艾叶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雪豹的豹骨、豹皮价格非常昂贵,人类不断的趋利捕杀使雪豹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雪豹活动区域的特殊性,人们更是难得一睹尊容,因此雪豹又被称为“雪山隐士”。吉隆县境内有很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的央然康日海拔7429米,有些高山终年积雪、人迹罕至,这些崇山峻岭为雪豹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吉隆群众把雪豹视为护法神的化身,相信凡是有神山、神湖、山洞、古寺庙的地方就有雪豹在守护。相传很久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曾在吉隆偏僻的山村间传教修行。那一年冬天异常寒冷,通往山洞的小路被大雪封闭达6个月之久,米拉日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村民们猜想圣僧可能已经在山洞里遭遇了不测。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的时候,大家结伙上山去搜寻圣僧。当他们离山洞还很远时,就看到洞口有一只雪豹在吼叫,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消失。村民们心想,圣僧一定成为雪豹的腹中之物了。当他们来到洞口时,却听到圣僧在里面唱道歌。村民们诧异地问圣僧有没有看到雪豹,不料圣僧却说,我就是那只雪豹。原来圣僧已经修成正果,众人看到的那只雪豹就是他的化身。此后,当地信奉佛教的藏民便把雪豹视为神物。
雪豹外形比猎豹略小一些,头小而圆,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成年雪豹体长110-130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38-75公斤。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小黑点。四肢的下端、足背都有比较清晰的黑色环纹,形状如植物叶片,故雪豹也称“艾叶豹”。前肢五趾、后肢四趾,前肢、前掌比较发达,主要用于攀爬。雪豹眼虹膜呈黄绿色,强光照射下,瞳孔缩为线状。舌面长有许多顶端角质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缘上的刺形成肉状小凸起。由于雪豹的舌骨骨化,因此不能像狮、虎等动物一样大声吼叫,只能嘶嚎。
雪豹常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夏季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的迁徙而下降到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有的雪豹冬季仍生活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雪豹经常在永久雪山下面的高山裸岩带和高山寒漠带活动,它全身长毛之下还长有着浓密的底绒,足以抵御风寒。雪豹有肥厚的足垫、趾间有浓密的丛毛,在冰雪上行走可以防滑抗冻,夏季在灼热的高山岩石上行走,又可以隔热防烫。
雪豹感官敏锐,生性机警,行动敏捷,擅长攀爬跳跃,五米左右的宽沟可一跃而过,可毫不费力地纵跃到二、三米高的岩石上。它用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跃起时可以在空中转弯,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据吉隆群众讲,雪豹虽然性情凶猛,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雪豹在黄昏和黎明时候活动最频繁,白天也偶尔出来。雪豹上山、下山均有一定路线,喜欢走山脊和溪谷,不愿穿行灌丛树林,也不喜欢走空旷的山坡和松软的雪层,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它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一个区域,有时需要数日才能返回栖息地。雪豹平时独居,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由于毛色和花纹同周围环境特别协调,形成良好的隐蔽色彩,很难被发现。
雪豹猎取的食物以山羊、岩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主,它也捕猎鼠类、野兔、旱獭等一些小型动物。也喜欢吃生活在高山上的雪鸡、马鸡和红雉等禽类。在食物缺乏情况下,也时常潜至村舍或牧场附近盗食家畜、家禽。雪豹猎食时,往往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动地域或必经之路附近潜伏,由于它身上的花纹色彩与裸岩块斑相似,野羊很难辨别出来,待猎物走近时,它突然发起攻击,矫健灵活的躯体接连几个腾跃便可扑到猎物。一般先吃腹部、内脏,然后再吃肌肉,最后吃骨头。雪豹进食时像猫一样蹲着用前爪抓肉,用臼齿咬食。
雪豹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器。目前,西藏已制定了保护雪豹的行动计划,吉隆人民也非常希望他们的守护神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更多的关注。
吉隆群众把雪豹视为护法神的化身,相信凡是有神山、神湖、山洞、古寺庙的地方就有雪豹在守护。相传很久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曾在吉隆偏僻的山村间传教修行。那一年冬天异常寒冷,通往山洞的小路被大雪封闭达6个月之久,米拉日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村民们猜想圣僧可能已经在山洞里遭遇了不测。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的时候,大家结伙上山去搜寻圣僧。当他们离山洞还很远时,就看到洞口有一只雪豹在吼叫,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消失。村民们心想,圣僧一定成为雪豹的腹中之物了。当他们来到洞口时,却听到圣僧在里面唱道歌。村民们诧异地问圣僧有没有看到雪豹,不料圣僧却说,我就是那只雪豹。原来圣僧已经修成正果,众人看到的那只雪豹就是他的化身。此后,当地信奉佛教的藏民便把雪豹视为神物。
雪豹外形比猎豹略小一些,头小而圆,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成年雪豹体长110-130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38-75公斤。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小黑点。四肢的下端、足背都有比较清晰的黑色环纹,形状如植物叶片,故雪豹也称“艾叶豹”。前肢五趾、后肢四趾,前肢、前掌比较发达,主要用于攀爬。雪豹眼虹膜呈黄绿色,强光照射下,瞳孔缩为线状。舌面长有许多顶端角质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缘上的刺形成肉状小凸起。由于雪豹的舌骨骨化,因此不能像狮、虎等动物一样大声吼叫,只能嘶嚎。
雪豹常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夏季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的迁徙而下降到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有的雪豹冬季仍生活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雪豹经常在永久雪山下面的高山裸岩带和高山寒漠带活动,它全身长毛之下还长有着浓密的底绒,足以抵御风寒。雪豹有肥厚的足垫、趾间有浓密的丛毛,在冰雪上行走可以防滑抗冻,夏季在灼热的高山岩石上行走,又可以隔热防烫。
雪豹感官敏锐,生性机警,行动敏捷,擅长攀爬跳跃,五米左右的宽沟可一跃而过,可毫不费力地纵跃到二、三米高的岩石上。它用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跃起时可以在空中转弯,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据吉隆群众讲,雪豹虽然性情凶猛,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雪豹在黄昏和黎明时候活动最频繁,白天也偶尔出来。雪豹上山、下山均有一定路线,喜欢走山脊和溪谷,不愿穿行灌丛树林,也不喜欢走空旷的山坡和松软的雪层,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它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一个区域,有时需要数日才能返回栖息地。雪豹平时独居,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由于毛色和花纹同周围环境特别协调,形成良好的隐蔽色彩,很难被发现。
雪豹猎取的食物以山羊、岩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主,它也捕猎鼠类、野兔、旱獭等一些小型动物。也喜欢吃生活在高山上的雪鸡、马鸡和红雉等禽类。在食物缺乏情况下,也时常潜至村舍或牧场附近盗食家畜、家禽。雪豹猎食时,往往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动地域或必经之路附近潜伏,由于它身上的花纹色彩与裸岩块斑相似,野羊很难辨别出来,待猎物走近时,它突然发起攻击,矫健灵活的躯体接连几个腾跃便可扑到猎物。一般先吃腹部、内脏,然后再吃肌肉,最后吃骨头。雪豹进食时像猫一样蹲着用前爪抓肉,用臼齿咬食。
雪豹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器。目前,西藏已制定了保护雪豹的行动计划,吉隆人民也非常希望他们的守护神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