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大浪淘沙,在中国、在河南有多少民企前赴后继地倒下了。作为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的创始人,他开创和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是什么成就了陈泽民和三全食品?我们或许可以从陈泽民早年的经历中找到一些答案。
家族故事
重庆,满清时期,世代都是农民的陈家出了一位举人。
他进京赶考时,带了一只咸鸭蛋,步行进京,走了一个月。路上风餐露宿,饿了他就啃啃随身带着的发硬的干粮,并用筷子蘸一点点咸鸭蛋,尝尝咸味就饭。发榜时,金榜题名。他被分到了广西做县令。官满后,荣归故里,靠着当官时积蓄的银两在重庆江津长江岸边买了一片山坡良田。经过两代人的精耕细作,陈家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富裕之家。
陈泽民的两个伯伯一个是黄埔军校三期毕业,一个在黄埔任教。陈泽民的父亲是黄埔军校十一期毕业,1947年任江阴要塞上校炮兵团长,后任参谋长、副总台长。1948年,陈泽民的父亲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在和唐秉琳、吴广文(都是黄埔军校同学)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精心策划下,经过一年多对高、中层军官的分化瓦解、策反统战,江阴要塞的7000多名国民党官兵几乎全部在共产党的控制之中。1949年4月21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陈泽民父亲等率队起义,解放军百万大军顺利渡江南下,很快解放了南京和上海。
解放后,陈泽民的父亲先被分到南京第三野战军炮兵学校当教员。1951年,陈泽民父亲又来到郑州筹建郑州第四野战军炮兵学校,并任战术系主任。
1955年,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陈泽民的父亲被当成“国民党的残渣余孽”转业到洛阳,之后又去偃师帮助“整风”运动。在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直到打倒四人帮后,才得以平反,恢复工作。
陈泽民的父母后来都死在洛阳,至今,他的两个弟弟也还在洛阳生活。陈泽民的父亲系炮兵专家,编有不少教材和书籍,也有一些发明和创造,他给年幼的陈泽民灌输的观念是将来要做工程师,靠技术吃饭,这影响了陈泽民后来的选择。
部队大院里 “有梦想”的少年
至今,陈泽民依然记得坐火车来郑州的情形,路上父亲把他放到行李架上休息,半睡半醒之间他的耳边一直响着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
那是1951年,陈泽民已经9岁了,随军来到郑州。在他的记忆中,当时郑州火车站候车室是竹竿席棚搭建,到处是土路,没有一辆公共汽车。他转到郑州王立砦小学读二年级,随父亲住在部队大院,陈泽民过的是部队供给制生活,他吃饭快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战争时期谁吃得慢谁就得挨饿。
陈泽民在解放路一完小上高小时,正处于“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的时代,常香玉捐献飞机就是那个年代的壮举。因此,尽管年龄小,陈泽民的心中也有保家卫国的伟大梦想,不上课的时候他就和同学们出去拾废纸拾烟头。那个时候的烟头没有过滤嘴,他就捡别人扔掉的烟头,把外面的纸剥掉,里面的烟丝攒着卖钱。小朋友们把一天卖的钱交给老师,最后交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
有一次,陈泽民去郑州剧院捡烟头,等剧院散场的时候,有一个烟头被人踩住了,那个人还在聊天,他就一直等,等那人走后再捡起来。因为捡烟头他还被人踩过手、呵斥过,对于这些经历,陈泽民认为很值得:“看起来我们做的事很渺小,很低贱,但我们的目标很远大很光荣,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不是反差很大嘛,这跟我后来下海当个体户有什么区别呢,受点委屈不算什么,我小时候就有这种经历。”
后来,父亲转业到洛阳被打成“右派”,又一次锻炼了陈泽民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卓越的创造能力。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失去了工资来源,加上两个弟弟,全家五口就靠当小学老师的母亲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维持,生活相当窘迫。
穿皮鞋吃小灶的陈泽民摒弃原来的生活习惯,还在上初中的他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还承担学生勤工俭学团队的组织者,帮助同学找活儿干。
他学会了理发,跑到农村给农民理发,理一次赚三分钱;他拿一条绳子跑到洛阳火车站,帮别人拉架子车,拉上坡一次赚两分钱;他去工厂给人家卸货拉货,一天还能赚几毛钱。洛阳拖拉机厂、耐火材料厂、建筑机械厂等处,都有他打工的足迹。在这里,他学会了好多技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泽民爱上了发明创造,他发扬了自己搞无线电的爱好,买来矿石、漆包线和一堆无线电配件,熬了3夜,制作了5天,自制了一台收音机。
到高中的时候,陈泽民的发明创造更多了,万能机床、万能收割机、海浪潮汐发电、交流电无线接收器……同时也受父亲让自己做工程师的影响,高中时陈泽民学的是理科,报的志愿是无线电专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
但当时出身不好的他,怎能报政治敏感性很强的无线电专业呢?阴差阳错,他被分到郑州医专学医,后来郑州医专停办了,又把他转到豫北医专,也就是新乡医学院的前身。
“蹉跎岁月”结缘汤圆
1965年,陈泽民从豫北医专毕业。正赶上毛主席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建设大三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援三线建设,去四川。陈泽民的老家在重庆,他本来以为选择去四川会离老家近一点,也可以圆双亲一直没回老家的心愿,谁知他被分到了宜宾的深山老林。
那里没有公路,坐船再换小舟才能上岸,上岸还要走好远,离县城还有几十里山路,刚去住的是破庙,喝的是有蚂蟥的稻田水,看不见的小麦蚊特厉害,咬的满身都是包,奇痒难忍。陈泽民是最早去的一批,战备医院连个影儿都没有。
因为有过在安阳、重庆、东北等地医院实习进修的经历,再加上本身就擅长画图纸又懂基建,陈泽民决定自己动手绘制战备医院蓝图,后来,一个像模像样的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凭借自己的钻研,陈泽民的医术日益精进,在四川的时候,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外科医生。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他“出身不好”,没有资格参加造反派,陈泽民成了“逍遥派”,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医术和搞发明创造。
在四川,他研制了电动车,用废旧的电瓶翻新当做电源,用废旧的马达重新修理当做动力,“逍遥派”的陈泽民就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他还发明了很多实用的手术医疗器械,还用离子树脂制作大输液,甚至有一次用自己身体作热源反应试验,让医疗条件有了更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陈泽民还学会了腌腊肉、做泡菜、做汤圆,他做的一手好汤圆,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比当地人做的还地道。他有一台专门做汤圆磨面粉的石磨,今天还在三全公司的资料室里展览着。
“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每天都有人受伤,无论是哪派受伤,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抢救。他凭借自己的忠厚和仁爱赢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机遇。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一些受过他关照的老干部也翻了身,他们一致推荐他,陈泽民被授予“科技标兵”称号。
陈泽民的爱人是郑州人,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文革”结束后,他爱人已经做了三次大手术,是甲状腺癌。经过老干部们的帮助,1979年陈泽民得以调回郑州。
不要没有创造力的生活
再次北上的陈泽民,分到了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当时,五院正需要一个懂外科的人来搞放射科,好开展诸如介入手术一类的新技术新业务,于是,刚刚调回来的陈泽民被相中了。
靠着一股子钻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为放射科专家,并且修好了已经报废的精密X光仪器。
五院原来为了战备把医院搬到荥阳,一台几十万的X光机在窑洞里被水淹泡报废了,陈泽民觉得很可惜,他就利用几个星期天外加晚上的时间,研究这台机器,在没有线路图的情况下,把里面好多坏掉的零件全部修好,修旧如新,重新投入使用。
陈泽民还制作了“X光机电视隔室透视”,就是用铅玻璃把医生和病人与X光机隔开,通过电视摄像,遥控运动并对讲指挥,使病人少吃射线,医生不吃射线,至今,这台机器还在医院使用。
除了修好医院的设备,陈泽民也给医院的所有员工当起了免费“修理工”,这也为他赢得了很好的人缘。
后来,陈泽民被提拔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陈泽民的工作由原来的忙忙碌碌变成了每天查查房,开开会,喝喝茶,看看报,大把的时间都给浪费了。下班后,也有很多人忙着打牌打麻将,输的人被贴纸条翻跟斗,这些在陈泽民看来太浪费时间了太可惜了,创造不了任何财富。
陈泽民一次去广州开会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变。当时,他去广州开全国的卫生会议,当地的一个局长上午还在台上给他们做工作报告,介绍医疗卫生经验。下了班,陈泽民却看到他在越秀公园门口卖电子手表和计算器,他非常惊诧,那位局长说,自己的爱人是个体户,爱人回家吃饭了,他来看会摊儿。局长说这番话的时候,非常自然,并没有觉得丢人。
陈泽民很震撼,感觉内地思想跟沿海地区差别太大了,下海创业的念头第一次在他的心头萌生。1990年他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1992年陈泽民下海,正式创办了三全食品厂,这就是后来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的前身。
家族故事
重庆,满清时期,世代都是农民的陈家出了一位举人。
他进京赶考时,带了一只咸鸭蛋,步行进京,走了一个月。路上风餐露宿,饿了他就啃啃随身带着的发硬的干粮,并用筷子蘸一点点咸鸭蛋,尝尝咸味就饭。发榜时,金榜题名。他被分到了广西做县令。官满后,荣归故里,靠着当官时积蓄的银两在重庆江津长江岸边买了一片山坡良田。经过两代人的精耕细作,陈家在当地已经算得上是富裕之家。
陈泽民的两个伯伯一个是黄埔军校三期毕业,一个在黄埔任教。陈泽民的父亲是黄埔军校十一期毕业,1947年任江阴要塞上校炮兵团长,后任参谋长、副总台长。1948年,陈泽民的父亲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在和唐秉琳、吴广文(都是黄埔军校同学)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精心策划下,经过一年多对高、中层军官的分化瓦解、策反统战,江阴要塞的7000多名国民党官兵几乎全部在共产党的控制之中。1949年4月21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陈泽民父亲等率队起义,解放军百万大军顺利渡江南下,很快解放了南京和上海。
解放后,陈泽民的父亲先被分到南京第三野战军炮兵学校当教员。1951年,陈泽民父亲又来到郑州筹建郑州第四野战军炮兵学校,并任战术系主任。
1955年,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陈泽民的父亲被当成“国民党的残渣余孽”转业到洛阳,之后又去偃师帮助“整风”运动。在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直到打倒四人帮后,才得以平反,恢复工作。
陈泽民的父母后来都死在洛阳,至今,他的两个弟弟也还在洛阳生活。陈泽民的父亲系炮兵专家,编有不少教材和书籍,也有一些发明和创造,他给年幼的陈泽民灌输的观念是将来要做工程师,靠技术吃饭,这影响了陈泽民后来的选择。
部队大院里 “有梦想”的少年
至今,陈泽民依然记得坐火车来郑州的情形,路上父亲把他放到行李架上休息,半睡半醒之间他的耳边一直响着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
那是1951年,陈泽民已经9岁了,随军来到郑州。在他的记忆中,当时郑州火车站候车室是竹竿席棚搭建,到处是土路,没有一辆公共汽车。他转到郑州王立砦小学读二年级,随父亲住在部队大院,陈泽民过的是部队供给制生活,他吃饭快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战争时期谁吃得慢谁就得挨饿。
陈泽民在解放路一完小上高小时,正处于“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的时代,常香玉捐献飞机就是那个年代的壮举。因此,尽管年龄小,陈泽民的心中也有保家卫国的伟大梦想,不上课的时候他就和同学们出去拾废纸拾烟头。那个时候的烟头没有过滤嘴,他就捡别人扔掉的烟头,把外面的纸剥掉,里面的烟丝攒着卖钱。小朋友们把一天卖的钱交给老师,最后交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
有一次,陈泽民去郑州剧院捡烟头,等剧院散场的时候,有一个烟头被人踩住了,那个人还在聊天,他就一直等,等那人走后再捡起来。因为捡烟头他还被人踩过手、呵斥过,对于这些经历,陈泽民认为很值得:“看起来我们做的事很渺小,很低贱,但我们的目标很远大很光荣,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不是反差很大嘛,这跟我后来下海当个体户有什么区别呢,受点委屈不算什么,我小时候就有这种经历。”
后来,父亲转业到洛阳被打成“右派”,又一次锻炼了陈泽民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卓越的创造能力。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失去了工资来源,加上两个弟弟,全家五口就靠当小学老师的母亲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维持,生活相当窘迫。
穿皮鞋吃小灶的陈泽民摒弃原来的生活习惯,还在上初中的他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还承担学生勤工俭学团队的组织者,帮助同学找活儿干。
他学会了理发,跑到农村给农民理发,理一次赚三分钱;他拿一条绳子跑到洛阳火车站,帮别人拉架子车,拉上坡一次赚两分钱;他去工厂给人家卸货拉货,一天还能赚几毛钱。洛阳拖拉机厂、耐火材料厂、建筑机械厂等处,都有他打工的足迹。在这里,他学会了好多技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泽民爱上了发明创造,他发扬了自己搞无线电的爱好,买来矿石、漆包线和一堆无线电配件,熬了3夜,制作了5天,自制了一台收音机。
到高中的时候,陈泽民的发明创造更多了,万能机床、万能收割机、海浪潮汐发电、交流电无线接收器……同时也受父亲让自己做工程师的影响,高中时陈泽民学的是理科,报的志愿是无线电专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
但当时出身不好的他,怎能报政治敏感性很强的无线电专业呢?阴差阳错,他被分到郑州医专学医,后来郑州医专停办了,又把他转到豫北医专,也就是新乡医学院的前身。
“蹉跎岁月”结缘汤圆
1965年,陈泽民从豫北医专毕业。正赶上毛主席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建设大三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援三线建设,去四川。陈泽民的老家在重庆,他本来以为选择去四川会离老家近一点,也可以圆双亲一直没回老家的心愿,谁知他被分到了宜宾的深山老林。
那里没有公路,坐船再换小舟才能上岸,上岸还要走好远,离县城还有几十里山路,刚去住的是破庙,喝的是有蚂蟥的稻田水,看不见的小麦蚊特厉害,咬的满身都是包,奇痒难忍。陈泽民是最早去的一批,战备医院连个影儿都没有。
因为有过在安阳、重庆、东北等地医院实习进修的经历,再加上本身就擅长画图纸又懂基建,陈泽民决定自己动手绘制战备医院蓝图,后来,一个像模像样的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凭借自己的钻研,陈泽民的医术日益精进,在四川的时候,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外科医生。安心工作不到一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他“出身不好”,没有资格参加造反派,陈泽民成了“逍遥派”,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医术和搞发明创造。
在四川,他研制了电动车,用废旧的电瓶翻新当做电源,用废旧的马达重新修理当做动力,“逍遥派”的陈泽民就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他还发明了很多实用的手术医疗器械,还用离子树脂制作大输液,甚至有一次用自己身体作热源反应试验,让医疗条件有了更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陈泽民还学会了腌腊肉、做泡菜、做汤圆,他做的一手好汤圆,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比当地人做的还地道。他有一台专门做汤圆磨面粉的石磨,今天还在三全公司的资料室里展览着。
“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每天都有人受伤,无论是哪派受伤,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抢救。他凭借自己的忠厚和仁爱赢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机遇。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一些受过他关照的老干部也翻了身,他们一致推荐他,陈泽民被授予“科技标兵”称号。
陈泽民的爱人是郑州人,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文革”结束后,他爱人已经做了三次大手术,是甲状腺癌。经过老干部们的帮助,1979年陈泽民得以调回郑州。
不要没有创造力的生活
再次北上的陈泽民,分到了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当时,五院正需要一个懂外科的人来搞放射科,好开展诸如介入手术一类的新技术新业务,于是,刚刚调回来的陈泽民被相中了。
靠着一股子钻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为放射科专家,并且修好了已经报废的精密X光仪器。
五院原来为了战备把医院搬到荥阳,一台几十万的X光机在窑洞里被水淹泡报废了,陈泽民觉得很可惜,他就利用几个星期天外加晚上的时间,研究这台机器,在没有线路图的情况下,把里面好多坏掉的零件全部修好,修旧如新,重新投入使用。
陈泽民还制作了“X光机电视隔室透视”,就是用铅玻璃把医生和病人与X光机隔开,通过电视摄像,遥控运动并对讲指挥,使病人少吃射线,医生不吃射线,至今,这台机器还在医院使用。
除了修好医院的设备,陈泽民也给医院的所有员工当起了免费“修理工”,这也为他赢得了很好的人缘。
后来,陈泽民被提拔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陈泽民的工作由原来的忙忙碌碌变成了每天查查房,开开会,喝喝茶,看看报,大把的时间都给浪费了。下班后,也有很多人忙着打牌打麻将,输的人被贴纸条翻跟斗,这些在陈泽民看来太浪费时间了太可惜了,创造不了任何财富。
陈泽民一次去广州开会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变。当时,他去广州开全国的卫生会议,当地的一个局长上午还在台上给他们做工作报告,介绍医疗卫生经验。下了班,陈泽民却看到他在越秀公园门口卖电子手表和计算器,他非常惊诧,那位局长说,自己的爱人是个体户,爱人回家吃饭了,他来看会摊儿。局长说这番话的时候,非常自然,并没有觉得丢人。
陈泽民很震撼,感觉内地思想跟沿海地区差别太大了,下海创业的念头第一次在他的心头萌生。1990年他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1992年陈泽民下海,正式创办了三全食品厂,这就是后来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