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现代散文鉴赏教学探究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文的现代散文部分,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篇章,它们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很讲究精炼得体,规范严谨,整齐中富于变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现代散文的鉴赏教学目标,并在阐述当前散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探讨了其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现代散文;语文教学;鉴赏方法
  高中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散文最重要的特质是有诗意,有韵味,散文也被称为“美文”,既然是美文,就需要鉴赏。鉴赏是对散文作品内容和形式进行美的审视和判断,并对其作品中的美丑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活动是一项审美活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优美散文的同时,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并进一步上升到鉴赏的高度。
  一、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中,高中语文课程中的现代散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能够理解散文所要体现的作者感情,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鲜活语言的独特魅力。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积累,通过课堂参与获得独特体验。强调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多交流。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通过阅读,体验散文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会文章中的民族精神和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心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的散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实存在的许多教学问题,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
  长期以来,散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忽视文本解读,片面强调了人文性,盲目追求教学新模式,滥用多媒体等,散文教学几度沧桑,几度沉沦。我们的教师对散文文本有一个误区,认为散文是现代文,通俗易懂,无须教师更多的讲解。有些教师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不愿在散文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节课带过一篇散文,甚至一节课带过好几篇散文,目的是节约时间去搞其他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样以来,高中散文文本对教学来说形同虚设。部分语文教师对课文文本置之不理,却去搞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让學生阅读鉴赏,并认为自己是在灵活地使用教材,是在学习新课标理念,这是否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如此有美质的散文却被束之高阁,这无疑是语文教学人文底蕴的一大流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空缺,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三、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策略
  针对散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策。
  (一)要足够重视现代散文所体现的基本文学知识。
  现代散文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繁杂,但是它也有基本的特征。要想提高散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绝对不能忽视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题材多样和笔法自由。也就是说文章内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体上也可以随意运用。“神”指的是隐藏在散文散乱内容之下的线,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这篇散文的“神”就是身后的民族之魂以及作者真挚的感情。此外,学生还要掌握散文的不同种类、各自的特点,散文的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
  (二)重视散文的品读。
  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美,理趣美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朗读能将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连接在一起,达到交融,进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体味到散文丰富的内涵。
  (1)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
  诵读散文,要从韵律、意象、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等方面着手,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品读,描绘的那幅月下荷塘图,月份色融融中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朗读前可先让学生讨论,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最后明确:要用舒缓语气,要有适中语调,停顿要合理,这样的诵读才能把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的作者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重现出来。
  (2)注重诵读。
  诵读是体验的基础,是打开作品深层结构的第一步。诵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
  诵读是可以训练的。怎样调节声音的强弱?怎样控制节奏的急缓?怎样分配情感?还应注意到语调、节奏、重音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诵读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正读、倒读、跳读,还可以对比朗读,可以个别读与齐读相结合,还可以读听结合。
  (3)仔细玩味,咬文嚼字。
  有的散文语言储蓄,意蕴深厚。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句话如何理解呢?作者先痣来形容小屋。写出小屋的玲珑美。散文是一个交织着多层关系和意义的复杂的组合体,因此深入浅出的文章,言简意丰的语言,就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细心玩味。巴金的《灯》中“我的心常常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循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的”一句中“黑暗的海上”“灯光的指引”“永沉海底”的含义颇丰,阅读时就要仔细品读。一篇散文读好了,鉴赏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有比较,才能分辨高下,才能认识清楚。可把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如比较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中思想感情的话;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如《济南的冬天》与《故都的秋》中的写作技法进行比较,不同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比较,如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思想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美点。
  (三)重视现代散文中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散文时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累积,体会作品中的深厚感情,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首先,把握住作品的整体思路。散文的形式散,但是神不散,因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定要理清散文的整体思路。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意图。如果在散文教学中,总是一段一段来分析,就无法从整体把握作品,难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学生发展理解力和从整体把握结构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作品语言的使用。仔细品味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个性以及内心。
  (四)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生活环境、问题情境和思想意境。在情境与文本之间找到最佳的“入境”契合点,这样的激趣才是最有效的。
  (1)巧设导语,营造氛围。
  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
  (2)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例如写景散文《春》教学中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
  (3)问题激趣。
  ①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文革”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憶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
  ③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品味语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作为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重要目标。所以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品味鉴赏作品的语言,理应成为散文鉴赏课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学生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这种“进进出出”,反复理解运用,不断发展身心与能力的。
  例:教材中所选的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都是诗化的散文。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倒不在于理解作者的“乡愁”,而在于语言的特点。所以应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朗读及对停顿的把握,对叠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鉴赏,体会文章的情思、意境,品味语言的诗意之美,体会文章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叠词、通感、拟人、博喻等修辞的运用,都是鉴赏的重点。
  (4)解读文本。
  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流于浮泛,不深入、不扎实,又如多媒体辅助技术推广以后,出现了忽视文本、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强调紧扣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习,是有它鲜明的针对性和必要性的。从语言入,从语言出,紧扣作品本身,提取要点,体味文意,体验情感,咀嚼语言,揭示妙处,咂摸出文章的意味、情味和趣味,包括言内之味、言外之味。
  第一,对文本的品读应该是有个性的品读。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把自己融入文本、融入课堂,展现个性。拿统一的教参与教案去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只会使散文失去它的蓬勃生机。我以为教师应研究如何将自己的智能结构、思想境界、个性品质等这些内在的素质实现最佳组合,深入理解文本,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确定教法,融入到特定的教学中,一面读一面讲,一面讲文本,一面结合内心的感受,联系“我”的经历,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时代”放进去,展现出自己独到的个性美,用自己的个性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   第二,寻找细节,作为解读散文的切入点。细节,无论是文本中的细微之处,哪怕是一词一字一标点;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小插曲”,哪怕是一言一笑一叹息,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亮点!而许多人在教学过程中却不以为然,或一笔带过,或蜻蜓点水,因对“细节”内在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其结果是失去了一次对文本深入开发,课堂再度升华的极好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细节,观照教学过程,机智巧妙设疑,积极引导探讨,往往可以使对文本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课堂上升到一个师生融合互动的境界。
  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犹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它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開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将担负起生命语文回归的重任,因为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早就浸透到了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散文是多彩的文字,散文课堂应是五彩斑斓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散文教学的现状应给我们以警醒,以反思。如何走出教改的误区,如何激活课堂,如何教出语文味,应是每个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第三,让意境尽显文本魅力。
  在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细致地感受一番。那种条分缕析的做法往往会割裂整体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来学习散文。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其中既有对物象外观的艺术描绘,又有物象内蕴的传神写照;既有作者真情实感的倾注,又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充满兴致,充满强烈的探知欲,走进一个多彩多姿的语文世界。
  (5)激发创作。
  通过前面的品味、感悟,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唤醒之后,老师再布置一些创造性的小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一方面是能力迁移,另一方面也是体悟的一种延续。例:①改写:画面配音、改写成诗歌、改写成歌词;②仿写:仿照段落的语言形式,另给对象仿写;③续写:在原文基础上续写语段。④评点:就原文的精彩之处评点鉴赏。
  (三)拓展迁移。
  (1)专题阅读。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节课,就是向学生打开一扇敞亮的“天窗”,通过这些“天窗”,学生可以感受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进行名家名作的专题阅读,开阔眼界,提升素养。例:朱自清散文专题、冰心散文专题、史铁生散文专题、余光中散文专题、钱钟书散文专题、余秋雨散文专题等。
  (2)比较阅读。
  编选同类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例:讲完老舍《想北平》之后,可以选老舍《北京的春节》、郁达夫《北平的四季》、林语堂《说北平》、萧乾《北京城杂记》等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六、把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答题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要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答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不要就题论题,根据考纲的阅读能力要求,先要进行单项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在进行单项训练或综合训练时,都不能只考虑答题,而不在整体阅读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在做题之前要通读整篇文章,要达到能力强的学生在细读一遍,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细读一遍、粗读一遍之后,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开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文海山.现代散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究[J],2009.05.
  [2]石国峰.中学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J],2006.03.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学科课程的特点,探讨化学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平等的师生交往与落到实处的实验探究等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活,通过熟知的数学的生活引发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与潜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实际;联系;作用;方法  数学是推进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注
期刊
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含了感知、分析和应用。听力能力强与能力差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理解策略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注意力的差异、停顿和转移是学生常犯的错误  听力差的学生在思考和翻译听力材料中的前部分时,往往忘记了后面的听力材料内容。使理解中断。然而听力好的学生不是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始终跟着说话者的思想。碰到不熟悉的词和内容,他们一跳而过,即使在听的过程中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方法关乎质量。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业蒸蒸日上,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相反却会让学生厌学,教学质量低下。根据目前部分地区大力推行的“听说教学法”来看,我认为有一定的弱势。  一、听说教学法在理论基础上是片面的  听说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其心理基础,认为语言的基本模式就是刺激——反应,语言学习就是行为模仿。强调外语学习如同训练动物刺激——反应获得
期刊
拿破仑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他的一生将受益无穷。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那么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勇敢的精神。勇敢精神是靠从小培养、经常锻炼逐步形成的。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孩子性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记得我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时,他由于胆子小,总是只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较差,导致了教师物理教学难度加大,如何让这些学生懂得学物理呢?笔者通过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激发求知欲、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外辅导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摸索出了农村普通高物理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物理教学  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的初中毕业生,读高中时都是争先往县城以上就读,农村普通高中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练习题,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提高作业批改质量、提升作业批改效益的需要。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考虑所教班级的教学状况、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把握好“度”,从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开始,在备课中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设计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难度把握。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学段的教学与学生,练习题设计要把握
期刊
“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则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之一。  一、鼓励主动提问,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一般来说,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明确素质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掌握英语教学规律,加强英语能力交际,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初中生;英语素质  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奠基工程。但是,目前在廣大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英语教
期刊
近几年来,无论是观摩学习,还是县上召开学科研讨会,均可发现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研热点。作为长期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我来说,对研究性学习也非常感兴趣,而且早在几年前,我就开始潜心专研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上的应用,今日只在这儿谈谈我在新授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据我的研究发现,传统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主观色彩太浓,总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行,常常担心内容没给学生讲透彻,长期下来,形成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