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预测——发现——成功”教学法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单元的讲读课文是开启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范例,交给学生的是钥匙,自读课文则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能力的基地,是步入创造思维的自由天地。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法研究
  
  目前,语文教学中对课内自读课文的处理有两种失之偏颇的做法:一是随意性极大。有的简略概括作一介绍草草了之,有的干脆交给学生自行处理,教师不再过问。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他们认为自读课文无足轻重,考试不涉及,教师不过问,练习题大可不做。二是当成教读课来教。从备课、授课、作业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均与教读课无区别,这样做的后果,教师方面,抱怨课文太多,课时不够,作业量太大;学生方面,既不能认真消化教读课所学知识,也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会。那么怎样处理语文课内自读课文呢?怎样教比较合理呢?我在这一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
  怎样教好自读课?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已经作了明确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可见自读课是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环。于是我依据单元教学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一个单元的讲读课文是开启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范例,交给学生的是钥匙,自读课文则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能力的基地,是步入创造思维的自由天地。自读课既不等同于教读课,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我就把目光瞄在全面提高学生读写读写听说能力上,同时也注意到教材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教材是按文体或文章内容设计单元的,每个单元都相应地提出了教学重点和目标,也就是说在教读课与自读课中有一条必然联系的纽带。如何运用它,使学生由感性知识上能力,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自读”。不少教师曾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譬如设疑法、浓缩法、扩张法、溯源法等。针对自读课文文体不一、内容多样的特点,自读的方法也应该因文而异。
  当然,不管方法“异”到什么程度,但总的目标不能变,要求不能变,要以全体学生学习成功作为出发点,这样也就要贯彻成功教学的精髓。基于以上考虑,综合各种教学和阅读法,我提出“预测——发现——成功”教学法,首先在课内自读课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教法是以单元教学作为指导思想,以“成功教学”作为基本模式,结合“预测阅读法”、“发现阅读法”、“设疑法”、“读写结合法”等多种方法而提出的。从教学原理来说,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大多数自读课中运用,收效甚好,很受学生欢迎。
  首先是预测。“预测”就是文章拿来后,不要急着通读全文,应看题目而预测全文,看开头而预测下文,看结尾而预测前文,看中间而预测开头、结尾,看一句话(或一段)而预测全文,看原材料而预测作者将怎样作文……这是学生的活动,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开始。但“预测”不能漫无边际,毫无依据。这里需要教师“导”,根据所教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读课文中所给学生的金钥匙,去开创造思维的大门。“预测”应有重点,不能让学生闭目静思一下,什么东西都进入学生脑海中,浑浑噩噩一阵子,啥头绪也没有出来。教学《驳“实惠”论》时,要求学生看题目和开头第一句,然后要求学生“预测”:该怎样反驳下去,抓住这一重点思考,几分钟后,学生就有说法了,再组织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比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教师也许担心,学生已经读过或预习过该文,此法未必能有效。其实不然,因为“预测”不能只是“想想”而已,我们要求学生有具体的操作,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如下方法:(1)编写“预测”提纲(通常用的方法)。(2)口头“预测”作文。(3)层层设疑。(4)书面作文(费时较多,一般出现有在读写结合的作文课堂上)。(5)画图列表。这样让学生有动脑、动手的时间,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即使原读过或预习过该文,任凭记忆最好,不断深入,也必然会出现这一思维过程。
  其次是发现。这存在于两个过程中,一是在预测中发现,一是在阅读中发现。学生在“预测”中必然有所发现。发现什么,这要凭教师经常性的指导,本单元教读课文的金钥匙作用发挥怎样,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因“预测”的重点不同而发现的问题不同。
  教学《说“勤”》,见题而预测行文,学生发现对这一话题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事例可举,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说得清。接着指导学生整理思路写“预测”提纲,一般是:(1)什么是“勤”(“勤”的含义);(2)“勤”有哪些好处;(3)青少年应怎样做到“勤”。骨架虽成,血肉安在?学生接着发现:每部分怎么说理?怎样摆事实?语言怎样组织?结构安排是否妥当?如何才能做到出新意,更有说服力……出现疑问则是学习之先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在“预测”中发现问题,则是“预测”的目的所在,也是自读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在“预测”中发现并非问题的问题,如:这种文章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有的问题能妥善处理好等,岂不是读书的一大乐事?岂不正是我们孜孜所求的目的?
  文章“预测”之后,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拿来文章读一读,对比一下,学生则一定有所“发现”:预测发现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自认为高明之处,在这里却黯然失色!这是自读成功的第二步,如果深入阅读,则发现越多。这是发散思维的集中,也是集中思维的再发散。学生在阅读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与大家争论的兴趣、“英雄所见略同”的愉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教学《论求知》,我让一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她的预测提纲(提纲中有许多不足之处),然后要求她口头作文,学生都佩服她的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确实也有方面的长处)。在肯定她的优点后,我接着问:你觉得哪些方面显得勉强?口头作文语言有一定的说服力,有事例,但思想深度不够,如若再写能否再加深思想深度?是否有想说而又没法说出来的地方?……接着叫她朗读培根的《论求知》,与同学们细加品味,对照自己的预测,露出那种惊喜、激动的神情。然后我鼓励她把自己阅读时所发现的讲出来,她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在黑板上重新列出提纲:(1)论述求知的目的,(2)论述求知的方法,(3)论述求知的意义。语言精炼,富有哲理,与同学们讨论热烈,对于文中美妙之处,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起来了,此时此景,还用得着教师再“灌输”知识吗?教师只需略加指点,课内自读就已经成功了。
其他文献
试验采用HE染色方法研究黑龙江籽鹅消化道的组织结构随日龄(1d、10d、30d、60d、90d、120d)的变化规律;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60d籽鹅的消化道组织的超微结构;并采用免疫组织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充斥着浓厚的工具色彩,它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实施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受到了教育者们普遍的重视。然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的培养却被排挤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常被语文教学工作者忽略,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偏差,一种失误。笔者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
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考虑到课文的内容,有效地插入传统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才能深入学习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藏,对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中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主要建设者,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必然责任,也是提升自
猪囊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病,在拉美、非洲及亚洲有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地区。该病的流行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而且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
摘 要:本文分析了实行语文开放式教学遇到的三个瓶颈,从心态、理念和教学过程方面探讨实行语文开放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 开放 瓶颈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然而,我国传统的“唯书”、“唯分”的封闭式语文教学,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学的体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是保证学生们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培养小学生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思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团结意识,让他们
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提出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意义,之后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