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学术期刊的发展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青年学术期刊;核心理念;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学术期刊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当代中国学术的前沿阵地,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高地。[1]青年学术期刊是反映青年群体研究的核心阵地,全面了解其发展,有助于深化我国青年研究。

一、变与不变:青年学术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一)青年学术期刊与时俱进的“变”


  1、生存环境:从“新时期”诞生发展到“新时代”转型发展
  当代青年学术期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以前,我国青年学术期刊缺乏生存空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才获得了发展契机。1979年,全国首个青少年研究学术刊物《青年研究》创刊后,一批青年学术期刊在各地陆续问世,包括《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研究》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发展特质与时代担当,准确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努力提升办刊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2]青年学术期刊紧跟时代步伐,进入提升质量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2、传播内容:从关注青年政治、意识形态到全面关注青年
  青年学术期刊诞生和发展,与青年研究息息相关。青年学术期刊是青年研究成果传播的载体。进入新时期,我国青年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引发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社會问题逐渐显露,由此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青年问题。一是青年成长困惑问题,包括生命、健康、道德、诚信、求学、谋生、交友、爱情、性等。二是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青年社会问题,包括青年农民工、蚁族青年、北漂青年、青年亚文化、佛系青年等等。这些都为青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新时期”进入“新时代”,青年学术期刊刊发的内容日渐丰富,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现实生活,充分体现社会变迁下的青年问题。
  3、形式风格:从以传统研究方法为主走向多样发展
  青年学术期刊的形式风格走向与青年研究在方法上的取向有着密切关系。有学者曾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过统计,统计情况显示,青年研究在方法上的发展呈现出从传统研究方法为主走向多样发展趋势。1983-2012年间,《青年研究》杂志文章具体方法运用情况如下:1983-1992年间,传统研究方法运用比例为72.95%;量化研究方法占19.53%;质性研究方法占3.83%;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占3.69%。1993-2002年间,传统研究方法运用比例为47.39%;量化研究方法占36.93%;质性研究方法占9.46%;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占6.22%。2003-2012年间,传统研究方法运用比例为30.75%;量化研究方法占35.99%;质性研究方法占23.64%;混合多元研究方法占9.62%。[3]受此影响,青年学术期刊的形式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

(二)青年学术期刊坚守初心的“不变”


  1、青年学术期刊服务的宗旨不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问题,强调社会各界须加强青年问题研究以把握青年成长、发展等规律和特点,做好青年工作,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青年学术期刊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发展壮大青年研究力量,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使命。这要求青年学术期刊坚持以“凝聚青年研究的学者,发现青年,关注青年健康成长,引导青年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传播和交流青年学术研究,反映青年学术动态,推动青年学术研究不断创新。这是青年学术期刊得以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2、青年学术期刊关注的对象不变
  青年学术期刊的关注对象是“青年”。青年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地域、阶层等划分为众多类型的群体。有学者曾经对1982-2011年间《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青年探索》发表的文章进行过“青年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三十年来青年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由多到少分布如下:青少年、大学生、城市青年、青年工人、外国青年、农民工、农村青年、青年军人、青年知识分子、党团机关干部、青年商业服务人员等。[4]青年学术期刊始终围绕“青年”有所作为,这是青年学术期刊存在的理由。
  3、青年学术期刊跟踪的主题不变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章数量众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归纳为几大主题:青年生命健康、青年思想、青年学习、青年就业、青年婚恋家庭、青年社会参与、青年文化、青年行为、青年生活。它们是青年发展的永恒主题。关注每一代青年健康成长发展,这是青年学术期刊历史使命的延续。

二、青年学术期刊发展个案:《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的发展轨迹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前身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1999年初正式获得公开刊号后,学报转为全国公开发行刊物。学报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困难与挑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了力量。

(一)学报诞生背景


  学报诞生背后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一,团属背景。学报的主办单位是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隶属于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华南团校,后更名为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从诞生起就承担着共青团干部培训、青少年教育培训、青少年研究和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职能。从创刊起,学报就致力于推动学院职能发展。其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背景。第一,广东省毗邻港澳,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交织碰撞,对人们的影响更加直接、更为广泛。第二,广东省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总体落后于珠江三角洲。第三,广东省青年人口数量大,发展差异性显著,青年群体类型众多,青年问题复杂多变。基于此,广东青年研究有着自身的区域特色。学报作为展现和传播广东青年研究的重要载体,在全国青年学术期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时、聚、乏、淡”:学报发展特点


  1、时——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学报发展的“时”,就是及时反映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现象。学报创立之时正好赶上我国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等机遇,积极关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如价值观念、农民工、外来务工青年、人的素质等。20世纪90年代,志愿服务进入人们视野之时,学报也适时将志愿服务纳入关注对象,并开设了“志愿服务”栏目。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报也开始关注青年创新创业,同时设立了青年创新创业栏目。
  2、聚——彰显青年研究特色
  学报发展的“聚”,就是对象、方向、主题日益聚焦,彰显“青年”特色。创刊初期学报正处于发展探索期,其内容庞杂,所涉及的对象、方向、主题广泛。虽然有反映“青年”的题材,但并不突出。1999年学报正式转为公开发行刊物后,在办刊宗旨以及定位的要求下,学报架构、内容开始体现“青年”味道。1999-2011年间,学报共刊载了约1130篇文章,其中319篇涉及“青少年、青年、大学生”等,占全部文章总数的28.23%。群团改革背景下,作为团属院校的学报更加聚焦青年发展。首先是学报发展定位强调突出“青年研究”。其次是学报固定栏目名称体现关注对象“青年”,如“青年发展研究”“青年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等。再次是栏目内容主题、方向涉及青年发展方方面面。2012年至今,学报共刊载了约494篇文章,其中207篇涉及“青少年、青年、大学生”等,占全部文章总数的41.9%。
  3、乏——发展动力不足
  学报发展进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稿源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学报每期都会刊载一些选题、内容、观点等质量都相对较高的文章,但质量欠佳的文章也不少。二是稿源构成多样性不足。其一,自由来源为主,名家稿源、会议稿源、高层次基金稿源等不多;其二,投稿者多以高职院校中级或初级职称教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等为主,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在读博士等相对少。
  4、淡——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区域青年研究踪迹逐渐模糊,比较优势不明显。广东省14-35岁青年人口4517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的43.2%,其青年人口比重在全国各地区中最高,甚至高于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5]广东区域青年研究未成为学报凸显优势的领域。二是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等主题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志愿服务与青年创新创业自由投稿有限。

三、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术期刊发展建议

(一)注重挖掘优秀青年中的正能量


  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首先,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各种思想文化在互联网之下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激烈、复杂。其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引发多元社会思潮碰撞和价值观认同冲突。如何引导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这是国家和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青年学术期刊作为青年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引导青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基于此,青年学术期刊需要寻找既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青年兴趣的落脚点。

(二)积极关注国际青年研究前沿领域


  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新发展。“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也日益走进中国,中国同世界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6]中国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的一举一动,及时吸收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积极因素。青年学术期刊作为展示青年研究领域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的重要平台,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关注当下国际青年研究前沿领域,积极引进最新的有益的研究成果。这可以从国际青年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应用方法、国际青年群体的最新动向和最新变化等入手。

(三)积极推动区域青年研究探索


  改革开放40年来,区域间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资源优势等不同,各地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于各地成长发展的青年在思想、健康、学习、就业创业、婚恋、社会参与等所呈现的发展状态就各有特点与问题。鉴于此,青年学术期刊应该更加积极推动区域青年研究探索,因为只有把握各区域青年发展态势,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全国青年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进而做好青年工作,充分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这可以从关注青年发展传统主题、互联网 青年、新兴领域青年等努力。

(四)积极聚集青年研究新人才


  学术期刊是引领学术发展的旗帜。[7]学术期刊同样也是培养学术新人的重要载体。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培养学术新人绝不仅仅是教授、大学、教育的责任,学术期刊同样责无旁贷”。[8]“一份学术期刊能够持久地引领学术,更多地取决于这份期刊背后是否有强大的学术团体作为其支撑。”[9]青年学术期刊要持续成为引领青年研究的旗帜,就必须凝聚青年研究人才,打造强大的青年研究学术共同体以支撑青年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其一,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等联系,发掘正在上升发展中的教师、在读硕士及博士等新兴力量,培养及引导其关注青年研究;其二,以老带新,即凝聚青年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前辈,为新人提供学术指导;其三,建立青年研究人才库,盘活青年研究人才资源。
  注释:
  [1][7]一哲.学术期刊是引领学术发展的旗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2(4).
  [2]秦开凤.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N].光明日报,2017-12-14(11).
  [3]余双好,冯茜,黄贞 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研究方法的发展——基于对3290篇文献的计量分析[J].青年研究,2014(04):76-83 96.
  [4]风笑天.三十年来外国青年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对四种青年期刊2408篇论文的内容分析[J].青年研究,2012(05):54-63 95-96.
  [5]廖根深.广东青年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对青年工作的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04):5-13.
  [6]中共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EB/OL].(2017-11-29)[2018-08-14].http://www.fmprc.gov.cn/web/dszlsjt_673036/t1515050.shtml.
  [8]張磊.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83-184.
  [9]原祖杰.学术期刊何以引领学术——兼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关系[J].澳门理工学报,2014(01):113-124.
  (作者: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省团校)青少年研究所讲师,法学博士)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电视剧推广是电视媒体经营的重要内容,精耕细作基础工作,系列化编排,强化地推活动,整合频道传播资源,创新多种传播手段,实现电视剧推广品牌化才是电视频道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电视剧 推广 整合 品牌 创新  据央视索福瑞统计,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中,电视剧占频道总播出量的四分之一,收视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同时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分流,地面频道电视剧场的发展面临更为恶劣的环境,除了采购环节的
【摘要】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
【关键词】主流媒体;社交媒介;报网融合一、时效性是社交媒介传播的生命  微信原本是一个社交工具,基于微信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也是有着明显“口口相传”色彩的社交传播工具。  回看新闻业的发展史,在报纸出现以前,最初的新闻传播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当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这种最原始的社交传播模式得以进化并兴起。  传统的新闻传播多是一种中心式单向传播,很多时候都是“我说什么,大家听什么”。而社交传播模式,
幽默,是智慧的灵光突现,是教师魅力的一种体现。但是,面对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不知道天高地厚,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学生,面对“注意教师威严”的忠告,身为班主任的你能放得开吗?幽默,你敢吗?  话题提供:长葛市三高 杨春甫    幽默乃是深爱  ■郑州市第十九中学 杨卫平    “五一”那天,学生发来短信问好,我回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用幽默来彰显真爱,一些很深的感受渐渐在心中明晰:  幽
【摘 要】树立阵地意识,做优报纸平台,从 互联网到报纸 ,构建人才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创造”, 阜阳广播电视报社的融合转型探索不断走向深入,只要坚定信念,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户意识和革新意识,数字化带来的技术革新就不只是挑战,而是传媒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壮大的动力和机遇。  【关键词】纸媒转型;媒体融合;探索实践  “今天你不革自己的命,明天你就没命活。”这句流行语用于当下的传统媒体,
在小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频繁地打“小报告”:“老师,××在玩小飞机!”“老师,××用脚蹬我!”“老师,××在和××说话!”此类情况令老师防不胜防,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学生,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呢?  话题提供:延津县丰庄镇丰庄学校 伍国正    向小报告说“拜拜”  ■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中心小学 曹后生    不管大事小事,一律向教师报告,这是学生信任教师的一种表现,也
【摘要】影片《南京!南京!》反映了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的苦难。有别于其他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影片注意了中日两国普通人在面对战争灾难(尤其是生死问题)时的不同表现。笔者试图通过对该片的分析,及其与其他同类题材影片的比较,挖掘潜藏在两国人民生死观的差异。  【关键词】《南京!南京!》反战生死观差异  一  毋庸置疑,《南京!南京!》(下称《南京》)是一部宣扬反战思想的影片,其主题突出反映了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濮阳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与政策要求,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然而,如何使濮阳教育质量继续挺立潮头,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摆在濮阳教育人面前的一项严峻而现实的课题。2007年年初,濮阳市教育局创造性地提出在全市实施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研赛考评”工程。“教”“研”“赛”“考
“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尽快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  珍视学生的好奇。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新
【摘要】本文从时尚电子杂志《INTERPHOTO印象》入手,对其封面内容进行分析,试探讨客观时尚同波德里亚的时尚观点的区别,讨论文化权力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时尚波德里亚文化权力  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让·波德里亚曾如此描述“时尚”:时尚“腐蚀了风俗,消除了阶级斗争”。因而“各种权力(或者那些梦想权力的人)都必然会仇恨时尚”,因此“时尚”是不道德的。时装作为时尚的重要构建部分,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