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田径运动员正是塑形培养身心关键时期,不仅要训练肢体灵敏度、柔韧度、力量和速度,学生还要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身姿。运动员的体能是竞技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核心部位却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从近些年运动会所产生的运动成绩来看,小学生田径运动员整体综合实力相对较低,运动成绩整体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各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较为老旧,以传统的大运动量、大负荷训练为主。田径教练应该提高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利用训练器材使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田径运动员才能更好的发展体育技能、发挥运动水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策略
引言
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趣味田径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符合新课改的标准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趣味田径训练则是集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教学方式与新课改要求更为相符,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观赏性和普及型增强
趣味田径的表现形式相对更多,不管是从器材、服装,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运动经济的观赏性,增加了竞技运动的可预测性,使得田径运动的感官刺激也随之加强。所以,趣味田径观赏性增强的同时,也提高了它在学校的普及性和推广性。
二、规划学校田径训练场地,加大田径训练经费的投入
在小学最主要的体育教学科目中,田径作为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科目,往往面临场地狭小,器材简单,跑道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训练中学生的田径训练时间少,参与兴趣不高,体育潜力无从发挥。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田径场规划建设,器材购买都得不到资金支持,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在田径科目上方法的创新,还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使其综合能力难以有效提高。为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尤其田径训练上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健康教育与智力教育成正比。使场地、器材、跑道质量跟进,从而为学校体育尤其田径运动的开展打好物质基础。
三、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在一些学校,学校建设规划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学生在新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田径训练,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有些地区,教师依然奉行“学习成绩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够,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中,开始带着满腔热情与,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落后和教学的单一,学生在后续的训练中,热情逐渐下降,参与度也明显下降。虽然有的教师创新了教育方法,但是不适合学生训练,学生进行训练的热情也是慢慢下降,所以教师在尝试素质教育时,必须与学生需求相合,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和自己“减负”。
四、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老師应该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积极地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意见,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及时地反馈,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留言本的方式进行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老师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沟通交流。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就要对自己的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体育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调整。例如,老师如果按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去要求小学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特殊的身体情况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对这些同学进行询问,并且针对他们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当同学们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这部分同学可以在田径场的一旁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
五、落实静态训练
静态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田径运动员田径成绩的提升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练员在训练中要认真落实静态训练活动,增强运动员力量的平衡感。应该充分利用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的支撑力并规定训练任务。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禁止憋气,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调整呼吸,针对每个运动员不同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引导运动员掌握训练技巧和方法,保证静态训练的质量。只有强化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才能稳定自身重心,提高运动员发力运动中的平衡感。
结束语
体育除了能强身健体,更是一个学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只有改善和创新训练模式,在小学田径运动员自身的群体限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能为运动员的根本运动要素打下基推动训练方法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京都.小学体育田径训练队的建设分析[J].教育,2019(28):72.
[2]唐美贤.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田径,2018(07):9-10.
[3]桂文亚.小学体育中田径训练的法则及应对措施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8(07):54.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策略
引言
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趣味田径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符合新课改的标准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趣味田径训练则是集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教学方式与新课改要求更为相符,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观赏性和普及型增强
趣味田径的表现形式相对更多,不管是从器材、服装,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运动经济的观赏性,增加了竞技运动的可预测性,使得田径运动的感官刺激也随之加强。所以,趣味田径观赏性增强的同时,也提高了它在学校的普及性和推广性。
二、规划学校田径训练场地,加大田径训练经费的投入
在小学最主要的体育教学科目中,田径作为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科目,往往面临场地狭小,器材简单,跑道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训练中学生的田径训练时间少,参与兴趣不高,体育潜力无从发挥。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田径场规划建设,器材购买都得不到资金支持,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在田径科目上方法的创新,还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使其综合能力难以有效提高。为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尤其田径训练上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健康教育与智力教育成正比。使场地、器材、跑道质量跟进,从而为学校体育尤其田径运动的开展打好物质基础。
三、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在一些学校,学校建设规划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学生在新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田径训练,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有些地区,教师依然奉行“学习成绩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够,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中,开始带着满腔热情与,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落后和教学的单一,学生在后续的训练中,热情逐渐下降,参与度也明显下降。虽然有的教师创新了教育方法,但是不适合学生训练,学生进行训练的热情也是慢慢下降,所以教师在尝试素质教育时,必须与学生需求相合,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和自己“减负”。
四、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老師应该积极地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要积极地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意见,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及时地反馈,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留言本的方式进行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老师要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沟通交流。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就要对自己的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体育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调整。例如,老师如果按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去要求小学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特殊的身体情况例如,患有心脏病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对这些同学进行询问,并且针对他们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当同学们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这部分同学可以在田径场的一旁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
五、落实静态训练
静态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田径运动员田径成绩的提升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练员在训练中要认真落实静态训练活动,增强运动员力量的平衡感。应该充分利用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的支撑力并规定训练任务。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禁止憋气,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调整呼吸,针对每个运动员不同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引导运动员掌握训练技巧和方法,保证静态训练的质量。只有强化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才能稳定自身重心,提高运动员发力运动中的平衡感。
结束语
体育除了能强身健体,更是一个学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只有改善和创新训练模式,在小学田径运动员自身的群体限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能为运动员的根本运动要素打下基推动训练方法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京都.小学体育田径训练队的建设分析[J].教育,2019(28):72.
[2]唐美贤.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田径,2018(07):9-10.
[3]桂文亚.小学体育中田径训练的法则及应对措施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8(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