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教学目标繁杂、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环节繁杂、媒体介入过多、教学方法花哨已经成为大家征讨的主要对象,从上到下都齐呼“简约”,确实一节课40分钟,样样都要顾及,负担确实太重。“语文最本质的属性是工具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着这样的理念,立足语文的原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做减法,抓住语文的精髓和关键,努力务语文之本。那么如何进行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有效的备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有效的关注文本
  现在的语文课中有不少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环节存在,教师用一些表面活跃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真相,让一些眼花缭乱的“非语文现象”填充了课堂,延伸、发展的过度发挥,让学生如坠云雾中。如某教师第一次试教《珍珠鸟》时安排了想象鸟儿会怎样应和,学生当时说得很热闹,但是对文本的理解却没有多少帮助。第二次试教就这一环节做了调整:紧扣“倾诉”“呼唤”来体会其中的牵挂与深情,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接着关注情感表达的方式——拟人写法,进而领悟其中的爱鸟之情。如此设计教学,将语文的浓香尽情释放,还语文的原汁原味。我们在语文课中应该关注文本,关注文字、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上出真正的语文课。
  三、有效的导入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好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有效的阅读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課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另外,一节语文课应该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读懂一篇文章。怎样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把握文章的结构,怎样理清层次,怎样读出文章的感情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虽不必节节课面面俱到,但我们必须有所渗透。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教师才能从耗时、低效的阅读教学中走出来。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即:用心灵阅读、用真情诉说、用头脑思考。教师必须关注不同文本、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长此训练才能扎扎实实提升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
  五、有效的提问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多半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就是把课前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出现“一问到底”的现象。学生看似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只是在揣摩教师的意思,此时迫切需要教师有效的提问,比如问一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创造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进而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六、教师有效的自我超越、创新
  冷静地观望我们的不少公开课、展示课,有一种强烈的模式化倾向。大多都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指导朗读。“木难成林”,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走进了死胡同。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有一种自我超越和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这种模式,跳出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不同的教学方法入手,自主学习、情景教学、探究学习等方式都可以运用,文眼、题眼、表达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大胆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百花齐放。
  七、有效的分层教学
  根据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模式是粗放、低效、不利于课堂效率提高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其个体差异,我们开展的教学过程应关注到这一点。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不能定太低,这样大多数中、优等生会“吃不饱”;也不能定太高,否则,大多数中、差等生就会“消化不了”。
  面对两难抉择,我们的选择是:以中间层次为基准设计稍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符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中间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利于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的能力提升,同时,也让少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有了一个不至于高不可攀的学习目标,他们努点力,也能摘到“桃子”,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生,我们也设计了高一点的目标,让他们有了更高的“追求”,不至于“泯灭灵气”。让每一位学生都摘到自己的桃子,这才是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不是几句话能够涵盖的。只要我们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教学有艺术,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对学前儿童开展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不仅对儿童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每个幼儿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  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数学严密的科学性与学前儿童接受能力的问题。学前班儿童,大都在六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才刚刚萌发,对数学的认识还不完整,不能自觉运用教学知识解决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个常见的、慢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疾病。其中寻常型银屑病占了患者总数的90%以上。遗传流行病学以及双生子研究证明银屑病的发生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应用连锁分析原理,通过全基因组关联(genome wide ascioation,GWA)研究发现了多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在先前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基因GWA研究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L23R基因多态性rs
导读: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必须五个方面一起抓,它们是相互相存,相互促进的。特别在体美劳方面不忽略,不轻易取消学生体育活动的机会,并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探究式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式学习 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
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这说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可以说,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
一个科学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要根据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而在“玩”中学习,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甚至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去精心设计学生“玩”的内容,“玩”的方法,“玩”的过程,而最终达到“
导读:首先我努力地去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气,力求让动作表情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注意语言要求的渗透。  《胖嫂》是一個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我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
[摘 要]生活中總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人的心情也总会受其影响。这糟糕的心情,就不仅仅是影响学习了。每逢学生有烦恼时,我教他们把烦恼倾诉出来,诉之于纸笔。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课外活动可以自由阅读外,每周还上两节阅读课,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接触典范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的贴近生活的文章。只有如此,学生写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而不是无病呻吟,空喊口号。  [关键词]兴趣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环境和人种因素在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德育教育即积极的情感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德育教育于语言教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