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数国家现在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它并不尽善尽美,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但无可替代。所以,为了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必须在操作层面对其弊端与不足做某些改良。文章提出应该贯彻“先立后破”的准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改进。
关键词: 班级授课制 优越性 局限性 改进
班级授课制源于中世纪末期的集体教学,后来由于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教育批量生产工人。这就要求教育改变以往低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代之以高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总结当时的教育经验,提出班级授课理论。我国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后经癸卯学制在全国加以推广,沿用至今。
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者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班级授课制仍是中职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目前问题最少,同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特点,下面对中职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探讨。
一、中职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组织性、计划性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对于中职校的教师来说,能让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进行课堂学习,无疑是他们最期望的。所以,班级授课制教学成了目前教师们认为最安全、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教学既能使课堂正常有序,而且教与学同时进行,可达到高效。
2.以课时为单元,保证学习循序渐进与系统完整。现在的中职多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一个项目由多个子项目组成,而每个子项目又被分配以不同的学时,所以,要系统地完成项目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最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3.时间统一,有利于组织管理。统一安排时间,共同学习,对中职的管理层而言,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
4.师生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交流,利于扩大信息来源,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中职学生虽然个性活泼、思想活跃,但是大多太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同时促进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二、中职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面向全体、步调一致,因而难以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我校学生入学层次相差较大,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而教师都是统一授课,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就导致班级优差生的出现,因此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以教师教授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索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还是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当然,中职校也不例外。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学生进行接受性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变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
3.教学组织程序化,时间、内容固定化,缺乏灵活性,使教师难以在教学中穿插更多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目前就中职课堂而言,课堂结构大概分为这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课程—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我们该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文化课45分钟,专业课90分钟)里让中职学生能够学得更快乐、学得更容易?教师常常为了一节课的课例设计而煞费苦心,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改进方法
虽然班级授课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却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教学形式替代它,所以,为了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对其“改进”。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只用“语言法”,而且要多采用一些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只有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才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才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2.对中职教学而言,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我们都可以将现场搬到课堂,或将课堂搬到现场,让学生亲临现场,亲自感受,这样的安排不仅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型为自主学习。
3.对于不能够将课堂与实践相对接的,我们只有多运用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及翻转课堂等。
虽然我们对班级授课制度做了一系列“改进”,但还是难以保证其完整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寻求新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最重要的还是教学主体——学生。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必须真正理解“教什么”“怎么教”,而且一定要会“玩转”课堂,将课堂变为一个开心融洽的场所,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主动迎接课堂上的新知识,真正做到“乐学”并“善学”。
关键词: 班级授课制 优越性 局限性 改进
班级授课制源于中世纪末期的集体教学,后来由于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教育批量生产工人。这就要求教育改变以往低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代之以高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总结当时的教育经验,提出班级授课理论。我国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后经癸卯学制在全国加以推广,沿用至今。
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者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班级授课制仍是中职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目前问题最少,同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特点,下面对中职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探讨。
一、中职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组织性、计划性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对于中职校的教师来说,能让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进行课堂学习,无疑是他们最期望的。所以,班级授课制教学成了目前教师们认为最安全、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教学既能使课堂正常有序,而且教与学同时进行,可达到高效。
2.以课时为单元,保证学习循序渐进与系统完整。现在的中职多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一个项目由多个子项目组成,而每个子项目又被分配以不同的学时,所以,要系统地完成项目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最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3.时间统一,有利于组织管理。统一安排时间,共同学习,对中职的管理层而言,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
4.师生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交流,利于扩大信息来源,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中职学生虽然个性活泼、思想活跃,但是大多太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同时促进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二、中职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面向全体、步调一致,因而难以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我校学生入学层次相差较大,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而教师都是统一授课,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就导致班级优差生的出现,因此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以教师教授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索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还是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当然,中职校也不例外。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学生进行接受性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变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
3.教学组织程序化,时间、内容固定化,缺乏灵活性,使教师难以在教学中穿插更多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目前就中职课堂而言,课堂结构大概分为这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课程—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我们该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文化课45分钟,专业课90分钟)里让中职学生能够学得更快乐、学得更容易?教师常常为了一节课的课例设计而煞费苦心,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改进方法
虽然班级授课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却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教学形式替代它,所以,为了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对其“改进”。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只用“语言法”,而且要多采用一些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只有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才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才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2.对中职教学而言,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我们都可以将现场搬到课堂,或将课堂搬到现场,让学生亲临现场,亲自感受,这样的安排不仅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型为自主学习。
3.对于不能够将课堂与实践相对接的,我们只有多运用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及翻转课堂等。
虽然我们对班级授课制度做了一系列“改进”,但还是难以保证其完整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寻求新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最重要的还是教学主体——学生。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必须真正理解“教什么”“怎么教”,而且一定要会“玩转”课堂,将课堂变为一个开心融洽的场所,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主动迎接课堂上的新知识,真正做到“乐学”并“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