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除法》中第二节的内容《搭一搭》(一)。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在搭正方形的操作中认识余数,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如何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學方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因此,选择了课堂讨论、动手操作以及启发讲授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只小猪要盖房子,可是它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猪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只小猪要盖房子,每扇窗子都是正方形的,13根木棒可以搭几个窗子?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引导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乐于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小猪需要怎样的帮助,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为学生认真了解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二)操作探究:
1.4人一小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
讨论要求:
(1)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2)想一想,你能不能列式表示搭小棒的过程呢?
[设计意图]小组操作式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 “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2.小组展示、汇报,列出算式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搭的。
生1:我们组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一共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那大家是怎样用算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的呢?
生2:我们组用算式12÷4=3(个)表示分小棒的过程。
生3:我是用13÷4=3(个)表示的。
生4:那剩下的1根小棒要怎样表示呢?
师:剩下的1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余数。它是这样表示的:13÷4=3(个)……1(根)。省略号的六个小圆点一定要点圆,
师: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生:13表示小棒的总数,是被除数;“4”表示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是除数;“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是商;“1根”表示还剩下1根,叫做余数。
师: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生:因为剩下1根不够再搭一个正方形了。
师:商和余数的单位相同吗?为什么?
生:商和余数的单位不相同。因为商3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而余数1表示剩下1根小棒。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作品,引起兴趣。探究问题,发现、总结规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大家已经学会了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那14根呢?有信心搭好吗?完成课本第4页: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余数是有规律的。
余数都比除数小。
提问讨论: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生: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还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中的各个数,自主发现余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提出“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让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深刻认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验证:分别用25和31搭一个正方形,验证余数都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16根小棒,每5根摆成一个五边形,可以摆( )个五边形,还剩几根?
16÷5=3(个)……1(根)
2.送算式回家。
3.森林医生: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
分析两道算式错误的原因,检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除法》中第二节的内容《搭一搭》(一),主要知识点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新课,引导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乐于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小猪需要怎样的帮助,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为学生认真了解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标题是《帮助任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习了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使学生自主的记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操作探究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2)想一想,你能不能列式表示搭小棒的过程呢?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操作式合作学习更加直观、易懂,通过摆小棒产生任知冲突,同时更好地做到小组全员参与,让学困生也加入到活动中。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将己经学过的除法知识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进而引出“余数”。在教学中,二年级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较弱,这一环节我逐步引导,通过问题、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进而训练学生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在“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表格,使学生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余数的含义,同时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做准备材料。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扮演了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通过“除数有什么特点”、“余数有什么规律”、“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比除数大的余数”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最后,和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并根据自己的表现为自己做评价。教师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与题目相互呼应。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在搭正方形的操作中认识余数,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如何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學方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因此,选择了课堂讨论、动手操作以及启发讲授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只小猪要盖房子,可是它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猪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只小猪要盖房子,每扇窗子都是正方形的,13根木棒可以搭几个窗子?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引导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乐于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小猪需要怎样的帮助,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为学生认真了解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二)操作探究:
1.4人一小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
讨论要求:
(1)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2)想一想,你能不能列式表示搭小棒的过程呢?
[设计意图]小组操作式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 “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2.小组展示、汇报,列出算式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搭的。
生1:我们组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一共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那大家是怎样用算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的呢?
生2:我们组用算式12÷4=3(个)表示分小棒的过程。
生3:我是用13÷4=3(个)表示的。
生4:那剩下的1根小棒要怎样表示呢?
师:剩下的1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余数。它是这样表示的:13÷4=3(个)……1(根)。省略号的六个小圆点一定要点圆,
师: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生:13表示小棒的总数,是被除数;“4”表示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是除数;“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是商;“1根”表示还剩下1根,叫做余数。
师: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生:因为剩下1根不够再搭一个正方形了。
师:商和余数的单位相同吗?为什么?
生:商和余数的单位不相同。因为商3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而余数1表示剩下1根小棒。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作品,引起兴趣。探究问题,发现、总结规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大家已经学会了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那14根呢?有信心搭好吗?完成课本第4页: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余数是有规律的。
余数都比除数小。
提问讨论: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生: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还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中的各个数,自主发现余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提出“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让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深刻认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验证:分别用25和31搭一个正方形,验证余数都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16根小棒,每5根摆成一个五边形,可以摆( )个五边形,还剩几根?
16÷5=3(个)……1(根)
2.送算式回家。
3.森林医生:3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
分析两道算式错误的原因,检查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除法》中第二节的内容《搭一搭》(一),主要知识点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新课,引导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乐于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小猪需要怎样的帮助,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为学生认真了解学习目标打下基础。
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标题是《帮助任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习了什么知识才能帮助小猪,使学生自主的记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操作探究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说一说你是怎么搭的,搭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2)想一想,你能不能列式表示搭小棒的过程呢?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操作式合作学习更加直观、易懂,通过摆小棒产生任知冲突,同时更好地做到小组全员参与,让学困生也加入到活动中。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将己经学过的除法知识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进而引出“余数”。在教学中,二年级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较弱,这一环节我逐步引导,通过问题、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进而训练学生准确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在“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表格,使学生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余数的含义,同时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做准备材料。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扮演了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通过“除数有什么特点”、“余数有什么规律”、“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比除数大的余数”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最后,和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并根据自己的表现为自己做评价。教师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与题目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