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过去受历史、认识、制度、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保证观念、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3-0067-0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竞争和发展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竞争和发展之路。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竞争和发展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就必须敢于竞争,勇于发展并善于发展。竞争,实际上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的推动。因此可以说,国民的创造力影响着国力,能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日本政府认为这应归功于“明治以来教育所储备的力量”。日本第67任首相福田赳夫坦率地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很好地将国民创造力开发出来,其所产生的竞争力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创新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创新教育是以创造学和教育学的规律和方法去塑造创造性人格,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开发创造力,进而培育出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育。过去受历史、认识、制度、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工作安排等都緊紧围绕应试。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校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的几节活动课,也不是学科教学中开展的几次简单的解题思维训练。创新教育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环境,也是一个过程,必须把它渗透于整个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必须基于教育各方面的创新。没有教育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教育就会形式化,变成一种口号、一种点缀。
  教育各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动力,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会阻碍教育的发展。要想变传统的教育观为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首先应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人才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才观决定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强调“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因此,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部分教师应转变只关注知识和技艺的传授,以学生能否记住并应用所学知识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的做法。
  在新型人才观的指导下,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价值取向,不以学生继承、记忆了多少前人的良好经验和结论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鉴定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把是否具有创造力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如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学生明确若能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便能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进而发掘出无穷无尽的智力潜能;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应树立能力发展和竞争的观念;应树立与人合作、沟通的观念;应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天不变,道亦不变”;教师传授的知识只能接受,不能质疑……这些观点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权威等挑战,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永不满足,追求卓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基于知识的传授,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基于教育观念的创新,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体制等。
  二、教育体制的创新
  1.招生制度的创新
  招生制度是影响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考试为主的招生制度。单纯地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依据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要想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调整当前的招生制度,使其更具灵活性与活力。
  2.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必须根据创新教育的特征,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灵活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如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重新审视对教与学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学习方面,以往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课程考试的成绩,考试内容一般都是平时教师讲过或学生做过的类似题目。这种形式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无法评定他们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种只看成绩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丰富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使相应的考查与评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方面,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熟练的讲授技巧一直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这也是今后要坚持的,但在这其中,存在一定的过分讲究形式而忽略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成分的倾向。另外,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定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采取“填鸭式”“应试式”“保姆式”等固化的教学方法。管理方面,学校在关注升学率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创新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创新
  创新教学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与教师应意识到,不创新教学内容,而仅仅强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增加一些有利于开发他们创造力的内容。学校要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学校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是创造的前提、源泉,学生只有在探索性实践中体验、感悟,才能真正养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等的创新,必然引发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创造的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指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指出“为什么”,要以直观简练的方式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创造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比较,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摒弃“灌输式”“填鸭式”“保姆式”“应试式”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更多地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交互式教学环境。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减少知识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
  五、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创造型教师的支持。是否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秉持创新教育观念并且致力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師队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任务仅仅是传授知识,他们走不出“为教而教”的怪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陈旧,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这类教师最终会因跟不上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而被淘汰。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要具备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寻求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要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
  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当前,教育决策者、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实施的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专,山乔忠.中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2(22):13-14.
  [2]  周千红.化学“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确立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9-31.
  [3]  陈锡恩.立足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35-38.
  [4]  杨雄英.关于创新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6):11-12.
  (责任编辑    王嵩嵩)
其他文献
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大多数省份已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教育方针相继使用新教材.当前的考试机制更加注重对学习主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而这种仍然以试题分数为检验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机制并无前例、经验可循.因而,在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如何精准把握命题方向,以实现“高素养、高能力与高分数”,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研究与实践载体,提出了无痕渗透德育的方法,即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乡土历史为补充拓展德育空间,并以第二课堂为阵地促进德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无痕渗透;德育;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文章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的主题化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对如何确定教学主题以及主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了探索.在高中历史主题化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按照“确定主题—打磨标题—实施教学”的步骤开展教学.
[摘 要]当前,有的农村智力障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这不仅是家庭的负担,也是社会的负担,因此,进行农村培智学生职业教育及就业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农村培智学生职业教育及就业课程的开发策略,应以农村培智学生的学情和本校校情为基础,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以科学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市场调研和家访为手段,注重校本教材的研发、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校外实训的开展,既要立足农村培智学生当前发展的实际,又要大力促
[摘 要]大數据时代,全新的在线直播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已有的社交软件也将直播功能重新搬上“舞台”,在线教育火爆入场。QQ不仅是一款常用的社交软件,它的功能可以满足异地教与学的需要,对师生来说十分便捷。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构建虚拟网络教室、管理网络学习环境、创建学习资源库、同步异地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创新应用QQ群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学校运用QQ软件的功能组织本校网络教
高中德育实践容易步入枯燥、乏味的怪圈.南宁三中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教学,把德育实践搬到校外开展,通过邀请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实践活动辅导、参观实际场所、总结活动经验和探讨问题等环节,力求走出传统德育模式的窠臼,实现德育多样化和校园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二合一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网络教学平台涌现,甚至有人说网络教学将取代实体教学.互联网的发展确实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真的能取代实体教学吗?它的教学效果真的优于实体教学吗?文章将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发表一些见解,以供大家参考.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团体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农民教育的思想观点,在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教育扶贫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刻学习领会这一思想,为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内涵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扶贫;理论溯源;科学内涵;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7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发展,德育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为此,教师应该落实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农村中学也不例外。新课改强调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以对学校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整理,整理出用于编写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的材料,提升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开
文章以“流水的堆积地貌”为例,探讨基于演绎法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活动、概念推导构建主要地理过程,再根据已有的一般概念演绎推理个别概念,让学生学会概念分析与应用,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增强地理逻辑思维、提高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