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测工作,经过8年的酝酿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出台被寄予推动政府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有效性的厚望,将在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举也被视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规定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措施。
中国特色“PISA"揭开面纱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揭开面纱。
“开展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开展质量监测是新时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导致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
“为此,亟须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何秀超表示,开展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给义务教育有效的宏观管理带来难度。“必须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强化督导评估监测,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在地区、城乡、校际的差异进行全面把握和及时监控,对未来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引导和推动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监督和监管的作用。”何秀超说,通过发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督促政府、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台《方案》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据可依,是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监管的重要举措。”
“已建立一支质量监测实施队伍”
从2007年11月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日常工作开始至今,从机构建立、队伍组建、监测工具研发到试点监测,我国日前已具备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条件。
“日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以及由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人员、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组成的监测实施队伍。”何秀超介绍说,该团队根据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品德等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纸笔测试工具和现场测试工具,侧重测查学生学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建立了“国家督导部门统筹指导监测中心组织执行、省级督导部门协调监控、县级督导部门操作实施”的组织实施模式,形成了包括抽样、测试、数据分析、水平划定、撰写报告在内的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工作机制。这些工作为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实践经验。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连续8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科领域的试点监测。2013年以来,在前5年试点监测的基础上,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多次试测的指标工具进行了修改,对国家监测制度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2013年8月以来,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组织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学科专家、教材专家、中小学校校长、一线教师等相关人员,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品德等6个学科领域的监测指标体系及抽样工作方案进行了论证。研究起草了《方案》初稿。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意后,又做了补充完善,最终形成《方案》。
“与PISA相比,我国监测制度更适用”
“将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比作中国特色的PISA,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说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的监测制度与PISA的接近性,就是我们在技术参数和技术规格上与PISA保持了高度一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PISA作为一项公认的高水平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其技术规范、研发程序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他同时表示,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根植于我国的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之中。因此,我国的监测制度与PISA无论在监测对象,还是在监测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
“PISA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数学、科学、语言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我国则选取了四、八年级这两个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测试内容也广泛涵盖了德育、体育、艺术等PISA未涉及的内容。”辛涛说,“在这些方面的测试中,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发的优势。”
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林仕梁认为,“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与PISA相比,测量工具更完善,抽样也更科学。我们的实践操作测试,PISA就没有做。PISA直接依托学校抽样,无法反映出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之下,我们的抽样更科学、更客观,成本也更低”。
“目标不同,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结果的使用也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与PISA相比,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更具适用性。在他看来,PISA的日标是把不同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比较,需要跨越不同国家不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试题进行测试。而我国开展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则是从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出发,关注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特定年级学生中的实施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角度比较区域、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异,并将监测结果用于为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投入、教育督导、教育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丈量义务教育质量的尺子
日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发布,正式建立起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而此前,一个超过1000人的团队已经为此探索了近8年时间。
近年来,尤其是在制定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全国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的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随之全面启动。一大批试验性、示范性的探索尝试,也在这一过程中从萌芽到壮大,最终促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全面建成。
建立覆盖全国的指标体系有难度也有动力
在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进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2007年11月,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该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日常工作,在此之前,教育质量监测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
“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要研发相应的标准和监测工具,难度非常大。”董奇说,科学评价的第一步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工具,虽然国家有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但在这一标准下,各地教材的知识呈现差异很大,这些给科学监测带来很多困难,需要通过科学的、权威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指标体系来解决。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后,花大精力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整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力量,建立了1000余名包括多个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业队伍,全面参与监测的各个环节,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提供了保障。
二是研发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工具,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质量难以量化评估的技术难题。
2014年初,监测中心组织研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文、科学、品德、体育和艺术6个学科领域的监测指标体系经过教育部审定通过。此前,该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际规范,初步拟订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在经过了不同层面专家的反复研讨、论证以及试点监测数据检验的基础上,监测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开发了涵盖7大学科领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全面测查和评估学生学习质量与发展状况的整套监测工具。
对此,法国教育部预测评估司司长Michel评价说:“中国的监测评价工作虽起步晚,但紧跟国际最新的理念、技术,发展成就令人钦佩。”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由教育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真正实现了管办评分离,保障了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公信力。”西南大学原副校长宋乃庆说,监测中心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建立起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强化了督导工作职能,增强了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科研工作与实践脱节,对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能力不足的局面。
客观、公正、真实是监测公信力的前提
义务教育质量怎么监测?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这些都是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必须迈过的坎儿。
董奇告诉记者,为了充分体现监测过程的公信力和监测结果的权威性,监测中心牵头建立了全国性的多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网络。为确保取得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监测中心组织专家研制了一套规范、严密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全国统一时间采集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监测工具保密”“参加监测学生名单当天公布”等,为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
自2007年以来,围绕学生数学、语文、科学学习质量和品德与体育状况,国家连续8年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监测样本包括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700多个样本县(市、区)的50万余名学生、12万余名教师和校长。
“监测样本能有效代表全国四、八年级学生的整体状况。所有的监测均经过科学的取样设计,保证了数据的代表性和无偏性。”董奇说。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的支持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逐步形成了以教育督导系统为主,教研、考试、基教等其他系统为辅的监测数据采集队伍,并建立了“国家规划设计、省级统筹协调、县级操作执行”的数据采集网络。同时,建立了500余人规模的国家视导员队伍,全程监督指导各县监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客观。
针对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强烈需求,监测中心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通过讲座报告、网络授课、光盘宣传等方式,开展大面积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通识培训,迄今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500个县(市、区)近9万人,加速了国家监测体系的建立。
质量监测的目的为诊断、指导、提高
2012年11月,监测中心向教育部呈报了关于《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没有英语教师、不开英语课,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地域差异悬殊》的报告。教育部督导办就该问题约谈了相关省份的负责人。同时,针对监测结果发现的各地学生英语学习条件、资源差异巨大,农村学生处于不利境地的状况,监测中心向教育部提出了“改革英语教学评价制度,降低中考英语所占的分值比例,确保教育公平”“改革英语课程方案,减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等建议,而这些建议均在后续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只是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的监测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的一个侧面,即采取“个别反馈、分级报告、互不交叉”的方式,分期、分批向相关负责部门呈送政策咨询报告和简报,以便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此外,监测中心的专家,还直接前往参与监测的样本省和样本县,以“集中解读、分散答疑”的方式进行直接反馈。
2012年,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视。为此,北京市教委专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措施,并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截至日前,监测中心累计提供了600余份省、县报告,质量监测结果同样成为地方政策调整、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重要依据。 “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非单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是地方‘自下而上’的实际需求。”宋乃庆指出,几年监测试点下来,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冉“相互对立、相互提防”,而是以协商、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将监测的日的明确为“诊断、指导、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日前已有21个省份通过各种方式成立了省级监测评估机构,重庆、浙江等地甚至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面向本省(市)的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教育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各地还纷纷委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技术与方法培训,并通过增设人员编制、招纳有统计测量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设立工作专项等多种方式加强本区域的教育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宋乃庆认为,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一开始就明确监测的日标之一是要“倡导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测查,这无疑会成为推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口。
质量监测为教育发展把脉
教育质量监测曾发现,每天大约花半个到1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阅读成绩最好。这个结果启发了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局长汤京,他决心变革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此后,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也活跃了很多,笑容多了,苦脸少了。”汤京说。
天台县的教育实践只是应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成果的一个缩影。白2007年起,国家开始围绕数学、语文、科学学习质量和品德与体育状况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随着一大批实验性、示范性的探索尝试,质量监测对于基础教育实践工作的导向作用和影响不断显现。
转变教学模式,了解学生所思所需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蔡冬芬曾接到过一个家长的电话:女儿不想来学校了。她了解后得知,原来该家长给孩子报了写字、跳舞、钢琴3个培训班,还买了各科辅导用书,没想到女儿学习反而越来越差。孩子也向蔡冬芬抱怨:“不想去学校,怕学不好!周末就想安安静静看看书、练练字,可是都被挤占了。”
孩子的抱怨、妈妈的无奈,印证了各级质量监测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质量监测的数据显示,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的学生,学业成绩并不比没有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好多少。于是,蔡冬芬用数据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是凶负担过重而焦虑,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有动力和毅力;在特长培养上不要贪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家长听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这个小女孩再也不说不愿上学了。
蔡冬芬说:“质量监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需,也为我们如何做好家校沟通搭起了桥梁。”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校已经连续两次被抽选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学校。质量监测发现,单纯学业优秀的学生,往往活动能力不足,意志力脆弱;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发展比较全面,身心也较为健康;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的学生,其学业水平较高。
该小学校长蒋明洪说:“根据这一监测结果,我们探索出了‘不断刺激儿童兴奋点、开掘儿童动力源’的‘童心教育’工程,培养孩子的优良习性、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以‘乐舞、书画、体育、生活’艺术才能培养为重点,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心教师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一些教师经常抱怨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利用业余时间搞“创收”,这些问题让汤京颇为头疼。“质量监测结果发现,一部分教师对日前的薪水‘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认为如果重新择业将不冉做教师。”汤京说。
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天台县教育局开始研究分析,最后决定在全县开展“三心”行动:第一,专门建设教师公寓用于解决山区教师的住房困难,开展两年一度的教师体检。2014年起,在绩效工资外设立平均每位教师6000余元的年终考核奖,给山区教师每月300元的交通补贴。第二,实行严格的教师年终考核制度和支教制度,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评上省、市教坛新秀或名教师的必须每年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第三,设立每年30万元的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和每年100万元的名师名校长基金,全面实施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健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孵化机制。
“通过这三项举措,我们力争让教师工作更安心、更用心、更热心。”汤京说,“近5年来,我县基本上没有出现教师外流或转岗现象。”
担任语文教师的蔡冬芬认为,监测结果还能成为教师审视白我的明镜。据她介绍,去年的监测报告反映,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虽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学生高层次阅读认知水平比较薄弱,深度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我的教学可以更高效吗?我的学生能够学得更好吗?”她不断进行反思。
“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随意提问多,激发学习思维少;死记硬背多,方法指导少;关注优生多,重视后进学生少;重复作业多,针对效能作业少。”这是蔡冬芬反思后的结果。她说:“我下决心改变自己,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什么’,研究学生,明确‘要什么’。”
“质量监测听起来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我会充分利用监测结果,为我的教学服务,为我的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蔡冬芬说。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2007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来,浙江省天台县先后参加了3次国家级监测、2次省级监测、4次市级监测。在质量监测的结果反馈中,汤京发现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与学生学业水平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
据了解,天台县每年拿出近2000万元为学校配置各种教辅设备,其中图书生均配置达到每生50本以上,但监测结果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的图书利用率偏低。
经过深入调查,汤京发现,原来学校图书室往往建在教学楼或者实验楼的最高层,不方便学生借阅,个别条件较差的山区学校因图书室面积不足,有些图书整包被堆放在图书室的角落,从未拆封。
于是,汤京要求学校进行整改,把图书室移到学生最方便借阅的地方,有条件的学校还建立了“开放式书吧”、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时时处处、顺手就能读到经典。对此,他自豪地说:“现在全县所有中小学生周均借阅图书两本以上,年均借阅图书80本以上。”
此外,汤京还表示:“我们根据监测结果对城乡和校际差距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诊断,及时调整了教育资源配置方向,以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薄弱学校为主,实施‘校校标准化’和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
“教育质量监测是科学诊断评价教育的重要手段。”汤京说,“如果我们能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做实、做细、做精,最终能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特色“PISA"揭开面纱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揭开面纱。
“开展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开展质量监测是新时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导致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
“为此,亟须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凶,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何秀超表示,开展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给义务教育有效的宏观管理带来难度。“必须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强化督导评估监测,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在地区、城乡、校际的差异进行全面把握和及时监控,对未来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引导和推动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监督和监管的作用。”何秀超说,通过发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督促政府、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台《方案》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据可依,是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监管的重要举措。”
“已建立一支质量监测实施队伍”
从2007年11月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日常工作开始至今,从机构建立、队伍组建、监测工具研发到试点监测,我国日前已具备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条件。
“日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以及由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人员、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组成的监测实施队伍。”何秀超介绍说,该团队根据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品德等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纸笔测试工具和现场测试工具,侧重测查学生学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建立了“国家督导部门统筹指导监测中心组织执行、省级督导部门协调监控、县级督导部门操作实施”的组织实施模式,形成了包括抽样、测试、数据分析、水平划定、撰写报告在内的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工作机制。这些工作为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实践经验。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连续8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科领域的试点监测。2013年以来,在前5年试点监测的基础上,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多次试测的指标工具进行了修改,对国家监测制度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2013年8月以来,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组织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学科专家、教材专家、中小学校校长、一线教师等相关人员,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品德等6个学科领域的监测指标体系及抽样工作方案进行了论证。研究起草了《方案》初稿。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意后,又做了补充完善,最终形成《方案》。
“与PISA相比,我国监测制度更适用”
“将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比作中国特色的PISA,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说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的监测制度与PISA的接近性,就是我们在技术参数和技术规格上与PISA保持了高度一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PISA作为一项公认的高水平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其技术规范、研发程序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他同时表示,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根植于我国的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之中。因此,我国的监测制度与PISA无论在监测对象,还是在监测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
“PISA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数学、科学、语言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我国则选取了四、八年级这两个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测试内容也广泛涵盖了德育、体育、艺术等PISA未涉及的内容。”辛涛说,“在这些方面的测试中,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发的优势。”
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林仕梁认为,“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与PISA相比,测量工具更完善,抽样也更科学。我们的实践操作测试,PISA就没有做。PISA直接依托学校抽样,无法反映出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之下,我们的抽样更科学、更客观,成本也更低”。
“目标不同,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结果的使用也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与PISA相比,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更具适用性。在他看来,PISA的日标是把不同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比较,需要跨越不同国家不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试题进行测试。而我国开展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则是从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出发,关注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特定年级学生中的实施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角度比较区域、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异,并将监测结果用于为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投入、教育督导、教育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丈量义务教育质量的尺子
日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发布,正式建立起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而此前,一个超过1000人的团队已经为此探索了近8年时间。
近年来,尤其是在制定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全国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的要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工作随之全面启动。一大批试验性、示范性的探索尝试,也在这一过程中从萌芽到壮大,最终促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全面建成。
建立覆盖全国的指标体系有难度也有动力
在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进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2007年11月,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该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日常工作,在此之前,教育质量监测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
“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要研发相应的标准和监测工具,难度非常大。”董奇说,科学评价的第一步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工具,虽然国家有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但在这一标准下,各地教材的知识呈现差异很大,这些给科学监测带来很多困难,需要通过科学的、权威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指标体系来解决。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后,花大精力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整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业力量,建立了1000余名包括多个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业队伍,全面参与监测的各个环节,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提供了保障。
二是研发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与工具,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质量难以量化评估的技术难题。
2014年初,监测中心组织研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文、科学、品德、体育和艺术6个学科领域的监测指标体系经过教育部审定通过。此前,该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际规范,初步拟订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在经过了不同层面专家的反复研讨、论证以及试点监测数据检验的基础上,监测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开发了涵盖7大学科领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全面测查和评估学生学习质量与发展状况的整套监测工具。
对此,法国教育部预测评估司司长Michel评价说:“中国的监测评价工作虽起步晚,但紧跟国际最新的理念、技术,发展成就令人钦佩。”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由教育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真正实现了管办评分离,保障了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公信力。”西南大学原副校长宋乃庆说,监测中心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建立起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强化了督导工作职能,增强了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科研工作与实践脱节,对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能力不足的局面。
客观、公正、真实是监测公信力的前提
义务教育质量怎么监测?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这些都是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必须迈过的坎儿。
董奇告诉记者,为了充分体现监测过程的公信力和监测结果的权威性,监测中心牵头建立了全国性的多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网络。为确保取得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监测中心组织专家研制了一套规范、严密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全国统一时间采集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监测工具保密”“参加监测学生名单当天公布”等,为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
自2007年以来,围绕学生数学、语文、科学学习质量和品德与体育状况,国家连续8年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监测样本包括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700多个样本县(市、区)的50万余名学生、12万余名教师和校长。
“监测样本能有效代表全国四、八年级学生的整体状况。所有的监测均经过科学的取样设计,保证了数据的代表性和无偏性。”董奇说。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的支持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逐步形成了以教育督导系统为主,教研、考试、基教等其他系统为辅的监测数据采集队伍,并建立了“国家规划设计、省级统筹协调、县级操作执行”的数据采集网络。同时,建立了500余人规模的国家视导员队伍,全程监督指导各县监测数据的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客观。
针对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强烈需求,监测中心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通过讲座报告、网络授课、光盘宣传等方式,开展大面积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通识培训,迄今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500个县(市、区)近9万人,加速了国家监测体系的建立。
质量监测的目的为诊断、指导、提高
2012年11月,监测中心向教育部呈报了关于《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没有英语教师、不开英语课,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地域差异悬殊》的报告。教育部督导办就该问题约谈了相关省份的负责人。同时,针对监测结果发现的各地学生英语学习条件、资源差异巨大,农村学生处于不利境地的状况,监测中心向教育部提出了“改革英语教学评价制度,降低中考英语所占的分值比例,确保教育公平”“改革英语课程方案,减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等建议,而这些建议均在后续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只是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的监测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的一个侧面,即采取“个别反馈、分级报告、互不交叉”的方式,分期、分批向相关负责部门呈送政策咨询报告和简报,以便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此外,监测中心的专家,还直接前往参与监测的样本省和样本县,以“集中解读、分散答疑”的方式进行直接反馈。
2012年,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视。为此,北京市教委专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措施,并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截至日前,监测中心累计提供了600余份省、县报告,质量监测结果同样成为地方政策调整、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重要依据。 “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非单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是地方‘自下而上’的实际需求。”宋乃庆指出,几年监测试点下来,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冉“相互对立、相互提防”,而是以协商、合作的态度开展工作,将监测的日的明确为“诊断、指导、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日前已有21个省份通过各种方式成立了省级监测评估机构,重庆、浙江等地甚至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面向本省(市)的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教育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各地还纷纷委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技术与方法培训,并通过增设人员编制、招纳有统计测量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设立工作专项等多种方式加强本区域的教育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宋乃庆认为,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一开始就明确监测的日标之一是要“倡导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测查,这无疑会成为推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口。
质量监测为教育发展把脉
教育质量监测曾发现,每天大约花半个到1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阅读成绩最好。这个结果启发了浙江省天台县教育局局长汤京,他决心变革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此后,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也活跃了很多,笑容多了,苦脸少了。”汤京说。
天台县的教育实践只是应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成果的一个缩影。白2007年起,国家开始围绕数学、语文、科学学习质量和品德与体育状况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试点监测。随着一大批实验性、示范性的探索尝试,质量监测对于基础教育实践工作的导向作用和影响不断显现。
转变教学模式,了解学生所思所需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蔡冬芬曾接到过一个家长的电话:女儿不想来学校了。她了解后得知,原来该家长给孩子报了写字、跳舞、钢琴3个培训班,还买了各科辅导用书,没想到女儿学习反而越来越差。孩子也向蔡冬芬抱怨:“不想去学校,怕学不好!周末就想安安静静看看书、练练字,可是都被挤占了。”
孩子的抱怨、妈妈的无奈,印证了各级质量监测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质量监测的数据显示,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的学生,学业成绩并不比没有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好多少。于是,蔡冬芬用数据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是凶负担过重而焦虑,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有动力和毅力;在特长培养上不要贪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家长听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这个小女孩再也不说不愿上学了。
蔡冬芬说:“质量监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需,也为我们如何做好家校沟通搭起了桥梁。”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校已经连续两次被抽选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学校。质量监测发现,单纯学业优秀的学生,往往活动能力不足,意志力脆弱;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发展比较全面,身心也较为健康;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的学生,其学业水平较高。
该小学校长蒋明洪说:“根据这一监测结果,我们探索出了‘不断刺激儿童兴奋点、开掘儿童动力源’的‘童心教育’工程,培养孩子的优良习性、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以‘乐舞、书画、体育、生活’艺术才能培养为重点,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心教师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一些教师经常抱怨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利用业余时间搞“创收”,这些问题让汤京颇为头疼。“质量监测结果发现,一部分教师对日前的薪水‘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认为如果重新择业将不冉做教师。”汤京说。
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天台县教育局开始研究分析,最后决定在全县开展“三心”行动:第一,专门建设教师公寓用于解决山区教师的住房困难,开展两年一度的教师体检。2014年起,在绩效工资外设立平均每位教师6000余元的年终考核奖,给山区教师每月300元的交通补贴。第二,实行严格的教师年终考核制度和支教制度,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评上省、市教坛新秀或名教师的必须每年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第三,设立每年30万元的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和每年100万元的名师名校长基金,全面实施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健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孵化机制。
“通过这三项举措,我们力争让教师工作更安心、更用心、更热心。”汤京说,“近5年来,我县基本上没有出现教师外流或转岗现象。”
担任语文教师的蔡冬芬认为,监测结果还能成为教师审视白我的明镜。据她介绍,去年的监测报告反映,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虽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学生高层次阅读认知水平比较薄弱,深度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我的教学可以更高效吗?我的学生能够学得更好吗?”她不断进行反思。
“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随意提问多,激发学习思维少;死记硬背多,方法指导少;关注优生多,重视后进学生少;重复作业多,针对效能作业少。”这是蔡冬芬反思后的结果。她说:“我下决心改变自己,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什么’,研究学生,明确‘要什么’。”
“质量监测听起来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我会充分利用监测结果,为我的教学服务,为我的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蔡冬芬说。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2007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来,浙江省天台县先后参加了3次国家级监测、2次省级监测、4次市级监测。在质量监测的结果反馈中,汤京发现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与学生学业水平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
据了解,天台县每年拿出近2000万元为学校配置各种教辅设备,其中图书生均配置达到每生50本以上,但监测结果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的图书利用率偏低。
经过深入调查,汤京发现,原来学校图书室往往建在教学楼或者实验楼的最高层,不方便学生借阅,个别条件较差的山区学校因图书室面积不足,有些图书整包被堆放在图书室的角落,从未拆封。
于是,汤京要求学校进行整改,把图书室移到学生最方便借阅的地方,有条件的学校还建立了“开放式书吧”、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时时处处、顺手就能读到经典。对此,他自豪地说:“现在全县所有中小学生周均借阅图书两本以上,年均借阅图书80本以上。”
此外,汤京还表示:“我们根据监测结果对城乡和校际差距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诊断,及时调整了教育资源配置方向,以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薄弱学校为主,实施‘校校标准化’和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
“教育质量监测是科学诊断评价教育的重要手段。”汤京说,“如果我们能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做实、做细、做精,最终能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