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农村薄弱学校数学教法,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 薄弱学校 数学教学 探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在熟悉了新课程的背景下,每个教师内心怎么认识教育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和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履行好教师的神圣职责,才能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我谈谈从教16年来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
一、教师熟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本,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之泉。教师只有通读教材,理清教材编写的顺序和意图,领会各章节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章节特点,重新安排或调整知识点教学的顺序,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领会、掌握、理解。只有很好的领会教材意图,教师根据教学主线进行教学,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学习如鱼得水,教师才能发挥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我做法是,通读七到九年级的课本,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分块。分析各学块在近三年中考考试中所占赋分比值,确定各章节的考试重难点和命题的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学段的教学课时。我把教材归纳为三大块:(一)计算能力学块;(二)综合能力学块;(三)拓展能力学块。并根据考试命题动向和中考卷面赋分比值,结合学生的素质,进行侧重培养。针对学生的薄弱方面,我制定出这样的教学方案,在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有理数的计算能力培养,尤其是七年级的有理数这一章节的相关计算要过关,做到反复训练,章节过关检测,加强数的计算的运算能力,掌握一般解题技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把第一章学好,后面的知识就相对容易学习了。
二、读懂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备好学生是关键。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则,明确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品德与个性中的变化,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所受到的影响和取得信息的渠道与來源,对于学生从各种信息渠道中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以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我在初中第一课,就对学生进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测评:主要从1.小学数学考试成绩;2.在小学学习中对数学科的印象或兴趣;3.分别检测小学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题型的计算,检查学生数学基础及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悟性。然后综合分析评定,最后确定培养具有数学悟性的学生,采取对症下药。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与培养对象多沟通交流,通过感情交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在班级组建1 1的互助学习小组,合理安排优秀生帮扶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助,在测试中比一比哪个同学帮扶的对象进步快,这样可以提高优秀生,推动临界生,促进后进生,促进同学间竞争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我们培养优秀生的目的。
三、备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教师要在45分钟内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时间紧凑,前20分钟教师做到精讲,其余时间教师做好组织学生学习或答疑。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试卷的命题能力
长期以来采用的通常是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落实,进而流于形式。为了克服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倡导学生分组仿照试卷样板出题目,学生考学生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命题内容到考试、评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学习数学命题范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本进行学习,从而初步理解相关知识的联系,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过程”与“方法”并重的原则,同时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美平. 素质教育(教师教育) ,2011(3).
【关键词】农村 薄弱学校 数学教学 探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在熟悉了新课程的背景下,每个教师内心怎么认识教育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和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履行好教师的神圣职责,才能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我谈谈从教16年来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
一、教师熟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本,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之泉。教师只有通读教材,理清教材编写的顺序和意图,领会各章节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章节特点,重新安排或调整知识点教学的顺序,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领会、掌握、理解。只有很好的领会教材意图,教师根据教学主线进行教学,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学习如鱼得水,教师才能发挥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我做法是,通读七到九年级的课本,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分块。分析各学块在近三年中考考试中所占赋分比值,确定各章节的考试重难点和命题的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学段的教学课时。我把教材归纳为三大块:(一)计算能力学块;(二)综合能力学块;(三)拓展能力学块。并根据考试命题动向和中考卷面赋分比值,结合学生的素质,进行侧重培养。针对学生的薄弱方面,我制定出这样的教学方案,在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有理数的计算能力培养,尤其是七年级的有理数这一章节的相关计算要过关,做到反复训练,章节过关检测,加强数的计算的运算能力,掌握一般解题技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把第一章学好,后面的知识就相对容易学习了。
二、读懂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备好学生是关键。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则,明确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品德与个性中的变化,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所受到的影响和取得信息的渠道与來源,对于学生从各种信息渠道中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以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我在初中第一课,就对学生进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测评:主要从1.小学数学考试成绩;2.在小学学习中对数学科的印象或兴趣;3.分别检测小学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题型的计算,检查学生数学基础及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悟性。然后综合分析评定,最后确定培养具有数学悟性的学生,采取对症下药。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与培养对象多沟通交流,通过感情交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在班级组建1 1的互助学习小组,合理安排优秀生帮扶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助,在测试中比一比哪个同学帮扶的对象进步快,这样可以提高优秀生,推动临界生,促进后进生,促进同学间竞争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我们培养优秀生的目的。
三、备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教师要在45分钟内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时间紧凑,前20分钟教师做到精讲,其余时间教师做好组织学生学习或答疑。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试卷的命题能力
长期以来采用的通常是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落实,进而流于形式。为了克服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倡导学生分组仿照试卷样板出题目,学生考学生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命题内容到考试、评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学习数学命题范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本进行学习,从而初步理解相关知识的联系,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过程”与“方法”并重的原则,同时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美平. 素质教育(教师教育)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