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站检验档案对采供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 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移交档案室,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结果 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结论 严格检验档案管理不仅在血液安全方面起到杜绝与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也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并能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关键词】 质量记录;档案管理;检验科;血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4-02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和保持完整的血液检测相关记录,及时、完整、规范、全面、清晰地记录血液标本从交接到检验及最后的结果发布整个的过程是对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力证明,也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的重要依据[1]。因此,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站检验档案对采供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站检验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如下:
1 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程序的建立
1.1 目的
1.1.1 历史记录 由于血站检验科记录包括血液标本从采集,交接,离心,加样,试验,报告发出等各项流程。是检验科日常业务工作的真实反映,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质量档案不仅是输血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从记录的广泛事实和经验中研究各种课题提供基础材料。
1.1.2 法律依据 检验科提供的原始质量档案是维护献血者及受血者、司法取证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检验科检验的原始记录最少保存十年。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法律上采取举证倒置的判定方式。[2]因此,提供完整,真实的质量档案可维护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合法处理由输血引起的各类医疗纠纷。
1.1.3 社会服务性 完整的检验档案为患者、医院、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为建立应急献血队伍提供安全保障。当紧急用血时,可在检验档案里迅速找到健康合适的血源信息,根据信息实施有效的招募工作。
1.2 种类 根据检验科文件的形式,将检验的档案分为四种:
1.2.1 血站检验科检验过程信息档案 包括血液标本送检交接单、血液标本交接及检验信息单、检验科复检报告单(单采成分、全血)、检验初检报告单,检验科再检报告单,检验科二次复查报告单,检验科实验原始报告单,共7种。实验者,报告者,核对者,签发者手写签名及日期。
1.2.2 血站检验科检验过程质量控制档案 包括室内质控图统计表档案,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实验结论报告,检验过程失控分析及解决方案记录,吐板记录,关键控制点记录,共5种。
1.2.3 血站检验科交接档案 包括抗HIV初筛反应性送检报告单,RH初筛阳性送检单,正反定性不符送检单,共3项,一式两份,交接双方手写签名及日期。
1.2.4 血站检验科日常工作档案 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记录(Metis200全自动血型仪、BECKMAN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iabSTAR,HT3,RSP前加样系统,FAME,贝林酶免后处理系统等),冰箱温度记录,环境温湿度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液使用量及配置,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臭氧消毒及含氯消毒液消毒等),试剂使用记录统计表等。
2 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
2.1 记录 记录工作是检验科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是档案整理中的首要条件,要求工作人员记录及时,完整,真实,准确,清晰,不得涂改。
2.2 收集与整理 收集与整理工作是检验科整个档案工作的中心内容,以月为单位,将检验科的質量档案按不同名称,先后形成的顺序分别整理归类,并按照统一的三点一线方法装订装于档案盒内。
2.3 移交 将整理好的档案移交至档案室,在档案交接记录填写清楚档案名称,档案号,数量,时间,一式两份,双方工作人员签字。
3 小结
检验档案整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移交档案室,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检验实验的严谨性、准确性,更能在血液安全方面起到杜绝与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也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并能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瑞丽,张颖.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01.
[2] 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档案管理程序的探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01:11.
[3] 时莉.试论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04.
[4] 刘孟春,窦茉莉.焦作市中心血站档案管理简述.中外健康文摘,2011,48.
[5] 崔毅军,斯景萍,颜永强,王俊平。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01.
【关键词】 质量记录;档案管理;检验科;血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4-02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和保持完整的血液检测相关记录,及时、完整、规范、全面、清晰地记录血液标本从交接到检验及最后的结果发布整个的过程是对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力证明,也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的重要依据[1]。因此,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站检验档案对采供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站检验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如下:
1 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程序的建立
1.1 目的
1.1.1 历史记录 由于血站检验科记录包括血液标本从采集,交接,离心,加样,试验,报告发出等各项流程。是检验科日常业务工作的真实反映,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质量档案不仅是输血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从记录的广泛事实和经验中研究各种课题提供基础材料。
1.1.2 法律依据 检验科提供的原始质量档案是维护献血者及受血者、司法取证的重要依据和凭证。检验科检验的原始记录最少保存十年。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法律上采取举证倒置的判定方式。[2]因此,提供完整,真实的质量档案可维护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合法处理由输血引起的各类医疗纠纷。
1.1.3 社会服务性 完整的检验档案为患者、医院、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为建立应急献血队伍提供安全保障。当紧急用血时,可在检验档案里迅速找到健康合适的血源信息,根据信息实施有效的招募工作。
1.2 种类 根据检验科文件的形式,将检验的档案分为四种:
1.2.1 血站检验科检验过程信息档案 包括血液标本送检交接单、血液标本交接及检验信息单、检验科复检报告单(单采成分、全血)、检验初检报告单,检验科再检报告单,检验科二次复查报告单,检验科实验原始报告单,共7种。实验者,报告者,核对者,签发者手写签名及日期。
1.2.2 血站检验科检验过程质量控制档案 包括室内质控图统计表档案,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实验结论报告,检验过程失控分析及解决方案记录,吐板记录,关键控制点记录,共5种。
1.2.3 血站检验科交接档案 包括抗HIV初筛反应性送检报告单,RH初筛阳性送检单,正反定性不符送检单,共3项,一式两份,交接双方手写签名及日期。
1.2.4 血站检验科日常工作档案 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记录(Metis200全自动血型仪、BECKMAN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iabSTAR,HT3,RSP前加样系统,FAME,贝林酶免后处理系统等),冰箱温度记录,环境温湿度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液使用量及配置,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臭氧消毒及含氯消毒液消毒等),试剂使用记录统计表等。
2 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
2.1 记录 记录工作是检验科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是档案整理中的首要条件,要求工作人员记录及时,完整,真实,准确,清晰,不得涂改。
2.2 收集与整理 收集与整理工作是检验科整个档案工作的中心内容,以月为单位,将检验科的質量档案按不同名称,先后形成的顺序分别整理归类,并按照统一的三点一线方法装订装于档案盒内。
2.3 移交 将整理好的档案移交至档案室,在档案交接记录填写清楚档案名称,档案号,数量,时间,一式两份,双方工作人员签字。
3 小结
检验档案整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移交档案室,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检验实验的严谨性、准确性,更能在血液安全方面起到杜绝与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也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并能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瑞丽,张颖.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01.
[2] 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档案管理程序的探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01:11.
[3] 时莉.试论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04.
[4] 刘孟春,窦茉莉.焦作市中心血站档案管理简述.中外健康文摘,2011,48.
[5] 崔毅军,斯景萍,颜永强,王俊平。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