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人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的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引入新课——问题情境要趣味性
  
  创设一个新奇、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求解心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动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进而设疑: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棵植物的奥秘在哪里?
  此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同时产生了深入探究的动力。
  在学生观察了课前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种子以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种子图片后,教师提问:
  
  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
  此问题呈现了事物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探究种子结构的学习中去了。
  
  2 认识种子结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设计这样的问题:“种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种子的哪些结构与萌发有关?”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开展观察种子的活动。
  实践证明,这样过大的、笼统的设问仅仅侧重于知识点的掌握,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无从下手,探究观察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探究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2.1教师细化观察要求,分步骤地、有层次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观察活动
  教师细化的观察要求见表1。
  2.2在设计“探究种子与萌发有关的结构”问题时,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探究
  教师展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图片后,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①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哪部分提供?
  ②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③将大米粒播种到地里会不会萌发?为什么?
  ④将煮熟的大豆种子种到地里会不会萌发?为什么?
  ⑤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学生在学习了种子结构的基础上要开展的一个探究活动,其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做出合理的假设以及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薄弱环节。实践证明,如果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方案,学生会感到太难,无从下手;如果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实验步骤,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失去了探究教学的意义。因此,要顺利开展此项探究活动,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与指导尤为重要。
  3.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困惑,得到启发,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背景资料:俗话说“春种一粒蜀,秋收万颗籽”,农民在播种上还是很有讲究的。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播种前往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①阅读以上资料,你认为种子的萌发可能与哪些外界条件有关?
  ②结合以上资料,你确定的探究问题是什么?
  ③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你做出的假设是什么?
  3.2巧设问题串,激活学生探究思维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探究实验的两个重要原则(设计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或者表现出幼稚、片面、转牛角尖等缺陷。教师针对学生思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或错误,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①在本次探究实验中,你选择下列哪些器皿和材料?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盘子、塑料桶。
  材料:种子、餐巾纸、滤纸、棉花、土壤。
  ②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应当选择什么种子?
  ③探究“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④对照实验中每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一粒行吗?为什么?
  ⑤设计探究方案,用简图或文字表达出探究“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思路。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多个,但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只是先针对一个变量——温度设计方案。这样,在组织交流探究方案时,既能展示各个小组的智慧,又能促进学生互相质疑,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完善小组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3使问题升华,促进深入探究
  一个问题解决之时,同时又是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方案交流活动中,教师敏锐地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抓住契机,使问题升华,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①可以对“温度”这一变量设计多组对照吗?如何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知道了一组对照实验可以是两组、三组或多组,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
  ②如何对“水分”、“空气”这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通过知识、技能的迁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将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将体现得更充分。)
  ③阳光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材,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课标,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始终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维,自主探究。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有效教学。
  目前,以“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是教师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的问题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灵动,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提问、优化问题来实现有效教学值得广大生物教师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广。
其他文献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56—02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2 光照条件下,给C,植物和C。植物叶片提供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H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
摘 要 以我国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中“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为载体,对其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几点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美教材 理性思维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 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
摘要:在“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构建概念模型为教学主线,把变异的相关概念结构化系统化,使教学过程清晰化、完整化,在建模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概念模型 教学主线 变异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模型建构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通过模型和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
摘要 通過构建STEM教育的情景整合模型框架,指出6E设计型学习模式是生物学教学融入SrIEM教育比较合适的形式,并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以期为更多的案例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STEM教育 6E设计型学习模式 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STE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nng(工程
学完第十章之后,同学们就要进入期末复习了。对于期末复习,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系统、有效地巩固七年级下册六章内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以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基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这期《如何系统复习七年级下册知识》。第九章和第十章是同学们刚学习的内容。我们在前面已有详细配合大家学习的文章和测试题,下面对前四章内容请四位有经验的老师分别给出系统复习的策略。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2009年1~2期中刊载“渗透作用的实验设计”一文中,其实验设计非常巧妙,按文中提供的杠杆平衡原理亲自实施实验,实验效果的确非常明显。但实验设计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证明蔗糖溶液中的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以至于学生弄不清究竟杠杆失去平衡的本质原因:有的认为只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鸡蛋膜内导致杠杆失去平衡;有的认为可能蔗糖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清水扩散的速度小于水分子向鸡蛋膜内的扩散速度使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是以生物学事实和现象为基础,通过科学思维获得的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学习生物学概念时需要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支撑,事实和现象等信息的获取,需要用到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科学概念,需要用到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建模等科学思维方法。这些科学方法是建构概念、训练思维能力的核心方法,因此,科学方法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下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
摘 要 以“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一节为例,基于PBL教学法开展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问题的逐级递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生物学科学史 酶的本质 生物学教学  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m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