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成都新津县气候条件及各类蔬菜和主导粮食品种的生物学特点进行茬口安排气候分析,决策适合当地的蔬菜产业生产模式:“菜-稻-菜”、“菜-菜-菜”及“彩粮-菜”生产模式。
【关键词】蔬菜生产模式;气候分析;气象资料
1.引言
农业标准化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全球化而诞生,它既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通行证,也是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实施农业标准化是迎接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和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差问题的双赢战略和途径。
新津是省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三高”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新津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以蔬
本文针对成都新津县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征,对蔬菜基地“菜-稻-菜”、“菜-菜-菜”、“彩粮-菜”产业模式及品种的茬口安排作了气候分析。
2.资料
新津县1975~2007年逐年日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均相对湿度、逐日风压、雪量、大雨量及各月出现频率,及1975年~2007年12月-3月土壤各层的平均温度,均由新津县气象局提供;1997-2006年10月-3月各月平均日辐射总量是由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站上下载的;《1990年天文年历》上查阅的太阳高度角。蔬菜产业模式主导品种由新津县农发委和基地提供,并参考四川种子公司相关资料。
3.新津县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新津,江河如带,人杰地灵,位于成都最南端,人称“西川袖珍县”,是镶嵌在天府之国腹地的一颗流金溢彩的明珠。 新津距成都38公里、西南航空港18公里,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辖11镇3乡,总人口28.7万人。境内“一水两丘七成坝”,以平原为主,兼有浅丘,五河汇流,水域辽阔。
新津县自然条件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63毫米,相对湿度较大,通常在84%,无霜期长,日照时间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为6.0-8.5,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4.新津县蔬菜产业主推气候模式
4.1 新津县气侯条件
月均气温和月均相对湿度是适时人为调节温度、湿度的气象要素指标,选择蔬菜品种的依据。根据新津县1975年~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得到1月~12月新津县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
可以看出常年11、12、1、2、3月是平均温度较低的月份,且新津县气温变化范围广,是很多蔬菜的适宜栽种地。图3表明5月份新津县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比较干燥,应适宜对蔬菜进行灌溉。而11、12、1、2、3月平均相对湿度适中,可以适量对蔬菜实行浇灌。
4.2 “菜-稻-菜”生产模式
4.2.1 主推蔬菜品种生态条件
根据新津县的气候地质条件,在二季蔬菜一季粮食的主推生产模式中本文选取了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四季豆、豇豆、莴笋、白菜等蔬菜品种,如表1。
4.2.2 模式茬口安排
该模式中选用的是杂交稻,它是喜温喜光作物,生育最适温度为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抽穗15~20天内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结实率会增高。结合主推蔬菜和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推出“菜-稻-菜”生产模式的茬口安排如表2。
4.3 “菜-菜-菜”生产模式
4.3.1 主导蔬菜
针对新津地区的“菜-菜-菜”生产模式本文选取黄瓜、莲花白、三月茄、秋番茄、豇豆、四季豆、西胡瓜等蔬菜品种为此生产模式的主导蔬菜。
4.3.2 模式茬口安排
参照各类蔬菜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推出了6种菜菜菜生产模式,如表3。
4.4 “彩粮-菜”生产模式
随农业科技发展与转化,使潜化的科技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资源,特色农业进入市场,彩色农业应运而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高效的特色农业。“合为贵”五彩米、彩色小麦、买彩色薯要预订、八元一斤的黑土豆、一斤青萝卜卖三元、受宠的黑花生,还有五彩椒、彩色花菜等,黑花生富含水溶性的黑色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且亩产800斤(普通花生500斤),市场零售价每斤3.5~3.6元,加工后每斤20元。它们已不是表层意义的彩色农业,而是因为它们经过专家潜心研究,远緣杂交后,它们富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人们对粮食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因此,彩色农业已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根据新津县的气候条件和彩色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对比分析决策彩色作物和蔬菜的周年生产模式,如表4。
5.结论
根据蔬菜品种和新津县气象条件分析推出适合当地的6种“菜-稻-菜”周年生产模式,6种“菜-菜-菜”蔬菜周年生产模式,6种“彩粮-菜”周年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40~611.
[2] 徐昌荣.农业气象指标大全.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67。
[3] 钱妙芬,冯文斌.粮食产业结构模式及评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178~180.
[4] 农村时报.http;//www.ncbst.cn.
[5] 王子峰.彩色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48—55.
【关键词】蔬菜生产模式;气候分析;气象资料
1.引言
农业标准化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全球化而诞生,它既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通行证,也是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实施农业标准化是迎接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和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差问题的双赢战略和途径。
新津是省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三高”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新津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以蔬
本文针对成都新津县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征,对蔬菜基地“菜-稻-菜”、“菜-菜-菜”、“彩粮-菜”产业模式及品种的茬口安排作了气候分析。
2.资料
新津县1975~2007年逐年日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日均相对湿度、逐日风压、雪量、大雨量及各月出现频率,及1975年~2007年12月-3月土壤各层的平均温度,均由新津县气象局提供;1997-2006年10月-3月各月平均日辐射总量是由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站上下载的;《1990年天文年历》上查阅的太阳高度角。蔬菜产业模式主导品种由新津县农发委和基地提供,并参考四川种子公司相关资料。
3.新津县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新津,江河如带,人杰地灵,位于成都最南端,人称“西川袖珍县”,是镶嵌在天府之国腹地的一颗流金溢彩的明珠。 新津距成都38公里、西南航空港18公里,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辖11镇3乡,总人口28.7万人。境内“一水两丘七成坝”,以平原为主,兼有浅丘,五河汇流,水域辽阔。
新津县自然条件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63毫米,相对湿度较大,通常在84%,无霜期长,日照时间短,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为6.0-8.5,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4.新津县蔬菜产业主推气候模式
4.1 新津县气侯条件
月均气温和月均相对湿度是适时人为调节温度、湿度的气象要素指标,选择蔬菜品种的依据。根据新津县1975年~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得到1月~12月新津县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
可以看出常年11、12、1、2、3月是平均温度较低的月份,且新津县气温变化范围广,是很多蔬菜的适宜栽种地。图3表明5月份新津县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比较干燥,应适宜对蔬菜进行灌溉。而11、12、1、2、3月平均相对湿度适中,可以适量对蔬菜实行浇灌。
4.2 “菜-稻-菜”生产模式
4.2.1 主推蔬菜品种生态条件
根据新津县的气候地质条件,在二季蔬菜一季粮食的主推生产模式中本文选取了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四季豆、豇豆、莴笋、白菜等蔬菜品种,如表1。
4.2.2 模式茬口安排
该模式中选用的是杂交稻,它是喜温喜光作物,生育最适温度为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抽穗15~20天内光照强,日照时间长,结实率会增高。结合主推蔬菜和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推出“菜-稻-菜”生产模式的茬口安排如表2。
4.3 “菜-菜-菜”生产模式
4.3.1 主导蔬菜
针对新津地区的“菜-菜-菜”生产模式本文选取黄瓜、莲花白、三月茄、秋番茄、豇豆、四季豆、西胡瓜等蔬菜品种为此生产模式的主导蔬菜。
4.3.2 模式茬口安排
参照各类蔬菜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推出了6种菜菜菜生产模式,如表3。
4.4 “彩粮-菜”生产模式
随农业科技发展与转化,使潜化的科技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资源,特色农业进入市场,彩色农业应运而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高效的特色农业。“合为贵”五彩米、彩色小麦、买彩色薯要预订、八元一斤的黑土豆、一斤青萝卜卖三元、受宠的黑花生,还有五彩椒、彩色花菜等,黑花生富含水溶性的黑色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且亩产800斤(普通花生500斤),市场零售价每斤3.5~3.6元,加工后每斤20元。它们已不是表层意义的彩色农业,而是因为它们经过专家潜心研究,远緣杂交后,它们富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人们对粮食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因此,彩色农业已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根据新津县的气候条件和彩色作物的生物学特点对比分析决策彩色作物和蔬菜的周年生产模式,如表4。
5.结论
根据蔬菜品种和新津县气象条件分析推出适合当地的6种“菜-稻-菜”周年生产模式,6种“菜-菜-菜”蔬菜周年生产模式,6种“彩粮-菜”周年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40~611.
[2] 徐昌荣.农业气象指标大全.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67。
[3] 钱妙芬,冯文斌.粮食产业结构模式及评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178~180.
[4] 农村时报.http;//www.ncbst.cn.
[5] 王子峰.彩色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