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阅读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非常必要的补充。如何上好阅读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我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看书前没有什么计划,很盲目,有什么看什么;看书过程中,走马观花,只在意故事情节是否精彩;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看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当一离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脑海中空空如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材。”笔者认为,要在保质的前提下达到上百万字的阅读量,必须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课内应上好课外的阅读指导课。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累了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管理
每次上阅读课之前,先给学生一个自己准备图书的时间,比如今天可以看哪一类的图书,是科学图书类还是散文类等。 这就避免了有什么看什么的盲目性,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的去专门攻读赏析某一类的文章,就不会出现毫无目的乱读书的窘况了。
二、要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摘读跳读,如何精略结合,如何作读书笔记等等,教师可以作适时的指导和点拨,给学生提供几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归类记录法等,告诉他们在使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我还给学生概括了三个牢记: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读书,首先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圈点勾画出精彩的词语、语句,甚至段落,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把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起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告诉学生即使你记性再好,头脑再聪明,也不如扎扎实实的留下读书的印痕。这样就不会出现当你放下手中的书的时候,只是隐隐的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细细叙说。二是“不动脑子不读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留下“学而不思则罔”的教导。也就是警戒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光读,当读书时要积极动脑,从书籍和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甚至产生一点疑问,再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这样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
三、为了带动阅读教学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召开读书汇报会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向同学介绍,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我曾经把自己的几本笔记本在班上传阅,告诉它们是我的珍宝,而且是我平时写作的得力助手。学生也从此更加呵护他们的笔记本。有很多学生的笔记本都设置得很精彩,他们自己开辟了一些小天地,比如“我最喜欢的诗歌”、“我最赞赏的名言”、“我最崇拜的作者”、“我的小小感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等,他们用各色的彩笔精心的涂抹着他们的一些感悟,他们的笔记本本身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缤纷斑斓的宝贵图书。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值得开拓的小天地,让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书籍海洋里尽情徜徉!
一、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管理
每次上阅读课之前,先给学生一个自己准备图书的时间,比如今天可以看哪一类的图书,是科学图书类还是散文类等。 这就避免了有什么看什么的盲目性,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的去专门攻读赏析某一类的文章,就不会出现毫无目的乱读书的窘况了。
二、要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摘读跳读,如何精略结合,如何作读书笔记等等,教师可以作适时的指导和点拨,给学生提供几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归类记录法等,告诉他们在使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我还给学生概括了三个牢记: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读书,首先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圈点勾画出精彩的词语、语句,甚至段落,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把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起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告诉学生即使你记性再好,头脑再聪明,也不如扎扎实实的留下读书的印痕。这样就不会出现当你放下手中的书的时候,只是隐隐的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细细叙说。二是“不动脑子不读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留下“学而不思则罔”的教导。也就是警戒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光读,当读书时要积极动脑,从书籍和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甚至产生一点疑问,再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想法,这样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
三、为了带动阅读教学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召开读书汇报会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向同学介绍,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我曾经把自己的几本笔记本在班上传阅,告诉它们是我的珍宝,而且是我平时写作的得力助手。学生也从此更加呵护他们的笔记本。有很多学生的笔记本都设置得很精彩,他们自己开辟了一些小天地,比如“我最喜欢的诗歌”、“我最赞赏的名言”、“我最崇拜的作者”、“我的小小感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等,他们用各色的彩笔精心的涂抹着他们的一些感悟,他们的笔记本本身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缤纷斑斓的宝贵图书。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值得开拓的小天地,让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书籍海洋里尽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