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村学生的见闻不广,读的课外读物较少,写作时遇到很多困难。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感悟生活,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感受生活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引人深思。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学生虽感到美,却写不出来。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二)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如写家中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每天发生的事,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在科学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三)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
二、寫好日记,循序渐进
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持之以恒。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循序渐进。
日记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方面都有极大帮助的这一文体,要使学生终身享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一是在训练中对学生记日记的数量要求达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只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老师要定期在一定时间收阅,形成惯例。二是在训练记日记的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因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学段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格式的规范和怎么记一件事情上,第三学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条理上。这样,使学生的日记训练由低学段向高学段不断地发展。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离开现实,作文就会显得空洞。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要求学生以动物代替人类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例如,学习了《凡卡》一课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过:“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一、感悟生活,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感受生活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引人深思。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学生虽感到美,却写不出来。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二)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如写家中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每天发生的事,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在科学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三)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
二、寫好日记,循序渐进
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持之以恒。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循序渐进。
日记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方面都有极大帮助的这一文体,要使学生终身享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一是在训练中对学生记日记的数量要求达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只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老师要定期在一定时间收阅,形成惯例。二是在训练记日记的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因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学段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格式的规范和怎么记一件事情上,第三学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条理上。这样,使学生的日记训练由低学段向高学段不断地发展。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离开现实,作文就会显得空洞。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要求学生以动物代替人类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例如,学习了《凡卡》一课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过:“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