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壹基金深陷“烧钱门”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李连杰创办了壹基金,自此,他不再只是在银幕上帮助别人,在现实中也做起了慈善。但是从功夫皇帝转变成慈善家却不是那么容易,现在。他的壹基金开始遭遇到质疑的“炮火”了。
  李连杰第一次与慈善联系起来,源于一场灾难。2004年,李连杰一家在印尼海啸中死里逃生。海啸后的5年中,女儿一直不敢在浴缸里洗澡,他也一直把这件事看做生命的节点。他说,这就像一个开关,忽然开启了人生,“迫切感觉一刻都不能停了,我必须干点什么”。
  2006年12月14日,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北京首映式上,前去捧场李连杰高调宣布成立壹基金。在这个明星借慈善做秀的时代,2007年创办的“李连杰壹基金”一度被认为是李大侠的玩票。在壹基金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簇拥在李连杰身边的是周迅、徐静蕾;两年过去了,李连杰的支持者变成了克林顿、马化腾、李开复、龙永图……两年下来,李连杰的壹基金逐渐成为中国最专业最规范和最具知名度的慈善组织。但是近日,他却为自己惹来了—个不小的麻烦。
  
  壹基金开个会要200万?
  
  “壹基金,一家人”,喊着这句口号的壹基金帮助过很多人,李连杰也因此成为投身慈善事业的明星典范。但是有位细心的网友对他提出了疑义——壹基金开个会要200万?
  11月24日,ID为“有图有真相ABC”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对李连杰的壹基金捐款用途表示质疑,该网友表示,“前段时间去北京出差,跟我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到,李连杰壹基金开个会花了200多万,建个网站也花了200万,今天去壹基金的网站看了看他的财务报告和工作报告,发现的确如此。另外,壹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支出仅为7965690.18元,但是其行政及营运费用(即通常说的管理费用)就为1574091.74元,占到了19.76‰这个比例显然是相当不合理的。”随后,该网友还把相关截图贴在论坛里。
  “壹基金烧钱”的消息,在网上引起极大的争论。一部分网友力挺李连杰:“李连杰做壹基金,在我看来就是善举,他图什么啊?…李连杰会贪你这点钱?他几年没拍片子要损失多少啊?”但大部分网友怀疑李连杰壹基金在“烧钱”,认为基金管理有黑幕。还有网友调侃说,壹基金斥巨资修建网络平台可能是怕遭到黑客攻击,至于年会嘛,“做慈善晚宴花费不小,越豪华的慈善晚宴才能收到越多捐款”。网友们表示,希望壹基金能出面解释费用支出的问题。
  
  壹基金回应:这里面有误会
  
  针对网友的质疑,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表示:“既然我们能够将每个季度的财务管理情况公布出来,那就说明我们是没有问题的。”壹基金也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网友所说的“壹基金花200万元开会”,是指去年11月1日~2日,壹基金举办的一个全球公益论坛。这个有400人规模的大型公益论坛邀请了世界各地在公益领域有影响力的嘉宾,同时还组织了典范工程的颁布庆典,并进行电视转播。此次论坛一共花了250万元,其中2∞万元是几家企业赞助的,这几家企业还赞助了现场的部分设施,只有余下的5a万元是非定向捐助款。
  而正在建设中的“壹基金之家”网站是一个面向捐赠人、合作伙伴等对象的公益社区,截至目前已支出约150万元,网站的每项支出都严格执行财务监管流程,同时也会优先寻找和考虑使用捐赠,目前使用的部分网络设备就是企业捐赠的。
  针对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的规定,壹基金表示他们一直在按《基金会管理条例》执行,虽然第三季度的管理费为19.76%,但截至2009年9月30日,累计管理费用只占累计总支出的4%,没有超过规定的10%。
  
  李连杰的“沽名钓誉”和委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李连杰和他的壹基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舆论口水了。早在去年汶川地震后,成龙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是否会像李连杰一样,为了慈善事业暂时停止电影的拍摄时,他的话就被很多媒体解读为是向李连杰“开炮”:“我的基金都是自己拍电影、拍广告、投资赚来的钱,都是辛苦钱、血汗钱,跟很多基金是别人捐的不一样。我停止拍电影了后,就没钱做慈善了。”成龙再次强调:“我不是用人家的钱去赚钱,我是用自己的,是靠断手断脚的风险赚来的。拍完电影,赚钱再来做慈善。”
  在很多人看来,同样是做慈善,成龙的基金都是自己放在里面的钱,可以说是真正一个人的基金。而李连杰的不是,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李连杰是以个人名誉资本来呼吁其他人共同参与,而不是以他的钱来做基金。无怪乎有人调侃道:“李连杰是拿着别人的钱往自己脸上贴金啊。”前不久,爆出的李连杰“改国籍”的新闻,也让壹基金的发展受到不小的舆论压力。而被指“不劳而获”的李连杰颇感委屈,他最初并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壹基金联系得这么紧密,但涉及知识产权,所以必须要注册成“李连杰壹基金”。
  
  “等我死了,壹基金照样有,那才是慈善”
  
  为了建立壹基金,李连杰筹划了许久,邀请了包括哈佛大学人士在内的各类智囊人士出谋划策。他一直在思考: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怎样的机制?这个机制既要被西方文明考验过,也要符合中国国情。“我死了,这个机制还要做下去。我要建立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无论少了谁,都能维持下去。”
  李连杰比较理性,在他看来,基金一定是常态的,感性捐款并不是最好的,“今天一高兴,捐100万,明天捐三个月工资,等你想捐五个月工资时,你老公或老婆一定跟你玩命了。所以,我提倡壹基金是普通人的慈善,我建一个平台上,把企业家、专业人才、老百姓都请到这个平台”,2009年,李连杰在努力弱化自己,现在壹基金的信用卡上只提壹基金:前不久柳州水灾和云南地震,壹基金捐款后,李连杰特意查了20多条新闻,只有两条是写“李连杰壹基金”如何如何,其他都写“壹基金”如何如何。李连杰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形容这个项目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的婚姻介绍所”。他现在每日都在思考:如何让壹基金变得可复制。他想把壹基金做成一个事业,千秋万代的那种。
  
  李连杰“壹基金”靠老婆移民新加坡原因多
  
  “功夫皇帝”李连杰移民新加坡一直是“公开的秘密”,日前他受遨以中小企业代表身份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在参加会议期间,李连杰接受了台湾媒体的专访,首次谈及移民新加坡,同时他还透露办壹基金是靠妻子利智给的钱。
  2007年,李连杰的壹基金慈善计划高调在北京启动。今年以中小企业代表身份出席APEC会议,李连杰透露,其实现在都是妻子在养他,因为他不拍电影没钱赚,“到底我花了多少钱,到底太太给了我多少钱做这些公益,我永远也不会讲因为不需要标榜,我心甘情愿。你想这一年半不拍电影,一年半不停地出差,坐飞机我全世界跑50次,你说这个钱,吃喝拉撒住酒店,都是要成本的。这些是我妻子给我的,因为钱我都给家里了。”对于未来是否准备复出拍电影李连杰表示短时间内还没有这个计划。
  在采访中,被爆在新加坡有价值上亿豪宅的李连杰也谈及移民新加坡一事。当时主持人问他现在移民新加坡了,对新加坡有何看法,李连杰说:“相比其他城市,新加坡干净很多,治安好很多,天气也热很多。南亚的气候也很热。双语教育,多种文化,有一些西方来的企业文化,这些要素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在APEC会议上发言并且鼓励年轻人创造梦想的李连杰却坦言自己已经没有梦想了,“我这人的梦想没有了,没有梦想了,因为我(对)时间、空间、宇宙、物质、环境、生命,为什么来为什么走,走的来的是什么,(对)这些东西当你觉得自己有一个很舒服的理解的时候,就已经没事做了。”
其他文献
宋思明这个男人,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运筹帷幄之中。而情感往往是不可预料的。直到他忘记了爱女的生日,却满心惦记着海藻,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海藻是他心口的珍珠,但珍珠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  随着《蜗居》的火爆播出,网上展开了关于房奴、“小三”、贪官的大讨论,让人心有戚戚。而就是这样一些受够了还房贷坐公交吃盒饭日子的女生,满怀着一腔骚动的热情投向多金、儒雅的中年男人,所有的道德谴责便接踵而来,有同情者有
期刊
中国的老百姓似乎都有一种房子情结,总觉得自己买的房子才有安全感。于是,房子成了很多人每天挂在口头的大事,在房价飙升的今天,买房挑动着人的兴奋点,也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压力。电视剧《蜗居》一经问世就受到追捧,围绕“房奴”买房展开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并聚焦房奴、“小三”、贪官等辛辣、热门的社会问题,以窒息却痛快淋漓的嬉笑怒骂,大胆刺痛现实生活的神经。而睿智的刺痛背后则深藏悲天悯人的思考,令人唏嘘不已。《蜗
期刊
本来“小三”一向是被人厌弃,名不正言不顺的,但在《蜗居》里,海藻代表的并非纯粹有心计的拜金主义者,而是刚刚步入社会,面对种种诱惑、重重压力,最终迷失了自我的年轻女孩。精神与物质,爱情与面包之间的选择是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为什么观众疯狂喜爱《潜伏》,因为每个成年人都在办公室政治中寻找生存哲学;为什么又追逐《士兵突击》,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才,身边的人是许三多;为什么《蜗居》会取得高收视率,因为
期刊
看了《蜗居》,我们都会思考,为了房子,我们到底能牺牲些什么?如果为了那几十平方米,牺牲了生活、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最根本的价值观,那么宽敞的房子还能称之为家吗?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几十平方米是否就是幸福的根源?  “这么大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得,我来不得。为什么这么多人住得下来,我住不下来。我不光要住下来,我还要比一楼的营业员大妈、二楼的钟点工,我要比他们更牛。”房子、女人和孩子,是一个家温
期刊
《蜗居》中的每一个角色似乎都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每一句台词似乎就出现在我们的聊天交谈中,无论《蜗居》的台词是否冷酷或“情色”得过于真实,敢于揭示中国人生命困境的勇气就是该剧的闪光点。  “都市居,大不易”,买套房子,是现在生活在都市中的普通白领们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重负担。而热播剧《蜗居》就是部专为房奴们所写的电视剧,写过《双面胶》的编剧六六用笔描绘出了在房子压力下的都市众生相。  除了关注热门的
期刊
一般人都认为,做房奴只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与收入颇丰的演员扯不上关系,但《蜗居》的女主演海清(饰海萍),自己就为不停上涨的房价头疼了好几年,一直到今年6月拍完《蜗居》,才在北京的东三环外买了个“不太大”的二手房。  许多人最早知道海清是因为电视剧《玉观音》里为情所困、咄咄逼人的富家小姐钟宁。5年后,《双面胶》的横空出世让那个讲了一口吴侬软语的上海姑娘胡丽娟成为了全国人民既爱又恨的对象。之后海清又演
期刊
房奴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奋力打拼,甘苦自知,而一部《蜗居》,将房奴的日子活生生地搬上了屏幕,也把房子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两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了七八年后,每个月如果不吃不喝不消费,省下所有的钱,可以在这座大都会的郊区,买一平方米的房子。”这就是《蜗居》的开头背景,也是残酷的现实。海萍与苏淳夫妇的购房经历很精彩,可谓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佳缩影。  生活的现实
期刊
自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潘基文一直以行事低调而闻名,并因此招来一连串负面评价,但一篇题为《联合国的隐形人》的人物报道称:“潘基文正奋力争取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或许,日前发生的这次轰轰烈烈的“绝食秀”正是他转变形象以求连任的努力。    绝食24小时,似乎是白挨饿    绝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人们常常将其视为极端方式。作为负责联合国机构运行的“一把手”,以绝食的方式来呼吁全球关注饥饿问题,着实令
期刊
台湾台北县永和市豫溪街小巷弄里一幢屋龄超过30年、狭窄简陋的二楼公寓里,住着一位77岁的贫困老人。这位名叫邱明山的老者,看似平凡,其际遇却极不平凡:他的亲友认为他可能是蒋经国的“另一个儿子”。  如果不是一篇文章,也许邱明山会终老而去,没人关心,但是10月25日的香港《亚洲周刊》上刊登了一篇调查邱明山身份的文章,将他一下子推到了两岸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关于邱明山的身份,一般有两种说法,与蒋家交情
期刊
外国名人政要的中文译名五花八门,有的早期翻译出的名字确实有漏洞,不过,由于国人实在是耳熟能详,改了反而不易被接受,所以只好保留。于是,萧伯纳不必改为伯纳·萧,仲马不必改为杜马,安徒生不必改为安德森,拿破仑也不需要变成纳波里昂,哪怕其中有一个刺眼的“破”字。  中国人盼望着奥巴马,走下“空军一号”的却是“欧巴马”——这个笑话缘于11月12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一款关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的纪念海报。海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