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仅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21世纪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素质教育谈一谈粗浅认识。
一、弄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几十年来,应试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有些方面已赶上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量的迅猛剧增,已使应试教育逐渐显得陈旧落后,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诸多弊端已日渐暴露。我认为那种 “高分低能”和 “差生不差”的说法确有道理。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也要多元化多层次,再也不能将分数和人才划上等号。评价学生要以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为依据进行综合考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它不仅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开发智力,而且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及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素质教育不以考试为指挥棒,不管你考什么,如何考,它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将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而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亲自实践,教师只能是引路人,而具体的路还要学生自己去走,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不良行为习惯。教师本身要为人师表,用情感、人格、行为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在情境交融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难与易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应放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大纲,切勿随意提高或降低大纲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着“揠苗助长”的做法,总认为大纲的要求太低,学生不愿听。在教基础知识时一带而过,常常概念讲得抽象,例题举得繁难。其结果是,学生难的学不会,容易的又学不扎实,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初三学生中相当普遍。因此在教学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容易的,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难的。教师要切实做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善于运用生动而又确切的事例来打比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在进行难点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直观性原则,把幻灯机、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搬进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使各教学难点顺利解决。
四、重视新知与旧知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联系紧密的学科,前面的旧知识尚未弄懂,要想学好新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旧知识的作用,一味讲新知识,到头来新知识学不好,旧知识又记不牢,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应努力探索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常注意联系旧知识引进新知识,运用类比、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
五、正确处理多与少的关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尤其在毕业班教学中仍存在着“题海战”,学生负担沉重,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的教师授课时讲得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表面上似乎内容讲得多,题目练得多,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生吞活剥不消化,其结果是样样粗通,个个稀松,知识不少,能力不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切记“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会学。在教学中弄清什么详讲、略讲或不讲,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主次要分明,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协调讲与练的关系
在教学中仍有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听得昏头转向,而有的教师又是“满堂练”,学生在题海里不能自拔,这些教法都不可取。讲与练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与练是教学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初中各阶段学生的实际,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当然具体的课有具体的讲练方法,有的可先讲后练,有的可边讲边练,有的可先试练,再讨论,再练等。总之一节课要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至少要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练,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项举措。
七、突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整体性越突出对学生提高越快。因此在教学开始时首先应突出整体目标,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整体的控制下分解成若干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数学的每一章或每一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每一章节开始时要引导学生统览全局,画出知识结构图表,从整体出发来认识所要学的内容,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便学生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强烈的意识性进行学习,然后再根据整体目标设计分节教学方案,当各分节教学完成后,再帮助学生完善认识结构,最后还是回到整体结构中,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不易遗忘,便于运用。
八、培优和补差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均等。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差异进一步扩大。如何转化“差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转变教者的观点,克服对差生的偏见,纠正认为这些学生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的看法。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客观存在,在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培优在教学中一贯放在重要位置。培优和补差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将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各层次的合格人才。
一、弄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几十年来,应试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有些方面已赶上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量的迅猛剧增,已使应试教育逐渐显得陈旧落后,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诸多弊端已日渐暴露。我认为那种 “高分低能”和 “差生不差”的说法确有道理。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也要多元化多层次,再也不能将分数和人才划上等号。评价学生要以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为依据进行综合考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它不仅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开发智力,而且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及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素质教育不以考试为指挥棒,不管你考什么,如何考,它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将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而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亲自实践,教师只能是引路人,而具体的路还要学生自己去走,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不良行为习惯。教师本身要为人师表,用情感、人格、行为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在情境交融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难与易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应放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大纲,切勿随意提高或降低大纲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着“揠苗助长”的做法,总认为大纲的要求太低,学生不愿听。在教基础知识时一带而过,常常概念讲得抽象,例题举得繁难。其结果是,学生难的学不会,容易的又学不扎实,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初三学生中相当普遍。因此在教学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容易的,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难的。教师要切实做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善于运用生动而又确切的事例来打比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在进行难点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直观性原则,把幻灯机、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搬进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使各教学难点顺利解决。
四、重视新知与旧知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联系紧密的学科,前面的旧知识尚未弄懂,要想学好新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旧知识的作用,一味讲新知识,到头来新知识学不好,旧知识又记不牢,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应努力探索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常注意联系旧知识引进新知识,运用类比、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
五、正确处理多与少的关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尤其在毕业班教学中仍存在着“题海战”,学生负担沉重,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的教师授课时讲得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表面上似乎内容讲得多,题目练得多,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生吞活剥不消化,其结果是样样粗通,个个稀松,知识不少,能力不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切记“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会学。在教学中弄清什么详讲、略讲或不讲,条理要清晰,重点要突出,主次要分明,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协调讲与练的关系
在教学中仍有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听得昏头转向,而有的教师又是“满堂练”,学生在题海里不能自拔,这些教法都不可取。讲与练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与练是教学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初中各阶段学生的实际,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当然具体的课有具体的讲练方法,有的可先讲后练,有的可边讲边练,有的可先试练,再讨论,再练等。总之一节课要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至少要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练,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项举措。
七、突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整体性越突出对学生提高越快。因此在教学开始时首先应突出整体目标,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整体的控制下分解成若干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数学的每一章或每一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每一章节开始时要引导学生统览全局,画出知识结构图表,从整体出发来认识所要学的内容,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便学生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强烈的意识性进行学习,然后再根据整体目标设计分节教学方案,当各分节教学完成后,再帮助学生完善认识结构,最后还是回到整体结构中,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不易遗忘,便于运用。
八、培优和补差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均等。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差异进一步扩大。如何转化“差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转变教者的观点,克服对差生的偏见,纠正认为这些学生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的看法。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客观存在,在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培优在教学中一贯放在重要位置。培优和补差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将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各层次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