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源于生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和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围绕着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发挥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15
生活经验是人们一切思维认知的根本来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非常丰富,将生活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对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美术培养的关键时期,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初中美术的生活化教学运用展开运用。
一、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形式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落实指导生活实践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普遍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无聊的氛围中缺乏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丰富和发展理性思维,难以实现有效的知识学习。初中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生活化中具有丰富的美术现象,都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比小学生多了些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但是整体依然处在美学素养初步培养的关键时期,对艺术的欣赏和学习还不能脱离丰富的生活实践。基于此,不管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是教学形式的生活化,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并在综合全面的实践参与中实现良好的学科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
二、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教学首先就是生活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和情感上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按部就班的讲解活动,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等。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非常低效,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潜力的充分挖掘。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目的就在于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和价值。另外,生活化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思维,进而调动生活经验,促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基于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积极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生活中的纹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的纹样饰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在综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们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通过对视频资料的欣赏,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从而对纹样概念获得初步的认知,进而对深入的探究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在交流分享中扩大认知视野,提升认知理解程度。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和整理,进行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并积极去思考纹样的设计来源,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发展创新性思维,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二)根据教学目标,丰富生活化活动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理论上的生活化,更要实践上的生活化。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可以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并且有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只局限在课堂,无法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极为熟悉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去观察各类指示标牌,对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思考如此设计的理由,提升审美能力,还有哪些地方的指示不够明显,积极进行新标牌的设计,从而在理论实践统一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又比如在《诗情画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自然田野,亲身去感受山的壮阔、水的灵动等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实现身心的愉悦,提升对山水画艺术的感悟能力。还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展开美术鉴赏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对生活艺术的理解程度,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促进全面发展,布置生活化作业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局限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之下,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独立地学习,全面地学习。作业是深化学生学习成果,促进个性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以前,由于美术是副科的认知偏见,教师的作业设计充满随意性,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时常是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作业设计,并将生活化的理念有效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比如在《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学生们去观察和搜集家乡中的土特产包装,并分析探讨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要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生活观察意识和发现美学艺术的能力,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又比如在《巧用身边的材料》的学习活动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具有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提升学生废物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创新思维,并实现环保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其中,对师生双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学情特点,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美术课堂生活化之策略[J]. 赵淑桂. 教师. 2017(04)
[2]生活,美术教学的源泉——小学美术特色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夏艺铭.美术教育研究. 2015(19)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15
生活经验是人们一切思维认知的根本来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非常丰富,将生活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对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美术培养的关键时期,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初中美术的生活化教学运用展开运用。
一、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形式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落实指导生活实践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普遍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无聊的氛围中缺乏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丰富和发展理性思维,难以实现有效的知识学习。初中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生活化中具有丰富的美术现象,都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比小学生多了些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但是整体依然处在美学素养初步培养的关键时期,对艺术的欣赏和学习还不能脱离丰富的生活实践。基于此,不管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是教学形式的生活化,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并在综合全面的实践参与中实现良好的学科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
二、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教学首先就是生活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和情感上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按部就班的讲解活动,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等。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非常低效,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潜力的充分挖掘。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目的就在于营造良好的學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和价值。另外,生活化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思维,进而调动生活经验,促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基于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积极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生活中的纹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的纹样饰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在综合的感官刺激下,学生们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通过对视频资料的欣赏,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从而对纹样概念获得初步的认知,进而对深入的探究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在交流分享中扩大认知视野,提升认知理解程度。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和整理,进行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并积极去思考纹样的设计来源,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发展创新性思维,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二)根据教学目标,丰富生活化活动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理论上的生活化,更要实践上的生活化。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可以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并且有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只局限在课堂,无法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极为熟悉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去观察各类指示标牌,对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思考如此设计的理由,提升审美能力,还有哪些地方的指示不够明显,积极进行新标牌的设计,从而在理论实践统一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又比如在《诗情画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自然田野,亲身去感受山的壮阔、水的灵动等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实现身心的愉悦,提升对山水画艺术的感悟能力。还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展开美术鉴赏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对生活艺术的理解程度,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促进全面发展,布置生活化作业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局限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之下,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独立地学习,全面地学习。作业是深化学生学习成果,促进个性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以前,由于美术是副科的认知偏见,教师的作业设计充满随意性,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时常是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作业设计,并将生活化的理念有效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比如在《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学生们去观察和搜集家乡中的土特产包装,并分析探讨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要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生活观察意识和发现美学艺术的能力,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又比如在《巧用身边的材料》的学习活动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具有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提升学生废物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创新思维,并实现环保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其中,对师生双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学情特点,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学美术课堂生活化之策略[J]. 赵淑桂. 教师. 2017(04)
[2]生活,美术教学的源泉——小学美术特色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夏艺铭.美术教育研究. 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