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形式单一、周而复始的作业导致学生处于机械重要练习,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作性。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需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布置,实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学习,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59-01
基于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对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作业问题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并不是单纯地做习题,而是开展与习题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悟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创造。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亲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利用学生的操作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发展的作用。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教学课前,我在黑板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贴了两条完全一样的金鱼。课上,当学生对主题图根据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后,我让他们进行比划运动轨迹,无形的运动方式。地渗透平移 提问学生“如何让黑板左下角的金鱼游到黑板的右上角”,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拿着直角板说道“金鱼沿着直角板向右游到最右边,之后再向上游到最上边,就到了黑板了右上角。”还有个学生拿着米尺,尺子两端对着两条金鱼的嘴,然后把右下角的金鱼沿着米尺游到了左上角,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学生在黑板上的实际操作对平移知识进行教学。再对平移定义做出总结,并提出针对旋转定义“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式中心轴,向四周转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进行作业布置,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旋转进行寻找。我根据“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平移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进行深化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对相应内容的选择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知识的深化教学,实现对学生脑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对同类题构建联系,建立模型,又可以对类似题加以区别,学会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错题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练习运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排列组合》这一单元时,我把每两人握一手,每两人拍一张照片,每两人比一场赛,从几个数中任选两个数求和或是求 ,从一些水果中任选2样或一些人民币中选2张等同类题安排在一起加以练习,引导学生寻找这些题的共同点,发现原来都是同类题,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模型之后,再改变数据,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又比如:二年级上学期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2个8相加,”“2和8相加,”“2个8相乘,”“2和8相乘,”等很难正确区分,所以我教学时非常注重这类对比题的设计,引导他们加以区别理解。并在课后让学生像我这样整理错题,把同类的错题整理到一起,把类似的错题整到一起加以区别理解,掌握并运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堂反馈组织学生进行错题的整理,帮助学生对数学难点进行掌握,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调查性作业主要针对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在数据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如,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数据收集整理”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讲课前,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假如咱班订购一批班服,其中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四種颜色。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喜欢那种颜色,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吧!”在第二天上课的过程中,基于对“数据收集整”教学目标,我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询问。一名学生说道:“班服选择蓝色。”“你是怎么决定的呢?”我询问该生。该生介绍道,班中共38名学生,他们在课下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蓝色的最多,共15人。喜欢红色的9人,喜欢黄色的6人,喜欢白色的8人。
我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之后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数学离不开对数据的使用,因此,在数据相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对数据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等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设计出应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饶勤霞.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7(12):220-221.
[2]王亚.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考试周刊,2013(61):61-62.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59-01
基于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对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作业问题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并不是单纯地做习题,而是开展与习题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悟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创造。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亲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利用学生的操作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发展的作用。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教学课前,我在黑板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贴了两条完全一样的金鱼。课上,当学生对主题图根据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后,我让他们进行比划运动轨迹,无形的运动方式。地渗透平移 提问学生“如何让黑板左下角的金鱼游到黑板的右上角”,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拿着直角板说道“金鱼沿着直角板向右游到最右边,之后再向上游到最上边,就到了黑板了右上角。”还有个学生拿着米尺,尺子两端对着两条金鱼的嘴,然后把右下角的金鱼沿着米尺游到了左上角,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学生在黑板上的实际操作对平移知识进行教学。再对平移定义做出总结,并提出针对旋转定义“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式中心轴,向四周转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进行作业布置,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旋转进行寻找。我根据“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平移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进行深化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对相应内容的选择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由浅入深进行知识的深化教学,实现对学生脑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对同类题构建联系,建立模型,又可以对类似题加以区别,学会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错题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练习运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排列组合》这一单元时,我把每两人握一手,每两人拍一张照片,每两人比一场赛,从几个数中任选两个数求和或是求 ,从一些水果中任选2样或一些人民币中选2张等同类题安排在一起加以练习,引导学生寻找这些题的共同点,发现原来都是同类题,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模型之后,再改变数据,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又比如:二年级上学期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2个8相加,”“2和8相加,”“2个8相乘,”“2和8相乘,”等很难正确区分,所以我教学时非常注重这类对比题的设计,引导他们加以区别理解。并在课后让学生像我这样整理错题,把同类的错题整理到一起,把类似的错题整到一起加以区别理解,掌握并运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堂反馈组织学生进行错题的整理,帮助学生对数学难点进行掌握,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调查性作业主要针对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在数据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如,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数据收集整理”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讲课前,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假如咱班订购一批班服,其中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四種颜色。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喜欢那种颜色,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吧!”在第二天上课的过程中,基于对“数据收集整”教学目标,我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询问。一名学生说道:“班服选择蓝色。”“你是怎么决定的呢?”我询问该生。该生介绍道,班中共38名学生,他们在课下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蓝色的最多,共15人。喜欢红色的9人,喜欢黄色的6人,喜欢白色的8人。
我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之后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数学离不开对数据的使用,因此,在数据相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对数据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等差异,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设计出应用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饶勤霞.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7(12):220-221.
[2]王亚.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考试周刊,2013(6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