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降为4.9%,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却达到15.3%。这说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受到严重的挑战,当今教师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育。教师要求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学生追求个性展示、想要特立独行;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与考试有关的书本知识,学生觉得看什么书是自己的事,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统一规范管理,学生想要我行我素、不让别人干涉自由。更有少数学生嘲笑老师是顽固不化的“老朽”,经常和老师对着干以显示自己的能耐。特别是有些学生心理太脆弱,承受能力太差,没有坚定的意志,就像“玻璃宝宝”,遇到一点批评或挫折就采取极端行为——自杀。这说明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教育与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带来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混淆是非、黑白颠倒的负面东西,影响青少年人格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以致有些青少年在多变和复杂中迷失。我试图遵循教育规律,找到切合实际的有效教育方法,以期更好达到“师生共赢”的教育目的。
一、和谐教育呼唤绿色批评
案例1:深圳罗湖外语学校一名14岁初二男生张同学在课间休息时,被同学怀疑偷了手机,并被同学脱裤搜身追赶,后来手机在其摔倒的草丛中被发现。张同学当时情绪激动且内心委屈,就去找心理咨询老师谈心,心理咨询老师却把几位老师和几名当事同学约到一起来,通过当面询问的形式了解情况,最后要求张同学把事情经过写成书面材料。张同学在纸条背面写下“冤枉”后就从五楼跳下,导致伤残。
案例2:深圳福田区教苑中学初三女生小欣4月1日晚跳楼身亡。她的母亲说,当天上午小欣因上课看小说与老师发生过争执,下午在家没去上课,学校要她向老师道歉后才能上学,而小欣坚称,“老师侮辱了我,我向她道歉,她也得向我道歉。”学校则表示,老师没有这样要求。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成人成才着想,履行正当教育职责,认为学生做错事情就要敢于承认,以免后犯。可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并不领情,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到底怎样才能让教育真正起作用?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科学和教育智慧的问题。
老师应该知道光有为学生好的教育出发点是不够的,教育成功与否与教育科学、教育智慧密切相关。应当认识到人天生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育必败无疑。如果学生做错了,应该受到批评教育,批评宜用幽默式的绿色批评,就像用糖衣包裹的良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样,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学生受到老师的说教与批评,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超重压力”,产生“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逆反心理。所以,绿色批评是教育科学和艺术的需要。冷静、低声调的教育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减弱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彰显。
二、如何搭建和谐教育的桥梁
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同伴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三倍,这一事实值得教师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长辈群体,常常以长者和师长自诩,凌驾于学生的同伴群体之上。如果教师融入学生的同伴群体中,用他们的语言方式和活动方式交流,将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并会对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育怎样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怎样使教师获得学生的爱戴并自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深圳小学校长杨焕亮说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教师的童心教育理念,有必要实施“六个一”童心策略。其一,教师要每年最少会唱一首学生流行的歌曲。其二,教师每学期最少会玩一个学生课间热衷的游戏。其三,教师每年要掌握一个学生新流行的词语。其四,教师每学期最少了解一本学生喜欢看的书。其五,教师每年了解一部学生共同关注的影视剧,其六,教师每年了解一个学生崇拜的偶像。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教育才能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当教给学生核心的价值观,知道什么事应该努力去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的是非观、道德观更为清晰明了。如果学生的要求是不合理和错误的,要坚决回绝。养成想怎样就怎样的放纵任性的个性,养成唯我独尊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只爱听表扬赞美,受不得一点批评和委屉,这样的学生必定会成为“玻璃宝宝”。
三、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成果绝大部分是在学校看不到的,它要若干年才能慢慢显现,因此基础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教育及评价应该关注教育内涵,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培养一个人不能只顾眼前,他的将来是不是幸福,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更多地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用心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国家观念、爱国情怀、集体意识、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环保观念、生命关怀等,这些内容不仅要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借助社会实践来强化和提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工厂、军营,去感受不同人的生活和人生,去观察自然的丰富与美好,去回顾历史,了解国情,从而达到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同时只有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学生才会张扬个性,将来才会有幸福的人生。要重视德育的内化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要通过特长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注入发展动力。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都必须多样化,教育评价、主题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从依附走向独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内向走向开朗。
一、和谐教育呼唤绿色批评
案例1:深圳罗湖外语学校一名14岁初二男生张同学在课间休息时,被同学怀疑偷了手机,并被同学脱裤搜身追赶,后来手机在其摔倒的草丛中被发现。张同学当时情绪激动且内心委屈,就去找心理咨询老师谈心,心理咨询老师却把几位老师和几名当事同学约到一起来,通过当面询问的形式了解情况,最后要求张同学把事情经过写成书面材料。张同学在纸条背面写下“冤枉”后就从五楼跳下,导致伤残。
案例2:深圳福田区教苑中学初三女生小欣4月1日晚跳楼身亡。她的母亲说,当天上午小欣因上课看小说与老师发生过争执,下午在家没去上课,学校要她向老师道歉后才能上学,而小欣坚称,“老师侮辱了我,我向她道歉,她也得向我道歉。”学校则表示,老师没有这样要求。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成人成才着想,履行正当教育职责,认为学生做错事情就要敢于承认,以免后犯。可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并不领情,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到底怎样才能让教育真正起作用?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科学和教育智慧的问题。
老师应该知道光有为学生好的教育出发点是不够的,教育成功与否与教育科学、教育智慧密切相关。应当认识到人天生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育必败无疑。如果学生做错了,应该受到批评教育,批评宜用幽默式的绿色批评,就像用糖衣包裹的良药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样,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学生受到老师的说教与批评,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超重压力”,产生“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逆反心理。所以,绿色批评是教育科学和艺术的需要。冷静、低声调的教育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问题的暴露和解决,减弱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彰显。
二、如何搭建和谐教育的桥梁
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同伴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三倍,这一事实值得教师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长辈群体,常常以长者和师长自诩,凌驾于学生的同伴群体之上。如果教师融入学生的同伴群体中,用他们的语言方式和活动方式交流,将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并会对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育怎样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怎样使教师获得学生的爱戴并自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深圳小学校长杨焕亮说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教师的童心教育理念,有必要实施“六个一”童心策略。其一,教师要每年最少会唱一首学生流行的歌曲。其二,教师每学期最少会玩一个学生课间热衷的游戏。其三,教师每年要掌握一个学生新流行的词语。其四,教师每学期最少了解一本学生喜欢看的书。其五,教师每年了解一部学生共同关注的影视剧,其六,教师每年了解一个学生崇拜的偶像。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教育才能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当教给学生核心的价值观,知道什么事应该努力去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的是非观、道德观更为清晰明了。如果学生的要求是不合理和错误的,要坚决回绝。养成想怎样就怎样的放纵任性的个性,养成唯我独尊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只爱听表扬赞美,受不得一点批评和委屉,这样的学生必定会成为“玻璃宝宝”。
三、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成果绝大部分是在学校看不到的,它要若干年才能慢慢显现,因此基础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教育及评价应该关注教育内涵,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培养一个人不能只顾眼前,他的将来是不是幸福,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更多地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用心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国家观念、爱国情怀、集体意识、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环保观念、生命关怀等,这些内容不仅要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借助社会实践来强化和提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工厂、军营,去感受不同人的生活和人生,去观察自然的丰富与美好,去回顾历史,了解国情,从而达到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同时只有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学生才会张扬个性,将来才会有幸福的人生。要重视德育的内化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要通过特长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注入发展动力。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都必须多样化,教育评价、主题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从依附走向独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内向走向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