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干部的优势与农村基层组织关系探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派干部和人才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逻辑起点,重点探讨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中国医科大学选派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职能为路径和落脚点,全面深入研究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显性作用。本文认为充分发挥高校选派干部的理论优势、学养优势,实现派出单位党组织与驻派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同时,在建强村党组织工作中“第一书记”不仅要起到指导帮扶作用,更要履行监督职能。
  关键词:第一书记;高校;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95-02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农村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农村生产方式逐步改变。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基层党组织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须研究解决。自中央提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国各地纷纷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确立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概括起来讲,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新形势下,坚持和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第一书记要做到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教育、加强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四个方面工作有机统一。对于高校选派干部这一群体,如何发挥在工作机制方面的先进做法,如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对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养优势,加强理论宣讲
  高校选派干部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确立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需要加强政策解读和理论讲述。实现和逐步完善宣讲机制要依托第一书记的长效机制,农村党员文化修养、思想意识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客观要求也在推动宣传机制的形成。现实中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培训、管理和监督以及反腐败等工作上,都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取得了成效。相对而言,党员的思想工作则稍显不足,不少部门的党组织、支部的工作弱化,支部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未能较好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对党员的管理也较松散。乡镇以上的党员政治素质较高,但农村基层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支部人员配备不齐,不能正常开展工作。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开展农村宣传工作时,传统的工作办法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为此,“第一书记”要加强政策宣讲与理论解读,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农村党员思想动态,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而重要讲话的解读也成为农村党组织工作重点和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整体上的把握和解读,最根本的是学习讲话贯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第一书记”要以平时的语言叙述讲话中体现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
  以中国医科大学选派干部为例,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学养优势,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村党支部核心地位。2019年,第一书记先后以支部会议、党员大会、专题党课的形式开展“两个条例”的学习,第一书记宣讲团为村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并带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两个条例的宣讲中,广大党员干部理解了班子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要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落实谈心谈话、严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在讲解乡村振兴战略中,广大农村党员理解了中央文件精神,2019年的三农工作任务很艰巨,只有把方方面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目标才可以实现,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驻村第一书记带头读原著、悟原理,提升村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辅导,带头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更好为村民服务。
  二、加强选派单位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
  第一书记在开展驻村工作后不能单兵作战,如何执行组织意图,实现派出单位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上下互动、资源共享,对更好开展脱贫、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资源共享方面,为所驻派村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为村民送文化、送科技、宣讲等活动不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发展了派驻村的民生事业。在组织共建方面,充分发挥双方党支部的比较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研究基层党建课题,分享党建工作信息,加强互通交流,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好开展。在困难共助方面,根据派驻村党组织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实施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派出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到结对村调研指导,为村党组织和群众解决难题。
  以中国医科大学选派桓仁满族自治县大川村第一书记为例。中国医科大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 2018年8月由中国医科大学校团委、中国医科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辽宁省环保厅共同承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大川村举行。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提高生产效率、爱护我们的家园的同时也在促进身体健康,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基础。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加强派出单位党组织和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开展了“助力精准扶贫——爱心义购大米”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在原单位的帮扶下精准脱贫工作带来的红利真正地落到农户手中,另一方面加强了驻派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共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9月3日,中国医科大学组成专家医疗团队,在大川村开展了“不忘初心惠百姓,牢记使命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此次健康义诊活动吸引了前来咨询就诊群众8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3人,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了省内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派出单位与地方的良性互動,第一书记在开展工作时最大限度利用整合资源,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效进一步显现。   三、履行第一书记的监督职能
  切实强化村党支部的监督引领功能。村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也是体现在政治引领上。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工作中更要紧绷一根弦,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继续深入群众,严把退出关,重点关注不稳定户、边缘户,提前采取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情况发生。第一书记要与村党员干部一起充分建强村党支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3]作为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扶贫干部,就是要拥有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的凝聚,即靠物质力量,也靠精神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村党支部要愿做、会做群众工作,不能只当“传声筒”,杜绝简单粗暴、强行灌输那一做法。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让群众了解上级政策、积极配合,如实填报数据表格、确保情况真实尤为重要。这要求村党支部要加強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当好“宣传员”,善于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民开展思想教育,特别是引导贫困群众正确对待入户走访、表格填报、上级迎检等工作。
  第一书记监督职能虽没有被基层政府以文件的形式传达、明确下来,但无论是村级治理还是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村干部的行为都应当严格规范,在制度框架内开展工作。目前“村两委”已发展为“村三委”,纪检委员被纳入其中,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管理。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仅依靠村纪检委员发挥职能显然力度不足。在这一层面上,村第一书记应与纪检委员形成联动机制,纪检委员定期向第一书记汇报线索、民意,通过支部会议形式与村两委班子集中探讨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应对措施。一方面自下而上广泛收集村情民意、案件线索,逐步上报乡镇党委,一方面在村一级形成强有力的横向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班子人员、居民组长的行为规范,让群众反馈的问题能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的方式得到解决。
  我们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在发挥自身优势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上,可以有很多工作切入点,尤其是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显性作用。充分发挥高校选派干部的理论优势、学养优势,实现派出单位党组织与驻派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可行路径。在工作上“第一书记”要履行监督职能,在村一级树立高压红线,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
  [2]怎样选派与当好驻村第一书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64.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7.
  收稿日期:2020-05-23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项目“高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2018GXDJ-QN011);中国医科大学青年支持计划项目“人的主体视域下的近代社会契约论研究”(QGRA1820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博(1987-),男,辽宁本溪人,中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形而上学、政治哲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江都区农村党组织还面临着弱化虚化边缘化、党建工作开展不实、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佳等困境,制约其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亟待开通“带、优、才、互”四路直通车,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农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我国女性人口迁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中对女性迁移的影响和价值存在低估。本文将基于女性主义迁移理论的分析框架,关注迁移流动的性别差异,聚焦女性迁移模式的变迁,对于理解和梳理当代中国女性人口迁移模式提供理论借鉴,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在迁移倾向上性别结构区域均等化;在迁移性质上,女性人口迁移性质由被动转向主动,预示着我国流动人口进入了新阶段;女性迁移转变将引发综合效应,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以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人类学笔记》一书中提升了两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史前社会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是我们科学剖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刀。本文从两种生产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两种生产理论的划分与互补中,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关键词:《人类学笔
期刊
摘 要:如何开展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让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一个角落,覆盖每一位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至关重要。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工程系给船专业学生党支部,结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特色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实际,以党支部为载体,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创造性提出“十个一”工程,通过党员、党支部两个层面组织十种不同活动,重点解决党员服务意识不强,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找出枣庄市在“逆城镇化”进程中人才流动规律,进一步探索出新时代适合枣庄特点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医养结合、乡村特色旅游、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等急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储备人才、聚集人才。本研究对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逆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人才;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期刊
摘 要:一些网络自媒体平台代表少数群体通过网络提出诉求,引发话题,掀起讨论,并影响着大学生。他们诉求背后所包含的内在逻辑和意识形态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关注和警醒。个别少数群体的“代言人”通过虚构良好的正面形象,压制反对的网络发声,实施破坏社会秩序的言行等,通过网络自媒体上传播泛言论自由、博爱高尚论和个人维权神圣化的思想。针对个别少数群体“代言人”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了以劳育德体系树立正确是
期刊
摘 要:从马克思对前人法学思想的批判开始,分析马克思扬弃前人思想而建立的马克思法学理论特性,并依此特性分析新时代法治理论,得出新时代法治理论亦具有马克思法学理论的特性,从而进一步证明新时代法治理论是与马克思法学理论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在新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下得到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历史要求,符合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历史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法学;新时代;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特
期刊
摘 要:《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雅斯贝斯历史学方向的代表作,但在书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从雅思贝斯历史学视角出发,首先阐明了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的存在是人的存在,通过对雅斯贝斯著名的“轴心期理论”的分析,从而找到历史当中的人的存在。接着通过对轴心期理论中第四个阶段(科学技术时代)的详细分析,进而说明科学技术时代下人的存在的两面性,由此展开对科学和技术时代的批判和反思。最后提出了要实现
期刊
摘 要: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到当今的代议制民主,民主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对其内涵的解读又充满争议。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跳出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扛起价值整体主义的大旗,提出了基于尊严二原则的伙伴民主观,强调政治社会的成员都必须带着对所有其他伙伴平等的尊重和关心而行动,要竭力使法律符合他们关于每个公民的尊严都要求什么的善意理解,这远远超出了多数民主的要求。德沃金的民主观推进了对民主价值的深入阐释,势必对民
期刊
摘 要: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