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体育课更名为康体课,依据康体课的要求体育课教材教法的安排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一些教材的实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提高小学生的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教育;游戏;兴趣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主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体育课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二、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是情感的共鸣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体育教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硬环境的优化协调和人文因素似的健康和谐需要体育教师大胆地去创造,努力将体育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同时利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认同,愉悦,同伴的友好,关心。在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表情和鼓励语言回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老师善意的指点和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和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以及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获得的归属感,尤其是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所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并被同伴接受的认同感。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小学生的个性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各种游戏引进体育课课堂
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杂志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考虑到年龄特征,自由进行选择。教师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娱乐性、趣味性强的、学生喜闻乐见项目纳入到教材中来,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练习时首先采用进行曲伴奏,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感觉到宽阔的体育场上体育健儿激烈竞争、奋勇向前的气氛;其次,练习形式变化为“开火车,游国际旅游岛”的游戏:在场地上布置一些市县的代表标志,当教师下达“到三亚去”的口令时,在“火车头”的带领下,学生“跋山涉水”奔向“三亚”,这样一来,练习就具有了趣味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再如:一堂排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校园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2、体育活动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快乐体育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积极快乐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获得体育锻炼技能技巧,为终生体育做好铺垫。根据这一标准,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3、小型竞赛进入体育课堂
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操场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体育教师要“感化”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存在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体育教师学习掌握着教学方向,用自己的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命诺之,言听计从。快乐体育则要求早启发式的基础上,实行客体相统一。教师不是教材代言人的身份来教授学生,而是加强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我“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尽量培养学生的特长项目,并使其成为今后长期锻炼的内容,而由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些“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有一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李建涛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校田径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李建涛同学,张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李建涛,张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张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爸爸忙着农活,妈妈在外地打工,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李建涛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张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李建涛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从农村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校园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学趣谈》渡边芳之、左藤达哉
[2]《体育教学》裴岩
[3]《素质教育理论》王绍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李明强,马骏等编著.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 王华倬.如何钻研游戏教材[J]中国学校体育2004,
[7] 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第6期:58-60.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教育;游戏;兴趣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主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体育课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二、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是情感的共鸣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体育教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硬环境的优化协调和人文因素似的健康和谐需要体育教师大胆地去创造,努力将体育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同时利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认同,愉悦,同伴的友好,关心。在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表情和鼓励语言回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老师善意的指点和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和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以及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获得的归属感,尤其是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所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并被同伴接受的认同感。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小学生的个性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各种游戏引进体育课课堂
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杂志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考虑到年龄特征,自由进行选择。教师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娱乐性、趣味性强的、学生喜闻乐见项目纳入到教材中来,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练习时首先采用进行曲伴奏,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感觉到宽阔的体育场上体育健儿激烈竞争、奋勇向前的气氛;其次,练习形式变化为“开火车,游国际旅游岛”的游戏:在场地上布置一些市县的代表标志,当教师下达“到三亚去”的口令时,在“火车头”的带领下,学生“跋山涉水”奔向“三亚”,这样一来,练习就具有了趣味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再如:一堂排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校园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2、体育活动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快乐体育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积极快乐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获得体育锻炼技能技巧,为终生体育做好铺垫。根据这一标准,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3、小型竞赛进入体育课堂
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操场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体育教师要“感化”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存在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体育教师学习掌握着教学方向,用自己的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命诺之,言听计从。快乐体育则要求早启发式的基础上,实行客体相统一。教师不是教材代言人的身份来教授学生,而是加强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我“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尽量培养学生的特长项目,并使其成为今后长期锻炼的内容,而由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些“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有一位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李建涛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校田径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李建涛同学,张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李建涛,张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张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爸爸忙着农活,妈妈在外地打工,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李建涛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张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李建涛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从农村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校园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学趣谈》渡边芳之、左藤达哉
[2]《体育教学》裴岩
[3]《素质教育理论》王绍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李明强,马骏等编著.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 王华倬.如何钻研游戏教材[J]中国学校体育2004,
[7] 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第6期: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