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沟通师生双边情感的主要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日益成为广大教师所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在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下面,本文就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导入;直观;实验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通常是以被動者的身份来对教师所讲授和灌输的知识进行全盘接收,这便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低迷,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想促使传统化学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教师就需及时摆脱落后的教学观念,在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的、灵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谋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一、采取灵活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课堂中来,就势必会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为接下来正式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课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问道:“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饿了,想去超市买一包饼干,如何才能最快地在超市里找到它?”学生答道:“先找食品区,再找饼干的货架。”之后,我继续问道:“在大型超市里,往往会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快速挑出自己想要的商品?”一番交流讨论过后,学生提出了“分类”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分类法。待学生回答完毕,我顺势引入了新课:“在生活中,分类是一种十分有效和便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那么在化学研究中需不需要运用分类的方法呢?”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再随之过渡到新课教学,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直观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内容
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和可能,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日益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若能将其有效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中,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新颖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在教学《离子反应》这课时,我先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播放了氯化钠加入水中后溶解并电离的动画,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动态过程。再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我借助flash直观展现了该反应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原子的迁移过程和化合价的升降情况进行直观感知。这样,通过运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化学教学的形象性,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注重实验探究,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教学之外,还应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对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亲身参与,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这课时,我先是通过“食物的变质腐烂是一个什么过程?”“为什么有的食物易变质,有的不易变质?”“为什么食物在冰箱里不易变质?”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了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样便使学生对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形成了初步认识。之后,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展开交流探讨,继而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进而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具和药品进行合作探究。如此,不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应紧紧围绕“有效”这一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兴趣激发为核心,以情境创设为重点,以素养培养为主线,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对传统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的调整优化,以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丘广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76.
[2]王满.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55-156.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导入;直观;实验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通常是以被動者的身份来对教师所讲授和灌输的知识进行全盘接收,这便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低迷,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想促使传统化学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教师就需及时摆脱落后的教学观念,在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的、灵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谋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一、采取灵活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课堂中来,就势必会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为接下来正式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这课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问道:“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饿了,想去超市买一包饼干,如何才能最快地在超市里找到它?”学生答道:“先找食品区,再找饼干的货架。”之后,我继续问道:“在大型超市里,往往会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快速挑出自己想要的商品?”一番交流讨论过后,学生提出了“分类”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分类法。待学生回答完毕,我顺势引入了新课:“在生活中,分类是一种十分有效和便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那么在化学研究中需不需要运用分类的方法呢?”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再随之过渡到新课教学,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直观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内容
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和可能,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日益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若能将其有效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中,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新颖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在教学《离子反应》这课时,我先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播放了氯化钠加入水中后溶解并电离的动画,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的动态过程。再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我借助flash直观展现了该反应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原子的迁移过程和化合价的升降情况进行直观感知。这样,通过运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化学教学的形象性,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注重实验探究,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教学之外,还应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对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亲身参与,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这课时,我先是通过“食物的变质腐烂是一个什么过程?”“为什么有的食物易变质,有的不易变质?”“为什么食物在冰箱里不易变质?”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了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这样便使学生对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形成了初步认识。之后,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展开交流探讨,继而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进而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具和药品进行合作探究。如此,不仅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应紧紧围绕“有效”这一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兴趣激发为核心,以情境创设为重点,以素养培养为主线,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对传统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的调整优化,以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丘广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76.
[2]王满.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