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方法探索机械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与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理论和实践知识。但由于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等方面,难适应机械技术方面的革新,因此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是机械专业课堂是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基础课堂,因此要跟紧跟制造业飞速发展和新技术进行变革,整合课程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中职机械制造科学人才。因此,本文对中职机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机械;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对于学生而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概念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陈旧、固定,教学氛围枯燥、压抑,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习效果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且学习难度不断提升。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当下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一、机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机械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机械专业,理论知识普遍较为抽象、略显枯燥,而结合理论进行实践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机械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这门课程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对机械专业的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头脑。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输知识,讲解理论,缺乏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无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去认真钻研其中难题,这样就会导致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到郁闷和苦恼。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机械专业课的重难点问题,仅仅依靠黑板的板书已经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或是解决学生的疑惑,还需要结合视频演示、课件演示或是具体实验等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帮助學生理解课堂内容。
二、中职机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以分层教学法为平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了解学情,班内分层,让不同层次学生受益。《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面对中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情况,应针对学生特点,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并施以不同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整体受益。如:根据班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同时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高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制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一般学生能够做出,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以行为导向法为手段,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果应用于生产周期的缩短,工艺水平的不断更新,要求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能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企业小组工作的方式已成为工作过程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法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它是配合钳工实习的一门理论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先将理论课讲完再实习,也就是将教、学、做分开进行。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以“锯削”这一章为例:在上课前先给学生每人一套工具,分小组在台虎钳上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锯削材料,这时有的小组就会出现“夹锯”“锯条断裂”“锯缝歪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此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都停下来进行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师生在共同分析的同时,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再集中总结。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行为能力。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独立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克服困难的思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特别是机械类课程,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实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机构教学内容,客观上应有动态的演示。教师应选取具体案例并接近生活进行讲授,如缝纫机、内燃机、摇头风扇、汽车雨刷、饮水机等案例,促进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应用到机器上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
结束语: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对培养机械技能人才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完善机械专业教学方法,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机械专业课堂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机械专业知识,进而加强对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嵩.关于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卷宗,2016,6(3).
[2]郑伟云,谢立军.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25).
[3]李猛.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关键词:中职机械;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对于学生而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概念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陈旧、固定,教学氛围枯燥、压抑,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习效果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且学习难度不断提升。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当下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一、机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机械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机械专业,理论知识普遍较为抽象、略显枯燥,而结合理论进行实践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机械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这门课程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对机械专业的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头脑。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输知识,讲解理论,缺乏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无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去认真钻研其中难题,这样就会导致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到郁闷和苦恼。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机械专业课的重难点问题,仅仅依靠黑板的板书已经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或是解决学生的疑惑,还需要结合视频演示、课件演示或是具体实验等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帮助學生理解课堂内容。
二、中职机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以分层教学法为平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了解学情,班内分层,让不同层次学生受益。《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面对中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情况,应针对学生特点,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并施以不同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整体受益。如:根据班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同时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高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制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一般学生能够做出,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以行为导向法为手段,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果应用于生产周期的缩短,工艺水平的不断更新,要求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能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企业小组工作的方式已成为工作过程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法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它是配合钳工实习的一门理论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先将理论课讲完再实习,也就是将教、学、做分开进行。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以“锯削”这一章为例:在上课前先给学生每人一套工具,分小组在台虎钳上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锯削材料,这时有的小组就会出现“夹锯”“锯条断裂”“锯缝歪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此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都停下来进行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师生在共同分析的同时,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再集中总结。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行为能力。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独立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克服困难的思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特别是机械类课程,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实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机构教学内容,客观上应有动态的演示。教师应选取具体案例并接近生活进行讲授,如缝纫机、内燃机、摇头风扇、汽车雨刷、饮水机等案例,促进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应用到机器上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
结束语: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对培养机械技能人才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完善机械专业教学方法,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机械专业课堂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机械专业知识,进而加强对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嵩.关于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卷宗,2016,6(3).
[2]郑伟云,谢立军.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25).
[3]李猛.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