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梅里美一八四七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卡门》,描写了一个桀骜不驯、敢爱敢恨、充满野性,把自由看的高于一切的波西米亚姑娘——卡门。时至今日,历经100多年,该小说仍旧脍炙人口。本文试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卡门的形象,以及该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梅里美;卡门;野性;复杂;单纯
一、《卡门》之于梅里美
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才辈出,斯丹达尔,都德,巴尔扎克,鲍狄埃等等,都是当时文坛上耀眼夺目的星。他们笔下的故事大多针砭时弊且篇幅较长,而梅里美作为一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却以他的中篇小说赢得文学识上的地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他一八四七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卡门》。小说共四章,前两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如何与何塞和卡门相识的,第三章写何塞自首入狱,“我”去狱中探望,并从他的自述中得知了他与卡门的故事,第四章梅里美讲解了许多吉普赛人的历史和习俗。梅里美喜欢写异国题材,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真诚质朴,勇敢且剽悍,充满十足的野性,笔尖蕴含着他心中难以抑制的激情。
梅里美,1830年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擅长于绘画,而他本人则是一位历史学家。作为一名法国人,他从出生开始,身体里就流淌着法兰西民族野性、浪漫、狂放的血液。而他的家庭环境又培养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眼光。所以在读《卡门》这部作品时,读者会感受到作家在洗练清晰的文笔背后饱含着深深地热情。
十九世纪的法国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兰西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与虚荣的背后是懦弱与不堪一击,社会现实让梅里美失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用文学作品来刺激当时麻木不仁的国民,为当时日渐衰败的法国文坛带来一股其清新空气的心。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性格豪放粗犷的西班牙人。而向来以热情奔放、乐观向上、无拘无束、讲求实际而著称的吉普赛人更是吸引了梅里美的注意力,这也便有了《卡门》这部中篇小说。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以冷峻的眼光看着周遭发生的一切,而“我”就像梅里美本人一样,看似冷淡,实则外冷内热。梅里美的作品大多饱含着作者慢慢的热情而下笔利落老练,《卡门》中的“我”也是看似态度事不关己,内心却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初见何塞,便“从生下的雪茄中挑了一支最好的,问他是否抽烟。”之后在向导去告发何塞是臭名昭著的大盜时,“我”又为他通风报信,把他放走,最后得知他自首入狱,“我”又去狱中看望。在小说中,“我”安静的听着何塞讲述着卡门的故事而不做任何评价,听着性格保守的何塞讲述他杀死“不自由,毋宁死”的卡门。就像梅里美本人面对十九世纪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时的缄默与反思。
二、“卡门”之于读者
读者必须爱上某个故事中的人物,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而梅里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彻头彻尾的爱上一个吉普赛姑娘,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位吉普赛女郎出现在我们面前。首先,她拥有着一种充满野性的美,仿佛所有矛盾的事物在她的身上集合,便成为了一种美,一种粗犷强悍之美——“她的皮肤虽然柔滑,颜色却很接近黄铜。眼角上挑,但十分好看;嘴唇略厚,不过线条很好,露出一口比杏仁还白的牙齿。头发也许有点粗,但又黑又长,像乌鸦的翅膀一样闪着蓝光。”“她身上每一个缺点都伴随一个优点。”面对作者的描述,读者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卡门”小姐拥有着怎样迷人的面庞,“尤其是她的眼神,既淫荡又凶狠。”卡门不光面相夺人眼球,她从事的行业也让读者瞠目结舌——走私。正是她所从事的这项集挑战性、冒险性、危险性于一身的行业,使她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为深刻。不同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读书、品茶,办沙龙,梅里美的“卡门”不做笼子里的金丝雀,翻山越岭,出入于森林之中,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摸爬滚打,过着与男人并无二样的生活,而这样的女人,在面对军官之时,又可以妩媚娇羞,笑语盈盈,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样矛盾复杂的人生经历,激发了读者极大的好奇心。
而最使读者深爱的还是卡门的性格。她开朗坦诚,爱憎分明,果敢决绝。面对羞辱了自己的女工,她用刀在对方脸上划下了血淋林的十字,在被送往监狱的路上从警察的枪口下溜之大吉。她,是小偷,杀人犯,走私犯,诈骗犯。她犯下种种罪状却依旧无法让人对她产生丝毫恨意。她甚至把“性”当作交易谋生的筹码。而看似复杂的女人,看似复杂的人生态度,在她面对所爱的人的质问时,一句“不自由,毋宁死”便解释了所有。而她的结局也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何塞无法忍受她的背叛,用刀将她杀死。她将社会道德踩在脚下,她身上的性格特点正是复杂与单纯的集合体,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矛盾的角色出现,这正是现代文明中人们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身心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时听到的来自远古、来自灵魂深处的野性的呼唤。
三、《卡门》之于社会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出生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社会,被身边人同化着,成为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人,而卡门并没有被环境所左右,她热情大方,勇敢刚毅,敢爱敢恨,信奉着自己的信条,她诈骗,杀人,盗窃,淫荡而又凶狠,可是她同时又单纯而善良,为了所爱的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她的存在刺穿了当时资本主义惟利是图的虚伪面具,而她对道德的嫉妒蔑视,也让人咋舌。“不自由,毋宁死。”卡门为人的准则就是这么简单,任何人都无法左右她的思想,控制她的行为,因为她就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她只相信自己的直觉。
而她这样完全不受世俗约束的世界观如果放入现实生活中,结局会怎样?这个问题梅里美也思考了很久。自由,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事情,我们囿于社会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束缚,我们总在向往着一种自由之境。正因为无法得到,我们才会歌颂、追求自由,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得到了完全的自由,得到一种没有道德约束,没有伦理束缚,没有法律限制的自由,这是一件好事吗?读完《卡门》之后,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一种野性的呼唤,正是因为我们听到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自由的召唤。
对于绝对自由的正确与否,梅里美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卡门之死,却表达出另一种含义:我们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野性的呼唤,那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脚随心动,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梅里美.卡门[M].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6
[2]葛雅萍.卡门形象新论[J]. 文学教育,2009.8
[3]陆正兰.卡门:西方的“东方女人”与东方的“西方女人”[J].外国文学研究,2009.4
[4]伍振东.梅里美<卡门>的文化意蕴之阐释[J]. 新西部,2014.21
[5]闫金华.“卡门”悲剧形象新探——兼论梅里美小说《卡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梅里美;卡门;野性;复杂;单纯
一、《卡门》之于梅里美
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才辈出,斯丹达尔,都德,巴尔扎克,鲍狄埃等等,都是当时文坛上耀眼夺目的星。他们笔下的故事大多针砭时弊且篇幅较长,而梅里美作为一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却以他的中篇小说赢得文学识上的地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他一八四七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卡门》。小说共四章,前两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如何与何塞和卡门相识的,第三章写何塞自首入狱,“我”去狱中探望,并从他的自述中得知了他与卡门的故事,第四章梅里美讲解了许多吉普赛人的历史和习俗。梅里美喜欢写异国题材,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真诚质朴,勇敢且剽悍,充满十足的野性,笔尖蕴含着他心中难以抑制的激情。
梅里美,1830年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擅长于绘画,而他本人则是一位历史学家。作为一名法国人,他从出生开始,身体里就流淌着法兰西民族野性、浪漫、狂放的血液。而他的家庭环境又培养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眼光。所以在读《卡门》这部作品时,读者会感受到作家在洗练清晰的文笔背后饱含着深深地热情。
十九世纪的法国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兰西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与虚荣的背后是懦弱与不堪一击,社会现实让梅里美失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用文学作品来刺激当时麻木不仁的国民,为当时日渐衰败的法国文坛带来一股其清新空气的心。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性格豪放粗犷的西班牙人。而向来以热情奔放、乐观向上、无拘无束、讲求实际而著称的吉普赛人更是吸引了梅里美的注意力,这也便有了《卡门》这部中篇小说。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以冷峻的眼光看着周遭发生的一切,而“我”就像梅里美本人一样,看似冷淡,实则外冷内热。梅里美的作品大多饱含着作者慢慢的热情而下笔利落老练,《卡门》中的“我”也是看似态度事不关己,内心却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初见何塞,便“从生下的雪茄中挑了一支最好的,问他是否抽烟。”之后在向导去告发何塞是臭名昭著的大盜时,“我”又为他通风报信,把他放走,最后得知他自首入狱,“我”又去狱中看望。在小说中,“我”安静的听着何塞讲述着卡门的故事而不做任何评价,听着性格保守的何塞讲述他杀死“不自由,毋宁死”的卡门。就像梅里美本人面对十九世纪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时的缄默与反思。
二、“卡门”之于读者
读者必须爱上某个故事中的人物,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而梅里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彻头彻尾的爱上一个吉普赛姑娘,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位吉普赛女郎出现在我们面前。首先,她拥有着一种充满野性的美,仿佛所有矛盾的事物在她的身上集合,便成为了一种美,一种粗犷强悍之美——“她的皮肤虽然柔滑,颜色却很接近黄铜。眼角上挑,但十分好看;嘴唇略厚,不过线条很好,露出一口比杏仁还白的牙齿。头发也许有点粗,但又黑又长,像乌鸦的翅膀一样闪着蓝光。”“她身上每一个缺点都伴随一个优点。”面对作者的描述,读者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卡门”小姐拥有着怎样迷人的面庞,“尤其是她的眼神,既淫荡又凶狠。”卡门不光面相夺人眼球,她从事的行业也让读者瞠目结舌——走私。正是她所从事的这项集挑战性、冒险性、危险性于一身的行业,使她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为深刻。不同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读书、品茶,办沙龙,梅里美的“卡门”不做笼子里的金丝雀,翻山越岭,出入于森林之中,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摸爬滚打,过着与男人并无二样的生活,而这样的女人,在面对军官之时,又可以妩媚娇羞,笑语盈盈,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样矛盾复杂的人生经历,激发了读者极大的好奇心。
而最使读者深爱的还是卡门的性格。她开朗坦诚,爱憎分明,果敢决绝。面对羞辱了自己的女工,她用刀在对方脸上划下了血淋林的十字,在被送往监狱的路上从警察的枪口下溜之大吉。她,是小偷,杀人犯,走私犯,诈骗犯。她犯下种种罪状却依旧无法让人对她产生丝毫恨意。她甚至把“性”当作交易谋生的筹码。而看似复杂的女人,看似复杂的人生态度,在她面对所爱的人的质问时,一句“不自由,毋宁死”便解释了所有。而她的结局也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何塞无法忍受她的背叛,用刀将她杀死。她将社会道德踩在脚下,她身上的性格特点正是复杂与单纯的集合体,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矛盾的角色出现,这正是现代文明中人们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身心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时听到的来自远古、来自灵魂深处的野性的呼唤。
三、《卡门》之于社会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出生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社会,被身边人同化着,成为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人,而卡门并没有被环境所左右,她热情大方,勇敢刚毅,敢爱敢恨,信奉着自己的信条,她诈骗,杀人,盗窃,淫荡而又凶狠,可是她同时又单纯而善良,为了所爱的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她的存在刺穿了当时资本主义惟利是图的虚伪面具,而她对道德的嫉妒蔑视,也让人咋舌。“不自由,毋宁死。”卡门为人的准则就是这么简单,任何人都无法左右她的思想,控制她的行为,因为她就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她只相信自己的直觉。
而她这样完全不受世俗约束的世界观如果放入现实生活中,结局会怎样?这个问题梅里美也思考了很久。自由,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事情,我们囿于社会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束缚,我们总在向往着一种自由之境。正因为无法得到,我们才会歌颂、追求自由,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得到了完全的自由,得到一种没有道德约束,没有伦理束缚,没有法律限制的自由,这是一件好事吗?读完《卡门》之后,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一种野性的呼唤,正是因为我们听到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自由的召唤。
对于绝对自由的正确与否,梅里美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卡门之死,却表达出另一种含义:我们听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野性的呼唤,那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脚随心动,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梅里美.卡门[M].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6
[2]葛雅萍.卡门形象新论[J]. 文学教育,2009.8
[3]陆正兰.卡门:西方的“东方女人”与东方的“西方女人”[J].外国文学研究,2009.4
[4]伍振东.梅里美<卡门>的文化意蕴之阐释[J]. 新西部,2014.21
[5]闫金华.“卡门”悲剧形象新探——兼论梅里美小说《卡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