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渗透对于中学生成长的必然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依法治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法制教育对建立法制国家、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法治渗透 法制教育 责任
  分类号:G623.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高,容易染上一些不良行为,思想单纯,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又由于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呢?目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考试成绩是教师评优、评定职称的重要因素,上自领导下至教师仍然重视教学质量,学校法制教育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我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中学教学中法治渗透的必然性
  首先,物质需求的“无条件化”。家庭教育扮演着基础教育角色,现代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尽自己最大能力满足孩子需求。随着年龄增长,环境的改变,物质需求的档次也会随之增加,在生活中常听到很多父母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想买什么买什么……或者如果这次你考得好,我就答应给你买……”,看似平淡的对话,其中蕴含着很大信息量,只要成绩好,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学习成绩变成了学生向家长索取物质需求的工具,成为家长满足孩子物质条件的枷锁。
  再次,亲情冷漠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为了生计远走他乡,这样就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针对目前了解的情况,一类是陪伴型父母,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为了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陪伴孩子读书,照顾孩子衣食起居等。二类是假性陪伴型父母,这类父母看似陪在孩子身边,实则为了忙工作、忙事业、忙生意等往往忽略了教育,可以提供的仅仅是充足物质和每天见面而已,对于孩子精神世界缺乏了解,平时表现等无暇顾及。三类是无陪伴型,父母外出打工,能够提供孩子的仅仅是生活费、学费等,其他的均无暇顾及。从以上看出,第一类陪伴对于孩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第二类和第三类长此以往,孩子缺乏关注,对于父母的态度逐渐冷漠,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考虑问题偏激、做事极端,甚至违法犯罪。
  二、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1.选取青少年犯罪案进行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高中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教师可以将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作为强化教育成效、提升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手段,围绕高中生盲目讲义气、涉黄涉暴等方面的惨痛教训,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思想上防微杜渐。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近年来在本地区发生的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伤亡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也可以将学生带进少管所等特殊警示教育基地,听取管教干警的法制讲座和涉案人员的现身说法,加深对“法律不可触犯”的感悟,帮助学生树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理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征文、主题探究等形式,深化思想教育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师方面
  教师可针对学科特点不同程度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课更具优势,所以思想品德老师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本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加强以预防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之所以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实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是因为一些未成年人性格好斗,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可能大打出手,持刀伤人。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结合案例分析,深化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作为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具有最基本的权利,对于有关生命权、名誉权、人身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权和受教育权有所了解,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不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同时也教育学生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生教学中法制渗透的脚步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才会相对认真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所以学校课堂、学校环境应加大法制渗透的力度,尽量将法制渗透作为一项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探析[J]. 刘聪瑶. 中外企业家. 2016(14)
  [2]中学生(高中)法治意识和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黄艺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6)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绝对多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仍然缺乏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大连市在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升策略的研究及实施。对于有效指导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新课程下的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而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理念;  分类号:G623.31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新课程理念之村小英语教师教学实施,促
期刊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校和家庭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承担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已成为现阶段德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共育,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探討了家校共育的价值;其次通过搜集相关文献阐述了初中阶段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家校共育 困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门语言,其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科目。而就初中阶段而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初中教师应设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而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就能够有效达到这一目标。下文就将围绕分层教学法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法;应用  1概述分层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新课改的推行,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情境教学是一种既适合初中生心理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要求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很大关注。可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应用效果大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无法真正理解情境教学的含义,而是一直固守着拿来主义的原则,或存在着对课本的情境进行直接引用、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应用方法不恰
期刊
摘 要:提及大学学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拥有高能力、高素质,学生即将面对就职问题。而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工作重点就是让学生成为拥有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可以就职,融入社会、生活的建设性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深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一、英語应该融入生活  英语与我们的母语一样,是一种应用型的交流工具,让学生只在课堂中应用英语,或者说是只在教师划定好的特殊
期刊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在中考英语复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  一、授之以渔、事半功倍  注重学法指导,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仅仅“授之以鱼”,是学生学得轻松而又大面积提升能力和成绩的奥秘之一。数年来,为了更好地指导复习迎
期刊
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主要是把教师当作学生在课堂中的指导者,使得学生能够按照生活中反映的事物本质进行科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阶段道德與法治教学生活化思维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产物,其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可以转变
期刊
摘要:大学校园中,课堂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易,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部分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容易溜号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期间,需要英语的等级考试及考研的准备,所以英语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大学英语;应用研究;英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实施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英语教学,在提高大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下,新兴的教学方式大力开展。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对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丰富的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扩展到课外。为高职英语教育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内容短小的第二课堂。本文就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展开讨论,并对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高职英语教育;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迈进,教育领域也渐趋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高职英语教育阶段,
期刊
摘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要多方面带领学生寻找阅读“活水”,多渠道引领学生畅游“书海”,多形式使学生保持读书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关键词:推荐好书;拓宽渠道;巩固效果  阅读,从古至今都是永恒的话题。西汉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即读书可以启迪心智,治心养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