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体现在“教育活动各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教育认识逻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两个方面。
【关键词】
较好地掌握教学策略。就必须准确运用教育实践逻辑。笔者近年来努力探索这一课题,现简述如下,以求同仁赐教。
一、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旨核心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一堂数学教学课上,板书是重要一环,它能提纲挈领地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用文字或图表在黑板上反映出来,便于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和记忆。在板书过程中同样要掌握教学策略。板书要按照教学要求,突出重点。
二、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是教育实践的逻辑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教学策略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是教育实践的逻辑。体现在“教育活动各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教育认识逻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两个方面。这种互动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要根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体现主体作用。例如,笔者一节数学课是合理安排时间中的烙饼问题。要烙3张张饼,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地烙好,用了三种方法:
1.一张一张一面一面的烙,烙了6次,共用了18分钟。
2.两张一起一面一面的烙,另一张一面一面的烙,烙了4次,用了12分钟。
3.锅里每次同时烙了两张,烙了3次,用了9分钟。
让学生明白方法就是最佳方案。于是老师和同学一起用最佳方案烙三张饼,烙4张饼,五张饼……随后得出了一个规律:当饼是双数时,就两张两张地烙,当饼是单数的时候,先两张两张地烙,烙到最后剩3张的时候,就用3张的烙饼最佳方案烙,学生明白烙饼的最短时间是饼的张数乘每面用的时间,找到了用饼的张数乘以3的计算方法。如此计算烙9张饼需要时间是27分钟,10张饼是30分钟的计算结果。
像这种合理安排时间,在数学上称为优化活动,如此学生既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道理和方法,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说:“它们的大小相等。”教师抓住学生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算一算的实际操作活动,开展教学。发展了学生智力,也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遵循教育实践逻辑准确运用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教育实践逻辑,运用较好的教学策略,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约分” 教学,利用口算逐次约分,学生容易接受。而对于12/18如何一次性约分呢?这便是一个难点。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分子、分母取什么数后就成为互质数?这个数用什么方法求?”
思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让学生带着不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回答,而是把思考问题深入到解决难点(一次性约分,就是求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有的放矢,并能自觉地“自求得之”。这个过程教师实施的教学策略是“授之以渔”。
又如,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 在黑板上出一组分数:
1/4 1/6 7/25 7/22 13/20 4/35 3/10 1/26
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碰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数。然后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分数的分子有没有共同特点?分母呢?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看有什么特点?帮助他们扫除思维障碍,发现内在规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特点是什么?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这样,学生可知1/4、7/25、13/20、3/10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是只含有质因数2和5;1/6 7/22、4/35、1/26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是除了2和5以外,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学生受到启发,发现了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主要看分母。这样有意设置的情境,往往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也教给了自学方法。这种教学策略叫作“欲擒故纵”,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把握和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实施好的教学策略,就必须遵循教育实践逻辑,使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更加周密详实,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黄桶小学)
参考文献:
[1]马佳.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逻辑——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2]李爱珍.运用电教手段 发挥教材优势[J].甘肃教育,2010.
[3]郎建胜.在新旧数学知识的联系当中教与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6.
[4]李辉.“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学改革尝试及反思[J].江苏教育,2003.
【关键词】
较好地掌握教学策略。就必须准确运用教育实践逻辑。笔者近年来努力探索这一课题,现简述如下,以求同仁赐教。
一、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旨核心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一堂数学教学课上,板书是重要一环,它能提纲挈领地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用文字或图表在黑板上反映出来,便于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和记忆。在板书过程中同样要掌握教学策略。板书要按照教学要求,突出重点。
二、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是教育实践的逻辑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教学策略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是教育实践的逻辑。体现在“教育活动各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教育认识逻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两个方面。这种互动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要根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体现主体作用。例如,笔者一节数学课是合理安排时间中的烙饼问题。要烙3张张饼,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地烙好,用了三种方法:
1.一张一张一面一面的烙,烙了6次,共用了18分钟。
2.两张一起一面一面的烙,另一张一面一面的烙,烙了4次,用了12分钟。
3.锅里每次同时烙了两张,烙了3次,用了9分钟。
让学生明白方法就是最佳方案。于是老师和同学一起用最佳方案烙三张饼,烙4张饼,五张饼……随后得出了一个规律:当饼是双数时,就两张两张地烙,当饼是单数的时候,先两张两张地烙,烙到最后剩3张的时候,就用3张的烙饼最佳方案烙,学生明白烙饼的最短时间是饼的张数乘每面用的时间,找到了用饼的张数乘以3的计算方法。如此计算烙9张饼需要时间是27分钟,10张饼是30分钟的计算结果。
像这种合理安排时间,在数学上称为优化活动,如此学生既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道理和方法,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说:“它们的大小相等。”教师抓住学生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算一算的实际操作活动,开展教学。发展了学生智力,也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遵循教育实践逻辑准确运用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教育实践逻辑,运用较好的教学策略,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约分” 教学,利用口算逐次约分,学生容易接受。而对于12/18如何一次性约分呢?这便是一个难点。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分子、分母取什么数后就成为互质数?这个数用什么方法求?”
思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让学生带着不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回答,而是把思考问题深入到解决难点(一次性约分,就是求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有的放矢,并能自觉地“自求得之”。这个过程教师实施的教学策略是“授之以渔”。
又如,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 在黑板上出一组分数:
1/4 1/6 7/25 7/22 13/20 4/35 3/10 1/26
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碰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数。然后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分数的分子有没有共同特点?分母呢?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看有什么特点?帮助他们扫除思维障碍,发现内在规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特点是什么?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这样,学生可知1/4、7/25、13/20、3/10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是只含有质因数2和5;1/6 7/22、4/35、1/26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是除了2和5以外,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学生受到启发,发现了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主要看分母。这样有意设置的情境,往往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也教给了自学方法。这种教学策略叫作“欲擒故纵”,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把握和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实施好的教学策略,就必须遵循教育实践逻辑,使教学策略运用的逻辑更加周密详实,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黄桶小学)
参考文献:
[1]马佳.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逻辑——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2]李爱珍.运用电教手段 发挥教材优势[J].甘肃教育,2010.
[3]郎建胜.在新旧数学知识的联系当中教与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6.
[4]李辉.“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学改革尝试及反思[J].江苏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