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疑问代词“怎么”和“咋”的用法比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怎么”及其合音词“咋”常被人们使用,“咋”是否适用于“怎么”的所有语法,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的区别等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对“怎么”和“咋”的特殊用法进行分析比较,更好地了解它们所适用的语境。
  【关键词】 怎么;咋;用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117-02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怎么”和“咋”是比较常见的两个疑问代词,关于“咋”的语音是“怎么”的合音问题,冯春田在《合音式疑问代词“咋”与“啥”的一些问题》中已作证明:“无论从汉语历史语料的事实,还是从‘什么’‘怎么’和‘啥’‘咋’的语法和语音关系来看,都证明‘啥’是‘什么’的合音、‘咋’是‘怎么’的合音。”[1]
  疑问代词“咋”和“怎么”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目前学者只对“怎么”或“咋”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本文将重点对“怎么”和“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所适用的语境。
  二、疑问代词“怎么”的特殊用法
  “怎么”多表疑问,张斌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怎么”有表示询问、任指、虚指、程度和惊讶五种意思。[2]宋光中的《语文常用词词性手册》中将疑问代词“怎么”分为“问情态、性质、原因等;表示虚指、任指;指示某种程度等五种基本用法。”[3]可见“怎么”的用法是众多的。
  (一)“怎么(+……)+了、的、呀、呢”等。
  “怎么”后的语气词分为直接加“了、的”和不直接跟“了、的”两种情况,表示不同含义。当“怎么”后直接跟语气词时,语气词只能是“了、的”,且个别语境下主语可省略。
  1.“怎么+了”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死了。”(鲁迅《祝福》)(“怎么了?”省略了“她”,前文已出现过,此处省略更加简洁。)
  2.“怎么+的”(“的”读作“di”,一般用于口语,多有一种不服气,挑衅的口吻。)
  “我就吃了,你想怎么的?”
  3.“怎么”+……+了/吗/呢/呀……
  此构式须在中间插入词、短语等,个别语气词还可省略,省略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发生变化,“了、的”也适用于此构式。
  (1)顾老汉每次走过这一带就有说不出的羡慕,怎么自己也有这么一片好地呢?(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2)边英杰也笑:“怎么是老毛病了?猪蹄猪耳朵下酒是上品,高级首长都眼馋!”(赵秀林《残棋》)
  例(1)省略了“呢”,顾老汉的羡慕之情就难以体现出来,陈述的语气更重,“怎么”要表示的语气和情感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例(2)若省略“了”,语气发生变化。
  (二)“怎么+能/会/能够/可以”(表示反问,惊讶)。
  1.我已经忘记了怎么会和他初次见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鲁迅《忆刘半农君》)
  2.一个人如果不是像一块海绵吸水似的,积蓄起大量的词汇,他的语言,又怎么能够生动和丰富起来呢!(秦牧《再词汇的海洋中》)
  并非所有的能愿动词都可进入此构式,如“应该”放在“怎么”前面表示询问,如:“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呢?”
  (三)“怎么”重叠使用。
  “怎么”重叠使用时常表示省略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时也以“怎么怎么的”形式出现。
  1.(他)硬说哥哥假借赈灾之名,煽动饥民叛乱,又说哥同红娘子怎么怎么的……(姚雪银《李自成》)
  2.她俩天天没事就说邻居怎么怎么的,真够八卦的!
  (四)“怎么”后加数词“一”,也可加量词“个”。
  张斌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提到“怎么”修饰数量名结构(数词“一”可省略)。然而数词“一”在有些情况可以省略,有些情况不能省略。“怎么”后加量词“个”,大多数表示询问。
  1.你说的那个老张,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
  2.那里是怎么一种情况?又是怎么一种条件?
  例子中的数词“一”均不可以省略。
  三、疑问代词“咋”的用法
  (一)“咋”后可加语气词“啊/呢/了/呀”等,表示询问,语气词有时可以省略。
  那咋办?咱总不能一棵树不栽吧?(赵秀林《残棋》)
  (二)“咋”可以和“着、了”单独成句,询问状态或原因,在个别句子中用反问的语气表反驳或肯定。
  “咋着”中的“着”可以读作“zhe/zhao”表示不服气的态度、挑衅的意味。
  1.我只顾留着他,你咋着我罢?(《姑妇曲》第1段)
  2.边英杰眼一瞪:“我咋不舒服了?走!我舒服得很!”(赵秀林《残棋》)
  (三)“咋”可和关联词单独使用,还可放在短语或句子末尾,只是一种虚指,不表询问或疑问等语气。
  1.不管咋,反正完成任务就好说,几个人商量如何栽树。(赵秀林《残棋》)
  2.尽扯淡!是窟窿是害,清楚了又咋?任务总得完成,不贷款眼下就过不了这一关!(赵秀林《残棋》)
  (四)“咋”可放在句首单独使用,一般用逗号隔开,在主语前,表示惊讶。
  “咋,这么晚了他还没回来?”
  “咋”还可以移位,句意不变,句子重音发生变化,强调时间。
  a.咋这么晚了他还没回来?
  b.这么晚了他咋还没回来?
  (五)“咋+量词“回/个”,表疑问、询问事情的原因,在口语中使用的稍多一点。
  你这是咋个意思?(一般出现在口语中,表谴责、质问。)   四、“怎么”和“咋”的比较
  虽然“咋”是“怎么”的合音词,“怎么”的大部分用法“咋”都可以进行替换,但并非像冯春田《合音式疑问代词“咋”与“啥”的一些问题》一文中指出的:“咋”的各类用法都与“怎么”有可替换关系。
  (一)“怎么”和“咋”的相同之处
  “怎么[ts?n55]”合音后为“咋[tsa55]”,可解释为语言经济原则,为了使语言省事省力,语音发生了变化,即“咋”是“怎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怎么”和“咋”都表示询问,疑问,可互相替换。
  老犟太太执拗地说:“那你说怎么办?”(张庆《老犟太太》)
  2.“怎么/咋+了、的、呢、呀、着”等。
  a.“怎么/咋回事呀?”
  b.人们说:“这是大喜事呢,怎么/咋能安静呢!”(孙犁《白洋淀纪事》)
  3.“怎么”和“咋”都可放在句首或单独成句,表强调,可替换使用,表示询问或质疑。
  刘艳(2014)认为“‘怎么+V’格式,V往往是一个光感动词,不带有任何其他附加成分,末尾常有语气词,且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询问方式的”。[4]
  4.都可以加量词“回”和“个”。
  a.“怎么/咋个意思?”
  b.“怎么/咋回事?”
  (二)“怎么”和“咋”的不同之处
  “咋”虽是“怎么”的合音词,在语感方面“咋”多用于口语,“怎么”则用于书面语,但在有些文学作品中,口语性的句子用“怎么”。
  1.用法不同。
  (1)“怎么”可修饰数量名结构(数词“一”可省略)。
  “你说的那个老张,到底是怎么一个人?”(若换成“……到底是咋一个人?”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2)“怎么”有时可以充当宾语,“咋”不能。
  “不知怎么,她很气恼,很委屈,鼻子一酸,泪水涌上来了……”(浩然《幼苗集》)
  (3)“怎么”可以重叠使用,表示省略要说的内容,“咋”不能重叠使用。
  “(他)硬说哥哥假借赈灾之名,煽动饥民叛乱,又说哥同红娘子怎么怎么……”(姚雪银《李自成》)
  (4)“咋”可直接放在让步关联词“无论、不管”后单独成句,而“怎么”不可。
  不管咋,反正完成任务就好说,几个人商量如何栽树。(赵秀林《残棋》)
  2.理性意义不同。
  将“怎么”换成“咋”,虽然语法、语义上都可以,“怎么”并非只能用于书面语中,而“咋”也并不意味着在书面语中不适用。
  不管咋,反正完成任务就好说,几个人商量如何栽树。(赵秀林《残棋》)。(“咋”的口语性更强,更加通俗,接近生活,使用更加普遍。)
  a.“你咋/怎么回事啊?”
  b.“咋/怎么搞的吗?”
  “咋”和“怎么”互换后,意思虽未发生变化,但“咋”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怎么”则黯然失色。人们在撒娇时会说:“讨厌,你怎么這(个)样子啦!”本来具有的正式、庄重之感,反转后“撒娇”的意味更强。换成“咋”,语义上没什么问题,但其“撒娇”的韵味就减少了许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就荡然无存了。
  五、结语
  “怎么”和“咋”并非可以完全替换,需要根据一定的用法、语境合理使用。二者的用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思考:随着人们生活交际的需要,“咋”和“怎么”之间的不同用法会逐渐变少,二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完全替换,还可以再继续进行调查考证。总之,疑问代词“怎么”和“咋”之间的区别在现代汉语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值得大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冯春田.合音式疑问代词“咋”与“啥”的一些问题[J].中国语文,2003,(3):234-288.
  [2]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宋光中.语文常用词词性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4]刘艳.“怎么”在疑问句里的句法语义及其表达功能[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2(02):72-80.
  作者简介:
  马朋丽,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民族歌剧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歌剧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我国民族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是国人的骄傲,同时也深受其他国家人民的欢迎,正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为了使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题材;音乐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822
期刊
【摘要】 黑格尔美学自从被引入中国以来,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就对黑格尔对中国艺术的评论进行了诸多批评,主要集中在黑格尔对中国艺术的不了解和他“欧洲中心论”的立场。本文以黑格尔《美学》为主要分析文本,从两方面着手来更加深入地反思和批判黑格尔的中国艺术评论。第一方面是基于黑格尔“理念创世纪”的理论体系对中国艺术批评做进一步的把握和反思批判,第二方面是根据中国艺术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黑格尔对中国艺术中
期刊
【摘要】 艺术广场舞有别于广义上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它是以舞蹈学科的架构方法,汲取当地城市文化元素,即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社会现象、民间舞素材等,编创而成的广场舞。艺术广场舞充当着城市的审美场域,群众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提高审美需求,促使艺术广场舞创作者对其城市文化元素的搜集编创,产出优秀艺术广场舞,形成一个完整的生长、反哺闭环。艺术广场舞所体现的社会包容,民族传承的自豪感十分丰沛,是城市文化
期刊
【摘要】 乡镇文化中心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创作研究文化艺术理论等。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的指导中心和活动中心,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收集研究、文化展示、宣传活动等,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本文将在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国民在平时生活、学习与工作之中都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戏剧影视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媒体技术靠自身交流性与包容性的优势,让当下戏剧影视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变得更多元化,本文主要是探索与分析新媒体条件下戏剧影视创作的重要心态,指出未来戏剧影视创作的发展趋势,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戏剧影视创作;核心要点;发展
期刊
【摘要】 未牙村壮族稳定使用本民族语言,族语代际传承良好,属于族语强势型村寨。未牙村壮族族语高活力保持的成因主要有:偏僻的地域环境;高度聚居的社会环境;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由此引发以下启示:习得兼用语的少数民族依然能够保持本民族语言的高活力;社会进步在一定条件下对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的保持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未牙村;壮族;民族语言高活力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西南民族妇女传统工艺技术及文化是妇女掌握独特传统技术技能的标识,同时也是在技术生活与审美创作生活中传递知识与教养的特殊方式。这种方式依赖于身体认知事物的差异,知识教养依赖于身体与技艺,这些知识教养同时也通过符号与图像积淀为视觉文化。  【关键词】 妇女传统工艺;知识教养;西南六山六水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
期刊
【摘要】 根据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理论,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语言形式影响的。不同的语言形式会使人们对于事物、对于世界、对于整个宇宙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由于话语的不同,中英两国颜色词数量不一,表达也不同。本文运用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论述中西方关于颜色翻译的不同,使人们掌握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普及开来,这也使得人们生存的地域界限得到有效打破。在此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着全球化和民族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在二十一世纪,室内设计也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主流文化类型,并赋予其他文化类型相同的特点,逐渐呈现出回归现象,这对民族认同的理念进行了有效体现。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当中逐渐诞生出了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符号,如何将其在现代
期刊
【摘要】清末女诗人曹奉昭,字玄九,安徽太平人。后随夫范迪煌宦游黑龙江等地。1916年3月15日,病逝于拜泉。《拜泉县志·拜城杂咏》载“奉昭女士天资颖异,七岁能诗,夙擅才女之号”。其人持身自重,情感清正且胸有沟壑,可为黑龙江第一位女诗人。  【关键词】 曹奉昭;《拜泉县志·拜城杂咏》;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