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来华留学工作方针。而我国也急需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本着这一目的,通过分析农业类院校来华研究生教育现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农业类院校在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扩大其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为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招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2
一、农业院校来华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科专业招生潜力大
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更是来华奖学金留学生主要生源地。根据《2013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关于“学历奖学金留学生洲别分布”和“来华留学生洲际分布”的统计,亚洲、非洲学历生分别占来华奖学金留学生总数的50.1%、21.6%。2012、2013年农科专业奖学金留学生人数为674人、 813人,涨幅相对比较乐观。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农业类人才就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出国留学深造经历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才能倍受赏识。国家和院校正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国际化的内涵建设,突出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
(二)高层次学历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有待提高
2012、2013年亚洲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总数74.3%、72.2%;就学历层次而言,2013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占各层次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71.2%、 20.8%、6.6%。2012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占各层次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71.8%、20.8%、6.2%,高学历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仍然较小。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各发展中国家逐渐有能力培养足够的本科生,高层次学历生出国留学成为热潮和必然。
(三)战略地位和文化优势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国,对涉及到的尤其是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有关国家和具有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线国家的各类人才,具有极大吸引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各高校可根据各自在“一带一路”部署上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战略地位和文化优势。
(四)政策倾向优势
围绕国际“一带一路”建设和外交发展需求,优化来华留学战略布局,围绕国际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中国政府奖学金重点资助方向和专业,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招收学历生规模,提供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与层次。
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我国农业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经济发展促进商业贸易,进而推动人文交流。现在是国内外人文交流条件最好的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发挥利用各农业院校在政策、地域、战略优势有利条件,找准自己的战略地位优势。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其招收高层次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潜力巨大,各方面积极因素尤其有利,地域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战略地位有益,政策倾向有利,院校专业特色突出。
(一)地缘和社会环境优势
1.地缘优势
西农大地处杨凌,被视作西北地区具有综合经济文化优势的陕西,毗邻的西安将被打造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由于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特殊的多样气候条件,材料丰富,具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域典型代表特性,为农业研究提供了素材和对象。
2.社会环境优势
杨凌城市小,社会环境简单,人文风俗习惯淳朴,杨凌各工业园区外企与外人员各方面交流频繁,西农大招收留学生已近10年,当地人已经具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整体环境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杨凌生活成本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非常切合实际。
(二)人文环境优势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神后稷诞生于此。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而这些对来华留学生来说具有无形的吸引力。
(三)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
西农大是一所拥有80年建校历史、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全国重点大学。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近年来,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2015年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西农大的农业科学学科位居全球第42名,在陕西高校排名第二。西农大的教育实力有目共睹,终将不如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四)“战略地位”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陕西作为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占有重要的战略部署地位;杨凌农业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西北地区的农业科技方面有其独特地位。
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劣势:
1.高等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首先,我国大部分农业高等教育前沿学科专业较少,普遍学科专业水平不高,尤其缺少国际性课程,留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与国际接轨,形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分互认制度。其次,我国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的课程专业跨度不够宽,学生知识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扩充; 博士研究生培养中,认为博士生就是研究者,课程设置简单,而且非常少,课程设置虚拟化[1]。
2.留学生办学观念、管理模式比较陈旧,一揽子包,对学校管理造成压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都不利
我国建国以来,由于教育模式借鉴苏联模式,还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办学观念相对保守,没有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对成为国际化一流大学的推动促进作用。二是对于留学生管理与国际化的自由民主办学理念结合不够,尤其是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自主科研和个人生活能力已较强,过于保守的管理模式容易形成限制和局限。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改革,但改革力度仍需加大。 3.投入不足,政府奖学金作为经济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社会其他经济来源对来华留学教育投入有限
一是来华留学学历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奖学金,而分配的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有限,对于扩大来华留学学历生的规模形成了限制。二是我国大部分来华留学教育上的硬件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提高过程对于经费的需求很大。单靠政府财政拨款不够,这些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宣传力度不大,没有真正挖掘生源规模潜力。作为农业类院校,农科不属于热门学科,在已经有稳定生源的国家和高校口碑良好,但在扩展新生源时,知名度有待进一步宣传。
三、农业院校发展来华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外交发展需求,加强国别与区域相关专业人才的国内联合培养。我国的农业高校要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成为我校农业高校研讨的课题,也直接影响他们回国后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形成招生口碑。
(二)加强品牌建设
我国农业类高校要积极思考如何与国际接轨,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建立口碑,吸引生源,成为当下农业类高校要解决的问题。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生源目标市场,以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重要生源目标市场,突出自身特色,建立优势品牌。
(三)改革资金渠道的单一性
积极改变政府提供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渠道的现状,不再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主动向社会宣传外国留学生的影响效应,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留学生培养的队列,为招录更多的学历留学生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以丰富教育投资多元化,设立各类奖学金,用于扩大留学生规模和提高留学生办学层次。
四、改革住宿管理
要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就需要提供与国际化标准接轨的住宿生活水平。要在加强来华留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同时,大胆放开校内校外住宿自主选择,提倡校外住宿;同时改善校内住宿条件,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校内住宿条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转换 “严格”、“细致”的一揽子管理模式为“自由民主”、“周到”的管理模式。从住宿方面减小校内住宿空间限制对于招录留学生数量的限制。
五、加强文化建设
中华文化巨大的向心力、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教育与科技的相对优势,是周边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动因。在留学生中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组织中国文化活动,体验中国文化生活,使得“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深入”,充分利用中国文化魅力吸引留学生。
参考文献:
[1]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200.
[2]白松来,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招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2
一、农业院校来华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科专业招生潜力大
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更是来华奖学金留学生主要生源地。根据《2013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关于“学历奖学金留学生洲别分布”和“来华留学生洲际分布”的统计,亚洲、非洲学历生分别占来华奖学金留学生总数的50.1%、21.6%。2012、2013年农科专业奖学金留学生人数为674人、 813人,涨幅相对比较乐观。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农业类人才就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出国留学深造经历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才能倍受赏识。国家和院校正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国际化的内涵建设,突出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
(二)高层次学历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有待提高
2012、2013年亚洲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总数74.3%、72.2%;就学历层次而言,2013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占各层次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71.2%、 20.8%、6.6%。2012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占各层次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71.8%、20.8%、6.2%,高学历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仍然较小。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各发展中国家逐渐有能力培养足够的本科生,高层次学历生出国留学成为热潮和必然。
(三)战略地位和文化优势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国,对涉及到的尤其是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有关国家和具有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线国家的各类人才,具有极大吸引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各高校可根据各自在“一带一路”部署上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战略地位和文化优势。
(四)政策倾向优势
围绕国际“一带一路”建设和外交发展需求,优化来华留学战略布局,围绕国际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中国政府奖学金重点资助方向和专业,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招收学历生规模,提供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与层次。
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我国农业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经济发展促进商业贸易,进而推动人文交流。现在是国内外人文交流条件最好的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发挥利用各农业院校在政策、地域、战略优势有利条件,找准自己的战略地位优势。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其招收高层次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潜力巨大,各方面积极因素尤其有利,地域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战略地位有益,政策倾向有利,院校专业特色突出。
(一)地缘和社会环境优势
1.地缘优势
西农大地处杨凌,被视作西北地区具有综合经济文化优势的陕西,毗邻的西安将被打造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由于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特殊的多样气候条件,材料丰富,具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域典型代表特性,为农业研究提供了素材和对象。
2.社会环境优势
杨凌城市小,社会环境简单,人文风俗习惯淳朴,杨凌各工业园区外企与外人员各方面交流频繁,西农大招收留学生已近10年,当地人已经具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整体环境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杨凌生活成本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非常切合实际。
(二)人文环境优势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神后稷诞生于此。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而这些对来华留学生来说具有无形的吸引力。
(三)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
西农大是一所拥有80年建校历史、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全国重点大学。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近年来,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2015年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西农大的农业科学学科位居全球第42名,在陕西高校排名第二。西农大的教育实力有目共睹,终将不如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四)“战略地位”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陕西作为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占有重要的战略部署地位;杨凌农业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西北地区的农业科技方面有其独特地位。
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劣势:
1.高等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首先,我国大部分农业高等教育前沿学科专业较少,普遍学科专业水平不高,尤其缺少国际性课程,留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与国际接轨,形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分互认制度。其次,我国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的课程专业跨度不够宽,学生知识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扩充; 博士研究生培养中,认为博士生就是研究者,课程设置简单,而且非常少,课程设置虚拟化[1]。
2.留学生办学观念、管理模式比较陈旧,一揽子包,对学校管理造成压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都不利
我国建国以来,由于教育模式借鉴苏联模式,还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办学观念相对保守,没有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对成为国际化一流大学的推动促进作用。二是对于留学生管理与国际化的自由民主办学理念结合不够,尤其是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自主科研和个人生活能力已较强,过于保守的管理模式容易形成限制和局限。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改革,但改革力度仍需加大。 3.投入不足,政府奖学金作为经济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社会其他经济来源对来华留学教育投入有限
一是来华留学学历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奖学金,而分配的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有限,对于扩大来华留学学历生的规模形成了限制。二是我国大部分来华留学教育上的硬件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提高过程对于经费的需求很大。单靠政府财政拨款不够,这些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宣传力度不大,没有真正挖掘生源规模潜力。作为农业类院校,农科不属于热门学科,在已经有稳定生源的国家和高校口碑良好,但在扩展新生源时,知名度有待进一步宣传。
三、农业院校发展来华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外交发展需求,加强国别与区域相关专业人才的国内联合培养。我国的农业高校要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成为我校农业高校研讨的课题,也直接影响他们回国后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形成招生口碑。
(二)加强品牌建设
我国农业类高校要积极思考如何与国际接轨,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建立口碑,吸引生源,成为当下农业类高校要解决的问题。要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生源目标市场,以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为重要生源目标市场,突出自身特色,建立优势品牌。
(三)改革资金渠道的单一性
积极改变政府提供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渠道的现状,不再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主动向社会宣传外国留学生的影响效应,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留学生培养的队列,为招录更多的学历留学生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以丰富教育投资多元化,设立各类奖学金,用于扩大留学生规模和提高留学生办学层次。
四、改革住宿管理
要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就需要提供与国际化标准接轨的住宿生活水平。要在加强来华留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同时,大胆放开校内校外住宿自主选择,提倡校外住宿;同时改善校内住宿条件,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校内住宿条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转换 “严格”、“细致”的一揽子管理模式为“自由民主”、“周到”的管理模式。从住宿方面减小校内住宿空间限制对于招录留学生数量的限制。
五、加强文化建设
中华文化巨大的向心力、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教育与科技的相对优势,是周边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动因。在留学生中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组织中国文化活动,体验中国文化生活,使得“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深入”,充分利用中国文化魅力吸引留学生。
参考文献:
[1]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200.
[2]白松来,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