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目标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者充分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它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前提。基于上述原因,我在小班化教育的背景下,立足课标和中考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1.全面落实与重点突出结合 课堂上教学的全面,一是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二是要兼顾各个年段的目标和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不同的年段和不同的板块中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如初一年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或成长历程,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而初三年段则需了解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并将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贯穿起来,以应对中考。而在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中,也有轻重、主次之分。
  2.重视基础与拓宽视野结合 对语文学科来说,从基础抓起就是抓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语文教学中又要联系现实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以引领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既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必要的补充。如教《湖心亭看雪》时,根据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识记和理解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3)结合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条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拓展性目标。
  3.强调预设与重视生成结合 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把预设的目标、内容及教学程序变成教条。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学情复杂,变数很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预设要留有“生成”的余地、调整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要根据学情实时调整、灵活应对。
  二、优化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运用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创造了最优条件,因此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分层教学,启发引导以及和谐渗透成为可能。
  1.以知识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 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不能完全统一,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区别对待。如教《紫藤萝瀑布》时,有的同学很快就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而有的学生却很懵懂,对这部分学生只能小步走,分段要求,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尽力走向文本。当然,分层落实,还要把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2.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启发引导 以人为本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要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台阶》时,我除了把理解父亲的形象作为目标外,教学中还启发学生反思:文中的父亲在造成高台阶生活的很充实快活,但在台阶建成后,生活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层面来理解。
  3.以情感目标为动力,以情动人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还有一条情感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除了充满乐观和具备耐心之外,还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更好地与学生交往的措施。小班化课堂人数较少,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了条件,老师在课堂上树立人格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情感打动学生,尤其对一些不同观点,教师应持开放态度,不要轻易否定,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学习的成果,产生愉悦的课堂情绪。
  三、教学目标的矫正与再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确立的,往往预设性较强,根据课堂检测和作业来矫正和再优化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初一年级的小班语文助学提纲,主要用于学生的预习和拓展练习。当老师批改完这些作业时,往往会发现有些目标并未达成,于是会在学习同类课文时分解这一目标,降低学生的达成难度,也为今后学习铺设了台阶。
  如教《谈生命》时,确立的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学生完成助学提纲的课内部分时,老师发现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必须有铺垫学生才明白。于是在教同一单元《那树》时,老师将目标确立为(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优美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哲理。目标矫正与再优化,可以帮助老师深刻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做到真正符合学情。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在小班化的课堂上,小步走,设台阶,将教学目标优化为切合学生实际的达成度较高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更优化的起点和关键。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经历了一轮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倍感矛盾突出,困惑重重:教材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比例关系失调,时间安排不妥;内容交叉重复,功能作用不明;学习形式陈旧,学习方法呆板;必修教学问题依旧,选修教学失误频频。  新教材考验着一线教师,按部就班,没有可能;困守待援,时不我待。怎样突出重围?唯有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编排的精神实质,突破必修与选修的藩篱,模糊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充分有
6月7日全国高考一结束,课程标准一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明华”的名义写一封信,此命题便遭到考生们的集体吐槽。如何正确认识高考作文中的书信写作,笔者有话要说。  一、书信不是2015年高考冒出的冷面杀手,高考作文史上曾有过她的足迹  书信体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一种形式。它的首次出现是1965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给越南人民写一封信”,(一)“谈革命与学习”,二者中选一。写作要求有三点:(1)内容必须切
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习惯很重要。无论是解答诗歌鉴赏题还是主观性阅读题,学生答题往往不够规范,思路比较乱,条理不清晰,答案也不够准确。从而遗漏了答案要点,得分自然也不会高。  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的语文试卷得分更高一些呢?我们还是要从锻炼学生的思维入手。首先要明确设问者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我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思考,能够概括出几个答题要点,最后进行总结。其实,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最普遍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对于指纹识别这个名词我们都应颇为熟悉,指纹识别技术其实有非常悠远的历史,指纹由于具有个体差异性及稳定性,早在中国古代便用于身份确认,当时人们以指纹或手印画押。本文将研究一种和指纹识别技术极为相似的技术,就是手指静脉识别技术,但较之指纹识别技术,该更加具有难度,就技术上而言也更具安全性。该技术研究的内容为图像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像采集设备的制作,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
新材料作文题型成为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新宠之后,研究新材料文写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已然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就文体而言,新材料作文也可以自选文体,但是学生普遍倾向于感觉能够获得保险分以上的议论文文体。然而,就近三年江苏高考作文得分来看,写不出议论有力度有质量的议论文,往往也不保险。  一、议论有力精彩需要批判性思维  新材料作文特点是可立论的角度比较多,只要符合材料,在材料能指和所指范围内
介绍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原理,以及常用的几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研究方法。对目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分析,指出今后该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将本不该搭配的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可结成暂时的词意关系,搭配在一起,就是语言的交叉思维,运用此法给作文命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能使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一、并列结构的交叉思维  《文学和出汗》的作者鲁迅将“文学”与“出汗”并列起来,用的便是交叉思维。文章以“出汗”为例,指出“出汗”虽然是人类共有的生理现象,但也有“香汗”和“臭汗”之别,形象地说明在阶级社会里人的阶级性